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外企門前,停著一輛豪華轎車。一位小夥子【大約是秘書】恭敬地側身一旁,一手拉開車門,另一隻手護在車門楣上,一位身形高大的外國人在鑽到車門楣下時,猛地起身用腦瓜往上一頂,秘書的手背上立即流出鮮血。這顯然是蓄意的,但是秘書卻誠惶誠恐地問道:“總經理,您沒事吧?”
“我沒事,你呢?”
“您沒事就好!您沒事就好!”那位小夥子如釋重負,十分優雅地將受傷的手背到身後,另一隻手再次護在車門楣上,微笑著說:“請!”
“慢!”
就在總經理正想啟動車時,一位小姐從公司的玻璃門後衝了出來。她的一隻高跟鞋在衝下台階時甩掉了,於是她極快地踢掉另一隻,三步並作兩步衝到車前,一下子拽開車門,以不容商議的口氣說:“總經理先生,請您下車!”
她光著腳在車門前靜靜地站著,僵持了幾秒鍾後,那位外國人隻好順從地鑽出了汽車。
這時,小姐轉過身來,抓住那位秘書的手,從衣兜裏抽出一條手絹,迅速地包紮著。鮮血迅速浸透了手絹。
秘書羞愧地垂下頭。
小姐又轉過身麵對那位高大而卑鄙的總經理,義正詞嚴地說:“您有責任送他到醫院醫治!”
“是的,是的。”外籍總經理隻得連聲說道。
在人們心目中,外資企業的工作環境優越,收入優厚。許多高學曆者為了競爭一介文員甚至服務員的位置而精心準備、全力以赴。一旦被外資企業的老板從千百人裏挑中時,在怕炒魷魚的心理壓力下,他們就表現得高度謙和、忍讓。那位小姐不知是否有類似委曲求全的經曆,但她在同事遇到故意傷害時卻表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勇氣和人格力量。所以,說“不”不但能讓你擺脫別人的控製,而且能讓你的人格力量得到彰顯。
事實上,我們常常過度在乎自己對別人的重要性。就好像我們常常聽到調侃別人的一句話:“沒有你,地球照樣在轉動。”
沒有什麼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的責任,這無異於自找苦吃,你真正該盡的責任是,對你自己負責,而不是對別人負責。你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需求,重新排列價值觀的優先順序,確定究竟哪些對你才是真正重要的。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這絕不是自私,而是表明你對自己道德意識的認同。
說“不”真有那麼困難嗎?其實那是我們的本能。心理學家說,人類所學的第一個抽象概念就是用“搖頭”來說“不”,譬如,一歲多的幼兒就會用搖頭來拒絕大人的要求或者命令,這個象征性的動作,就是“自我”概念的起步。
“不”固然代表“拒絕”,但也代表“選擇”,一個人通過不斷的選擇來形成自我,界定自我。因此,當你說“不”的時候,你隻是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無可厚非的。
勇敢說“不”,這並不一定會給你帶來麻煩,反而是替你減輕壓力。如果你現在不願說“不”,繼續積壓你的不快,有一天忍耐到了極限,你失控地大吼:“不”,麵對難以收拾的殘局,別人反而會不諒解地問你:“你為什麼不早說?”
如果你想活得自在一點,請勇敢地站出來說“不”。記住,你不必內疚,因為那是你的基本權利。
喬偉在一家公司任職,從事冷氣維修的工作。
公司裏一共有6位同事,每個人各司其職,獨立作業,即使訂單忽然增多,上司也會平均分配,讓每個人的工作量都分配得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