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著走著,兩人看到山路上扔著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一人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同伴卻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此時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這個樵夫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走近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樵夫欣喜若狂,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挑著黃金回家。
而背棉花的同伴抱著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論調不放,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隻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一場大雨傾盆而下,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了。
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過度的堅持,會導致更大的浪費。
曆史上的永動機,就使很多人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沒有勝算把握和科學根據的前提下,見好就收,知難而退才是明智之舉。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鮑林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發揮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哪些構想,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有一天卻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隻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別的項目,尋找成功的機會。
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之後,他毅然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因擺脫了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方向並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
有的人失敗,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定錯了目標,成功者為避免失敗,時刻檢查目標是否合乎實際,合乎道德。
人生,不隻是義無反顧地去拚搏;人生,也包括了以退為進的勇氣。貝多芬和魯迅兩人,一個執著,一個放棄,都走出了一條偉大的路。因此,隻要我們能冷靜在觀察事物,適時地放棄執著,還心靈一個自由的空間,這樣的放棄是一種別樣的美麗。懂得讓執著和放棄並存,才能讓人生變得完美!
當厄運降臨到兩個孩子身上時,兩人都不知所措。想當音樂家的孩子耳聾了,想當畫家的孩子眼瞎了。這樣再繼續努力也是不可能實現願望了,於是,兩人“交換”了夢想。若幹年之後,兩人在各自的事業上都大有成就,名揚天下。
在現實中,當命運堵塞了前路而努力無果時,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因為在放棄的同時,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把你引向成功。
放棄執著,不是讓你對現實投降,而是將自己的境界調整到一種更高的層次,使心態處於一種少煩惱的狀態。不管處於什麼樣的困境,遇到什麼樣的煩惱,碰上什麼樣的悲傷,都能以放棄執著的心態,將這些困境、煩惱、悲傷都不放在心上。放棄了執著,其實是一種超越自我和超越現實的境界。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在無奈和殘酷的現實麵前,你不懂得放棄也許就意味著毀滅。
不要開啟抱怨的魔盒
訴苦抱怨,猶如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就再難關閉。如果讓自己內心的怨尤之水肆意橫流,你將會成為別人避之不及的對象。
怨天尤人會損害自己的聲譽,它不僅不能博得同情和安慰,還會招致幸災樂禍與輕慢,有時候還會慫恿那些聆聽的人去仿效所怨的人。一旦將自己所受的屈辱透露於人,就像是容許別人對我們再施以同樣的侮辱。抱怨過去所受之辱,結果反倒招致未來之辱。他們本想獲得救助和安慰,聽的人心中卻隻有快意,甚至輕蔑。高明的做法是,稱道他人給過你的恩惠,從而博取更多益處。述說那些不在場的人如何有助於你,就是在暗示那些在場人見賢思齊,以傳美名。精明之士絕對不要張揚所受的恥辱或輕侮,而應該公開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如此,會使朋友更多,敵人更少。
不要再為小事斤斤計較,也不要再為小事埋怨,既然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何必再讓已逝的事情來煩擾未來的生活呢?
尼采曾說:“失敗者沒有悲觀的權利。”不斷抱怨的人或心中充滿仇恨的人,隻會詛咒過去的失敗,而不會積極地向前尋求解決的方法,所以他們離成功越來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