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怎樣說話能受人歡迎(4)(3 / 3)

作為過渡橋梁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兩頭相通,且要契合自然,一頭與本來的話頭相通,另一頭與所要引出的意思相通,並以天衣無縫為上。

馬克·吐溫有一次在鄰居的圖書室瀏覽書籍,發現有一本書很吸引人。他問鄰居是否可以借閱。

鄰居說:“歡迎你隨時來讀,隻要你在這裏看。你知道我有個規矩,我的書不能離開這個房子。”

幾個星期後,這位鄰居來訪馬克·吐溫,向他借用鋤草機。馬克·吐溫說:“當然可以,但是按我的規矩,你得在這棟房子裏使用它。”

馬克·吐溫的幽默感表現在借用對方的語詞表述了與對方意願相背的意思。

“借語作橋”法的難處,不是尋找兩頭契合的詞語,而是從對方的話頭中看中一個詞語,把它抽出來,這個詞語要便於組成你自己的語句。這好像是小學生做造句練習,不過比小學生的造句練習多了一個要求,那就是造出來的句子意思不得與對方的願望一致或相似,隻能與對方的願望相反或相錯。

英國作家理查德·薩維奇患了一場大病,幸虧醫生醫術高明,才使他轉危為安。但欠下的醫藥費他卻無法付清。最後醫生登門催討。

醫生:“你要知道,你是欠了我一條命的,我希望有價報償。”

“這個明白。”薩維奇說:“為了報答你,我將用我的生命來償還。”說罷,他給醫生遞過去兩卷本《理查德·薩維奇的一生》。

這比向對方表示拒絕或懇求緩期付款要有趣得多。其方法並不複雜,不過是接過對方的詞語(生命),然後以歪解,把“生命”變成“一生”。顯然,二者在內涵上並不一致,但在概念上能掛上鉤就成。

“借語作橋”法的功能很多,不一定都用之於鬥智性的戲謔,也可用於一般性的調笑。其特點是抓住對方話頭中的一個詞語,構成一個無任何攻擊性的句子。

“借語作橋”在於接過話頭以後,還要展開你想像的翅膀,敢於往脫離現實的地方想,往荒唐的、虛幻的地方想。千萬別死心眼、傻乎乎,越是敢於和善於“胡說八道”,越是逗人喜愛。

迂回取道法

真假並用,以曲折的、間接的,而且帶著很大的假定性,把你的意見稍作歪曲,使之變成耐人尋味的樣子,通過歪曲形式來使對方領悟你真正的意思,這叫“迂回取道”。

作者:“先生,我這篇小說寫得怎樣?”

編輯:“寫得太好了,完全可以發表,不過,有一個地方需要略微改動一下。”

作者:“真的嗎,那麼請你斧正吧!”

編輯:“隻要將你的名字改成巴爾紮克就行了。”

本來如果要直說:“你這篇小說全文照抄巴爾紮克。”也許會簡潔明了得多,但是太一本正經,太枯燥,太沒有味道了。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就是因為太習慣於直截了當的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而幽默則與直接了當不相容。所以要養成幽默感,就要學會迂回曲折的表達方式,明明看出抄襲卻不能說出來,你得把它當成寫得很棒。等他以為蒙混過去了,你才從某個側麵毫不含糊地點它一下,讓他自己心裏明白。

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你得時時刻刻與自己想直接了當地表現自己的洞察力的衝動做鬥爭。

你明明是聰明人,可你得裝傻,隻有你裝了傻,才可能在下一步顯得更聰明。你把傻相裝得越認真越好。

編輯:“這首詩是你自己寫的嗎?”

作者:“是的,每一句都是我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