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劉備,文才不如諸葛亮,武功不如關羽、張飛、趙雲,但他有一種別人不及的優點,那就是一種巨大的協調能力,他能夠吸引這些優秀的人才為他所用。多一樣才華,等於錦上添花,而且通過這種渠道結識的人,也將成為你的夥伴、同業、同事、專業顧問,甚至變成朋友。能集合眾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壯成長、邁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生命的成長,依靠心靈從四處汲取營養。一個成功人士,肯定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成功人士背後,肯定有著發達的關係網。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不在於他能舉起多重的石頭,而在於他能獲得多少人的幫助。
聰明的人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智慧的營養補充自己,他們知道從別人那裏借用智慧,從別人那裏獲得金錢更為劃算。《聖經》中的摩西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導者之一。他懂得一個道理:一個人隻要得到其他人的幫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子孫們前往上帝許諾給他們的領地時,他的嶽父傑塞羅發現摩西的工作實在過度,這樣下去絕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傑塞羅要摩西將這群人分成幾組。每組1000人,然後再將每組分成10個小組,每組100人,再將100人分成兩組,每組50人。最後,再將50人分成五組,每組各10人。然後從每一組中選出一位首領,而且這位首領必須負責解決本組成員所遇到的任何問題。摩西接受了建議,並吩咐那些負責1000人的首領,分別找到知己勝任的夥伴。
任何人一跨入社會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尊重,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發展到成功的地步。
鋼鐵大王卡耐基曾經預先為自己寫下這樣的墓誌銘:“長眠於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業過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優秀的人。”
大部分美國人都有一種特長,就是善於觀察別人,並能夠吸引一批才識過人的良朋好友來合作,激發共同的力量。這是美國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經驗。
任何人如果想在某項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就需要有一種鑒別人才的眼光,能夠識別出他人的優點,並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借而用之。
借人之力為我所用
現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各行業各部門之間的競爭非常殘酷。單靠一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取得事業成功的。因此,必須借用別人的力量,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就和創造燦爛的人生。
2000年,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出的50位中國富豪中,其中第24名的張果喜,就是善於借別人的力量為自己辦事的高手。
張果喜素有“巧手大亨”之稱,他看準了佛龕在日本市場的潛力。就招聚公司員王進行分析、達成共識,使產品在日本市場一炮走紅,成為日本佛龕市場的老大哥。
公司為了經營的需要,在日本委托了代理銷售商,但一些富有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經營這種佛龕有大利可圖,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就想繞過代理商這一關,直接從果喜實業集團公司進貨。
張果喜仔細地考慮了這件事情。
從眼前利益來講,從廠方直接訂貨,就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有利於廠方的銷售,然而卻破壞了與代理商之間的關係,同時佛龕在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也有相當大的生產能力,代理商如果背向自己,與韓國或中國台灣地區生產廠家掛鉤,豈不影響本公司的利益嗎?
張果喜果斷地回絕了那些要求直接訂貨的日本朋友,並且把情況轉告給代理商,向代理商表示,公司在日本的業務全部由代理商處理,公司不通過其他渠道向日本出口佛龕。
代理商聽後,很受感動,在佛龕的推銷和宣傳方麵下了很大的工夫,並且在日本市場打出了“天下木雕第一家”的金字招牌,從而使張果喜公司的佛龕在日本市場上站穩腳跟。
一個人,縱然是天才,也不是全能的。尼采鼓吹自己萬能,結果發瘋而死。所以一個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業,就必須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幹。這就要求在事業的征途中,恰當地選擇人才。
王石是萬科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也是一位善借他人之力的智者。他在經營萬科的過程中,多次向社會招聘賢才。
L君原是萬科公司的一名職員,可不知什麼原因,忽然不辭而別,被聘到一家酒店做業務經理。
王石在公司與L君一起工作的時候,發覺L君很有才幹,且上下左右的關係也處理得非常融洽,這樣揮手而去,很是可惜。而且自己在有些方麵的不足,L君又恰恰有這些方麵的長處,兩下取長補短,不是更好嗎?
於是王石左思右想,花了很大力氣,終於說服了L君重新加入了萬科公司,而且當年在L君的配合下,齊心協力,為公司賺了幾百萬元,使得公司營業額超過兩億多元,在深圳五家上市公司中名列第二。
萬科成功的奧秘當然不隻是借用人才之力一個原因,但是善於借用人才之力,顯然是其第一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