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圓通處世成就自己(4)(1 / 3)

不久,菲利應邀加盟到卡耐基的麾下。隨後的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踏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耐基的左膀右臂,在事業上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耐基的靈魂人物。

事實上,一個人的善行像這個故事所說的一樣,有戲劇性的報答或是獲得社會讚賞,畢竟是很少的。真正的、無私的善是在幫助別人之後且不圖回報的。

關愛別人就是關愛自己,每一個心存善良的人一定會得到回報的。心中懷有善良的人,他們的善良不僅表現在行動上,在他們的言語中也充滿了關愛。

關愛是一縷春風,它吹開了人們心頭的陰霾,也溫暖了自己。

禮尚往來好辦事

禮尚往來是一種進退之道、處世之方。善此道者,可在人生奮鬥的旅途上減少失敗,在開創美好人生時得到較多的幫助。所以說,禮雖不大,用途可大。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禮”的環境裏,如果你不講“禮”簡直就寸步難行。送禮還要講“心機”,如果送禮的功夫不到家,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要成大事,不得不學習和把握送禮的技巧。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在複雜的社會裏,要求有立足之地,就必須通曉人情世故。而要懂得人情世故,首先就要學禮知“禮”。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在交往禮節的範疇裏,送禮就是最能表現人情的方式。逢年過節送給長輩、老師、上司一份禮物,恭賀他們節日愉快,對方必定欣然接受,並會在內心稱讚你的有“禮”;朋友結婚、生子,備上一份禮,並附上幾句祝賀之詞,必給對方帶來無比的溫馨,在感念你的體貼周到之餘,彼此友誼也會因而增進;夫妻之間,妻子的生日或屬於你倆的紀念日,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尤其能使愛情加深。

做事有“心計”的人知道送人情不僅要懂得分寸,更要懂得藝術。

送得恰到好處是人情,送得不當是尷尬。不管是無意中送的人情,還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個讓對方如何感受,如何認識的問題。而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於你送的情分是否輕,而在於對方感受是否重。所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接待人是NHK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收集有關女王的一切資料,仔細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送一份最好的禮物給女王,可是他絞盡腦汁,也沒有尋到適當的禮物。

偶然間,野村中夫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種毛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他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看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他所送的禮物就是讓女王對他所打的領帶感到認同。

野村送出的禮物是無形的,卻非常藝術貼切,“禮”輕得非同尋常,但卻使女王體會到了他的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並欣然接受,可謂是地道的“禮輕情意重”了。

西歐人送禮,往往是一束野花、一本書、一小簍水果均成敬意。也許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學習外國人。

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感謝的表示,它本來要求是“禮輕情意重”。禮物應是小巧玲瓏,不必價值過分,又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

製茶很有名的伊藤園社長本莊正則,時常送烏龍茶給朋友,據說此茶對降血壓有很大的功效,很受中年以上的人喜愛,如果送的是日本茶,就不會受到如此的歡迎了。日本茶到處都買得到,烏龍茶就不容易買了。

中國人送禮,最講究麵子,似乎隻有禮物值錢,才能體現主人情意重。

多數人通常出於麵子的需要,覺得一件小東西拿不出手,要送,就得送貨真價實的大禮。要送水果就稱它10斤,要送香煙就送上兩條進口的【更有甚者,黃金首飾、家用電器都敢送】,錢雖然花了不少,但效果卻未必好。特別是第一次見麵,你一下子提了那麼多禮物,依常人的慣性思維定會認為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主人不肯收,你的處境就尷尬了,提走不是,不提走也不是。最後,難下台的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