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輕鬆贏得好人緣(2)(2 / 3)

一個沒有文化的砂石老板和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在一個人精成堆的城市裏,竟然能夠打敗眾多的競爭對手。有人說,贏在誠實,贏在信譽。“吃虧是福”並不是簡單的阿Q精神,而是福禍相依、付出與得到的生活辯證法,是一種十分深刻的人生哲學。信奉“吃虧是福”,不僅可以使自己的心胸變得更加寬闊,更加樂觀、積極,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得到更多真心的幫助。

有時,吃虧所帶來的好處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悟到的,吃點虧,可以內心平靜,不七上八下;還能得到旁觀者的同情,落個好人緣;雖然這次吃點虧,但可以獲得道義上的支持,下次可能會得到的更多,何虧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發點不義之財的人心理上能安穩嗎?而且還會失去人緣,落個壞名聲。因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後的路,得不償失。

不怕吃虧的人一般平安無事,而且終究不會吃大虧。相反,總愛貪便宜的人是最終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還會留下罵名,甚至因貪小便宜而毀滅自己的人也為數不少。

要做到不計較吃虧,甚至主動吃虧,就需要忍讓,需要裝糊塗。既然認識到吃虧是福,就不要斤斤計較。在得失上不過分計較才能體會出吃虧是福的深刻含義。

福禍倆字半邊一樣,半邊不一樣,就是說,倆字相互牽連著。所以遇好事的時候別張狂,張狂過了頭後邊就有禍事;遇到禍事的時候也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咬牙挺過去就是最大的勝利。

吃虧是一種謙讓,一種犧牲,更是一種成全。敢於吃虧的人絕非等閑之輩。

吃虧是福,道出的是一種瀟灑的生活態度,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一種成全他人的品德,一種恬淡處世的行為。把吃虧當福,則是以一種豁達的心態接受一切,一種無私的精神奉獻一切,一種平和的態度麵對一切。

豁達做人,灑脫處世

豁達是一種襟懷和氣度,是一種格調和心境,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有了豁達,生活中便會多幾分和諧,幾許寬適,幾分靈性,幾許悟性。你會更加的熱愛生活,追求卓越;從而安靜坦然地走自己的路,含笑而自信,既不自卑又不張揚。

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人生如旅途跋涉,難免會有淒風苦雨相伴。豁達是一種曆練後的成熟。古人雲: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僅二三。不同的人對於人生的不如意,也有著不同的接受方式。有的人會自哀自憐,怨天尤人。豁達的人則會把它當成鍛煉自己的機會,並能換個角度去考慮,因此所有的不開心便如過眼雲煙,一笑而過。

佛界有一對楹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豁達大度說起來容易,實則做起來很難。它要求人們抑製個人的私欲,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鬥,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貶低他人。

曆覽古今中外,大凡胸懷大誌、目光高遠的仁人誌士,無不大度為懷;反之,鼠肚雞腸、競小爭微。片言隻語也耿耿於懷的人,沒有一個能成就大事業。郭沫若是一個大度之人。他雖與魯迅之間“筆墨相譏”,但在魯迅逝世後,他沒有趁“公已無言”時前來“鞭屍”,而是挺身站出來捍衛魯迅精神,同時對以前“偶爾鬧孩子氣和拌嘴”,頗為自責,他曾經誠懇地表示:“魯迅先生生前罵了我一輩子,先生死後,我卻要恭維他一輩子。”其情多麼可敬,其辭多麼可感。

寬廣的胸懷猶如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忍耐的力量猶如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

隻要有一種看透一切的胸懷,就能做到豁達大度。把一切都看做“沒什麼”才能在慌亂時,從容自如;憂愁時,增添幾許歡樂;艱難時,頑強拚搏;得意時,言行如常;勝利時,不醉不昏,有新的突破。

隻有如此放得開的人,才可能是豁達大度的人。

凡事放得開來,不去主動製造煩惱的信息來刺激自己,即使麵對一些真正的負麵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要處之泰然,做到“身穩如山嶽,心靜似止水”、“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既是一種堅守目標、排除幹擾的良策,也是一種豁達的表現。一個人假如處處在瑣事中糾纏不休,就容易被小事所累,一生也必將一事無成。當然,放開並不等於逃避現實、麻木不仁,也不是看破紅塵後的精神頹廢和消極遁世,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標途中所采取的一種灑脫、豁達、飄逸的生活策略。凡事看開一點,超脫一些,得到的無疑是瀟瀟灑灑、豁達輕快的生活。倘能如此,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人生。

人生有順境逆境,經濟有高低起伏,因此是否豁達往往能在關鍵時刻決定一個人的未來發展。豁達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但從深層次看,豁達更是一種待人處世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