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逆來順受,不作抗爭就屈從於命運安排的人是懦弱的。隻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應該付出百倍的努力去爭取,因為一切隻有努力爭取才能實現。但是,生活中有些目標,是怎樣努力也無法達到的;有些苦難,是怎樣掙紮也無法逃脫的;有些損失,是怎樣追悔也無法挽回的。因此在無法反抗的命運前,順應自然,保持心情的平穩,自得其樂,就像水之順應方圓,順應命運的潮流,隨時隨俗,抓住幸福的機會,這也是一種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智慧。比起自不量力的掙紮,無謂的怨天尤人,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卻一無所得,這是最堅韌也是最聰明的生存方法。
王敏如畢業於某名牌大學化學係,懷著一腔熱血與抱負,一心想成為中國的居裏夫人。然而,走向社會後,所麵臨的一係列挫折,讓她無所適從:單位試驗室的簡陋、領導的平庸、人際關係的複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遙遠了,王敏如也曾試著去努力改變現實,但換來的卻是更加無奈的現實。她的激情一點點地消逝,鬥誌一點點地被消磨,最終她放棄了最初的理想,草草嫁人,過起了相夫教子的安穩日子。
人生猶如棋局,星羅棋布的挫折縱橫交錯其間。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而遭受的挫折也就越來越多。
芸芸眾生中,大多數人是沒有太多的機會遭遇大風大浪的,不可能每個人都大富大貴,大起大落,大多數人在平淡中度過終生。我們不能就此否定自己,否定自己的人生。接受沒有大喜大悲的生活,感謝上蒼讓自己平安度過一生,隨時隨俗,自得其樂,也許更是一種求生存的智慧。這比無謂的愁苦和怨天尤人不知要強多少倍。
魯迅說:“真的猛士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從挫折中奮起,將是成就一番事業的起點之所在。
遇到挫折時,保持一種良好的、健康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如果總是沉淪於挫折的痛苦,讓挫折扭曲自己的靈魂,就好比自己往傷疤上撒鹽,自我折磨。
人遇到挫折時,是心理最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不要與人攀比,更不必自慚形穢。
奮鬥是一個延續的過程,暫時的挫折不是最終的結局。沒有過不了的坎,許多表麵看來要壓倒一切的不幸,隻要我們不鑽牛角尖,總是能從其中掙脫出來的。
在挫折降臨時,不要怨天尤人,滿腹牢騷,而應心平氣和地去看待它,更不要去尋找別人的過錯,糾纏於“這是誰的責任”,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糟,更加無法擺脫自己的困境。
“磨難是人生的另一顆太陽。”磨難經曆得越多,意誌力就會越強。它猶如燒紅的鋼刀在冷水裏浸了一次又一次,久而久之,就會練就一把銳利無比的寶刀。
有些人在經曆過一次挫折後,便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要解脫自我否定的心理,不妨經常在自己頭腦中輸入一些積極信息。
首先,進行自我鼓勵。自我激勵的作用是對自己的潛意識施加影響,常常會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你可以大聲念一些名言警句、激勵性文章,也可以自創一些激勵性的話,比如“我是優秀的”、“我一定能成功”等。
再次,自我肯定。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勝利者,並描繪勝利的情景,這能有效消除挫折感。
我們應該明白,如果恐懼失敗而放棄任何嚐試機會,就不可能進步。沒有勇敢嚐試就無從得知事情的深刻內涵,而若嚐試過,這種體驗將成為你未來發展的鋪墊和準備。
消除膽怯心理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有渴望成功的動力。考察事業成功者的發展道路,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都屬於不安於現狀、不斷進取的人。我們應該對自己原有的成功提出新的挑戰,盡我們最大的能力去爬今天的高山,明天我們要爬得比今天高。
其次,走出自我空間。有的人,性格內向,喜歡把自己關在與外部世界隔絕的象牙塔中,自我欣賞。這種人不願與外部世界進行聯係溝通,總是有一種畏首畏尾的思想,常以消極的態度去應付外部世界。而一旦你突破自己,走出象牙塔,就可以發現原來這世界是如此多彩多姿,趣味無窮。這時,勇氣就會油然而生。
再次,借鑒別人的經驗。汲取成功者的經驗能縮短掌握真知的過程,這比光靠自己摸索要有效得多。
最後,不斷嚐試。實踐出真知,增勇氣。實踐越少,做事就越畏畏縮縮,碰到重大事情,就越顧慮重重,越沒勇氣。不斷嚐試,是提高勇氣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