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理解別人時,當你因為社交方麵而苦惱時,試著從對的立場思考一下,或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懂得換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寬廣、聰明睿智的人。懂得換位思考的教師會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比別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籌。
在人多的場合,嬰兒總是會哭,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是為什麼。其實你蹲下來,從嬰兒的位置來看世界。你會發現,原來嬰兒沒有辦法看到別人的臉隻能看到大家的腿。
為什麼父母子女之間會產生代溝,老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有困難,夫妻之間產生問題,人與人之間無法真正交心呢?就是因為這個世界是成人的、理性的、冷靜的、邏輯的、自我的,不符合這類標準就會受到冷落、打擊及製止。
我們來看一則中學生對家長的抗議書:
【1】不要總是霸占著音響,將跟不上時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地放。不要總是說我們是“小兔崽子”,因為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這對家長是不利的。
【2】不要總告誡我們:“多和好學生接觸……”拜托,不要以那該死的分數來衡量我們的好壞。
【3】不要看到我們和異性在一起,就以為是“早戀”,不要把你們大人的“八卦”帶到我們的世界。
【4】不要總按照你們的思想來“包裝”我們,時代不同了,我們的著裝有自己的風格,別再逼著我們穿那難看的紅毛衣了。
【5】不要總對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那麼,為什麼每次買煙都要我去買,我又不抽煙。
【6】不要總說吃糖對牙不好,抽煙不也危害健康嗎?可每次好心提醒您,您卻不耐煩地說:“小孩子別管!”那我吃糖,能不能對您也說大人別管呢?
大家看了這封信有何感想?是不是覺得自己真的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了呢?
換位思考在人際溝通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了解對方的立場、感受及想法,我們無法正確地思考與回應。換位思考其實就是“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它需要一點好奇心,然而遺憾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這一個要素。他們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為別人著想,但是,別人並不喜歡你為他所做的一切。當事情的後果不如我們所想象或期待時,我們也多半覺得委屈,“好心沒好報”。那麼,是別人真的不明白我們呢?還是其他?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這種換位思考其實隻是以本位主義來了解別人的想法及感受,這並非真正地為別人著想,因為它忽略了“對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這種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別人的責任,尊重別人的能力,尊重別人的自主權。
換位思考並不難,難的是你不會放下自己的主觀判斷,隻有真正地了解對方的心理,才能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也就能夠采取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
換位思考,要學會溝通,學會寬容,學會合作,學會思維。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人們常常會為一些矛盾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最後不歡而散,這不僅傷了和氣,還於事無補。其中的原因,就是矛盾雙方都沒有換位思考意識,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
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工作氛圍和社會環境,必須要學會換位思考。
當問題出現,矛盾產生,當事雙方或多方首先應該進行溝通。應以平和的心態,平等的位勢,用心、專注地傾聽對方把話說完,盡量準確地了解問題的所在,便於有的放矢。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係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