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圓通處世成就自己(4)(3 / 3)

對身處困境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一個農民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援之手,對方卻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渡過難關,他從內心裏感激。後來,他發達了,依然不忘這一借錢的交情,常常給對方特別的關照。

有心之人在贈送他人禮物時,會考慮別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托別人贈送的方式,就顯得沒有誠意。既然要送,就該送對方喜愛的禮物。凡事謹慎的話,成效自然會高。在成大事的過程中必然少不了送禮這個環節,把禮送得既實惠又有麵子,隻有這樣才能打動人心,達到預期的目的。

平凡出版社會長岩堀喜之助到年末時,一定贈送日曆給朋友,而且是本公司出品的,不可思議的是,每年的日曆都比以前的漂亮,唯一不便的是不能帶回家,所以隻好分贈給未結婚的單身漢。

“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禮物了……”單身漢們由衷地感謝著。

禮在某些時候起的作用令人不容忽視。當你有了困難、介入糾紛或工作無著,需要有力人士調解、幫忙時,一份禮往往可化解很多困難。在商場上,懂得送禮的人,公共關係必然極為良好,可想而知,他必生意興隆、財源滾滾。至於一般人想要促成某事,雖然要靠自身的努力,但要是有“禮”來推波,則可助長其成,捷足先登。

“禮”的魅力很難抗拒。希臘哲人蘇格拉底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知道善用方法去發掘開拓的人。”要想與人和諧相處、事業成功,“禮”是最有效的利器之一。如果你能巧於施“禮”,則已經邁向了成功的大道。

送禮要送到恰到好處。

【1】不可過分給予。飲足井水者,往往離井而去,所以你應該適度地控製,讓他總是有點渴,才能對你產生依賴感。一旦對你失去依賴心,或許就不再對你畢恭畢敬了。

【2】作為一位領導,你手下有一些屬員,他們都希望能通過你得到一些好處,你應該怎樣賜予他們人情呢?一是要經常地賜給他們一點好處,但不可一下子全部滿足他們的欲望,否則,對你傾囊施與的恩惠,他們便不以為貴了。

【3】不要對別人的恩情過重,這會使人感到自卑乃至厭倦,因為他一來感到心理壓力過重,無法償還這份人情,二來覺得自己無能。

【4】不妨對別人施以小恩小惠,不要讓對方以為你在故意討好他們。這樣一來,你施與的“人情”也就不值錢了。

【5】對方不需要時,不要“自作多情”,因為這時你送人情會讓對方感到多餘,對方可能不領你的情。

【6】送人情不能臨時抱佛腳。對方知道你有較麻煩的事要托到他,你本著現交現用的原則,臨時遇事抱佛腳也定不會被人所看重。至多能把你所托之事辦下來,下次有事再托過,還要重新送上情分,就像人情買賣一樣,一把一利索。倘若對方辦不了此事,或者你送的人情太小氣,抵不住對方所要付出的代價,對方也不會輕易領你這份情。甚至幹脆回絕你這份情,讓你討個沒趣或尷尬。因此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體諒別人,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顧名思義,也就是換個立場來思考問題,其實在生活中,這種思維方式益處是很大的,商家一旦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他們的需求,商業利潤將源源不斷;老師一旦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講課也將變得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