正文 第14章 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4)(2 / 3)

我命運不好,做什麼都很難成功。

這些自我否定,往往造成心理誤差,自卑就變成難免的了。

戰勝自卑,首要的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古希臘人曾把“能認識自己”看做是人的最高智慧。阿波羅神殿大門上就寫著這樣一句話:“要認識你自己。”認識了自己,才能愉快地接納自己。人對自己的認識並不是一種抽象的想象,它常伴有情感,伴有自我評價的感情,比如對自己是否滿意等。要肯定自己,必須對自己采取接納的態度。也就是說,人對自己的一切要充分地了解、正確地對待,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不能排斥自己、更不能怨恨自己。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是君子,能自我悅納,心情開朗,而另一些人則不能接納自己,經常自苦、自危、自慚、自卑乃至自毀。悅納自己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心理狀態,與客觀環境沒有太大聯係。

一個士兵騎馬給拿破侖送信。走得太快,在他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馬猛跌一跤死掉了,士兵隻得快步跑著去送信。拿破侖接到信後便立即寫了封回信,交給那位士兵,並指著自己的高頭大馬說:“你騎我的馬,火速把回信送去。”士兵望著那匹裝飾華美的雄壯的駿馬,退縮道:“不,將軍,我是一個平庸的士兵,實在不配騎這麼華美雄偉的駿馬。”

拿破侖嚴肅地說:“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是法國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現實中有很多像法國士兵那樣的人。他們認為自己的地位太低微,所有華美精致的物品都不配享有。這種自卑自賤的觀念正是阻礙他們成為強者的最大障礙。

許多人認為,自己不配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至於聲望和名譽,自己也不可能得到。他們認為自己注定要貧窮、卑微地生活,而尊貴、富有、榮譽以及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與自己無關。

如果你也有這種卑微的想法,連想一想“我也是一個強者,也可能會成功”都會臉紅,那你怎麼可能樹立遠大的理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呢?如果你把一個小小的成功都認為是癡心妄想,那你怎麼可能有勇氣去實現它呢?所以,你應以拿破侖為榜樣,告訴自己:沒有什麼是我不配享有的。當你這樣告訴自己時,你就會重新樹立起自信心,去爭取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自卑自賤的心態隻會阻礙你的前進,而隻有自信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使你最終成為一個強者。不管你是一個貧窮的農民,卑微的小職員,或者你還沒有工作,你同樣可以依靠自信和努力成為一個強者,享受幸福的生活。

有些人有生理缺陷,可是他們很樂觀。有些人相貌堂堂,卻不喜歡自己而整天煩惱。有些人並不富裕,卻能知足常樂。有些人有錢有勢,卻很苦惱。事實上,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也都有自己的弱點。問題就在於有的人發現了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後,就當做包袱背起來,老是掛在心上,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看不到了。結果整天生活在陰影之中,自身的潛在能力與智慧被自身的虛弱與拒絕所泯滅,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毀了自己。

我們要戰勝自卑,不斷地編織夢想,學習新知識,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你無法使時光停止,但是你可以停止消極悲觀的思想。立即開始運用自己的能力,你就能得到你所追求的。

當然,積極地看待生活,發揮自己的能力,爭取事業的成功需要勇氣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你沒有勇氣向固有的錯誤觀念挑戰,你可能會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希望,重新回到消極悲觀的生活中去。所以,即使外界環境對你不利,你也不能放棄自己。因為你是唯一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人。

善於調控自己的心態

成功人士善於調控心態。因為他們知道心態是人情緒和意誌的控製塔,是心態決定了行為的方向與質量。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試驗:

在一個大教室裏,如果你周圍有熟人、朋友,也有你不認識的人。當要求每一個人與四周的人握手致意時,人們將怎樣想怎樣做呢?有的熱情,有的勉強;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有的就隻找認識的人,否則就不願做……

握手應該人人都會吧,既不需要知識、閱曆,更與智商技能無關,而仍然質量參差,因人而異,就因為握手的對象不同時,你的心態不同。

心態就是內心的想法,是一種思維的習慣狀態。荀子說:“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意即“心”,是身體的主宰,是精神的領導。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又說:“兵強於心而不強於力。”這都是在強調心態的極端重要性。生活中隨時可見不同的人對同樣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並且都能成立,都合邏輯。比如同樣是半杯水,有人說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個人則說杯子是半滿的。水沒有變,不同的隻是心態。心態不同,觀察和感知事物的側重點就不同,對信息的選擇就不同,因而環境與世界都不同。心態給人帶上了有色眼鏡和預定頻段的耳機,人們於是隻看到和聽到他們“想”看和“想”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