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社交場合隨意打斷別人興致勃勃的談話而去當眾糾正他話語中的小錯誤;有人為顯示自己“消息靈通”,當眾揭出別人的隱私;有人喜歡“抬扛”,總要把別人批駁得狼狽不堪才感到過癮;有人看到別人受窘,便趁機嘲笑奚落,這都是不夠明智的做法,是社交禁忌。
幾年前,通用電器公司麵臨一個需慎重處理的問題: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的計算機部門主管的職務。此人是電器方麵一流的專家,卻不能勝任計算機部門主管的工作。在處理這件事上,公司真是左右為難,解除他的職務吧?不能,公司不能沒有他,而且他又特別敏感,容易激動。最後,公司給了他一個新的頭銜:通用電器公司顧問工程師--工作還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個頭銜。與此同時,他們巧妙地讓另一個合適的人擔任了計算機部門的主管。
這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使公司達到了目的。同時也令史坦恩梅茲非常滿意。
在做事中,我們常常無情地剝掉別人的麵子,傷害別人的自尊心,抹殺別人的感情,卻又自以為是。我們在他人麵前嗬斥一個孩子或下屬,找差錯,挑毛病,甚至進行粗暴的威脅,卻很少去考慮人家的自尊心。事實上,隻要冷靜地思考一兩分鍾,說一兩句體諒的話,對別人的態度寬容一些,就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事情的結果也就大不一樣了。
李惠是一個行業的行銷專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項新產品的市場測試。但她卻犯了一個大錯,使整個測試都必須重來一遍。當李惠開會向老板報告時,她非常害怕老板會狠狠訓她一頓。但是老板卻隻是說相信她第二次一定會把測試做好。老板保留了李惠的麵子,使她深為感動。果然第二次測試,李惠做得十分成功。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虛榮心,太傷自尊、太沒麵子的事,千萬不要去做。但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愛掃別人的興--當麵令同事麵子難保,以致撕破臉皮,因小失大。縱使別人犯錯,而我們是對的,如果沒有為別人保留麵子就會毀了一個人。給別人留麵子,其實也就是給自己掙麵子。麵子的事,曆來如此,平民俗子重視,皇帝更是如此。
據說朱元璋做了皇帝後,有個從前的小夥伴來到皇宮,想讓朱元璋給他封個官或者賞賜點什麼。為了讓朱元璋勾起兒時的回憶,此人跪在朱元璋麵前說道:“萬歲,還記得嗎?小時候,咱們都替別人放牛。有一天,我們在蘆花蕩裏,偷來豆子放在瓦罐裏煮,大家爭搶著吃,結果罐子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湯都潑在地上。你隻顧從地上搶豆子吃,卻不小心連紅草葉子也塞進嘴裏。葉子梗在喉嚨,你憋得臉都紅了,嚇得大哭起來。我出主意叫你用青菜葉子放在手上一起吞下去,才把紅草葉子吞下肚裏的……”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朱元璋怒不可遏,大喝一聲:“哪裏來的瘋子,打出去!”
結果,那個人被趕了出去。另一個當年的小夥伴聽說這件事之後,也來麵見朱元璋:“萬歲,還記得我嗎?當年微臣隨駕掃蕩蘆州府,打破罐州域,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兒當關,多虧菜將軍。”話句句屬實卻又不失體麵,朱元璋龍顏大悅,想起了當年自己和小夥伴們同甘共苦,當即給此人封了個禦林軍總管。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發:不管人格多高尚、多偉大的人,都會顧及自己的麵子,隻要我們不觸及對方的痛處就不會招惹災禍。所謂的“痛處”,也就是一個人的自卑感、錯誤及缺點。在發展人際關係方麵,我們必須事先研究一番。避開別人內心的痛處,以免觸犯別人。
然而,世間的性格千姿百態。有人故意唱反調,也有人總是固執己見,從不接受別人的任何意見,而頑固地認定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才是天底下最正確的。當然也有掩藏自己心底的企圖而試探對方的心意,不惜唯唯諾諾,阿諛逢迎。
傷疤不能隨便揭,無意揭人傷疤,會使人感覺到更加痛苦。觸人痛處,就會觸犯待人處世的潛規則,將朋友得罪,而最終深受其害的還是自己。恰當地回避他人忌諱的東西,可以使雙方的交往更為融洽。
有的人不懂得麵子的問題,他們隨意地攻擊他人,絲毫不給他人留麵子。在攻擊他人的時候,孰不知自己的顏麵也丟盡了。劉墉講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學術界的朋友,以寫政論聞名,成為各大報社約稿的對象。可是那些約稿人白天不停地打電話,晚上又不斷地請他吃飯、喝酒,偏偏在喝得已經東倒西歪的時候向他約稿。不但要實事評論文章,還是急如星火,明日就要交稿件。人往往就是這樣,他們希望你寫最深入的作品,卻可能整天整夜地幹擾你;他們希望球員的精神飽滿,場場奏捷,卻可能晚上請球員痛飲至半夜;他們希望老人長壽,卻可能在壽宴上灌酒,強迫老人吃過量的食物。他們一方麵要表現自己盡了全力,使收益者盛情難卻,背負著情感的包袱;另一方麵,卻因為對你有了狂熱的招待,而跟著有了狂熱的要求。如果你失敗了,他們就會離你而去。
這是一個很委婉說麵子的故事。說得深刻含蓄,卻反映了實情,當然這比那些自己丟麵子的人要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