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語言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是比較複雜而微妙的,但不管如何,不是自然的動作,就是呆笨的動作。多年前,美國紐約市市政廳邀請瑞格去一個集會演說。事前由當地一位不善言辭也不注重體態表情的秘書明威爾作開場白。明威爾由於結結巴巴,使聽者的反應從一開始就不大熱烈。更糟的是明威爾開始慌亂起來,他的腿不停地改變姿勢,從分立變成交叉,甚至將腳尖微微相對,引起前排的婦女陣陣笑聲,他趕忙將手抽出來,環抱著,聽眾又是一陣騷動,結果,這種拙劣的表演把在場的聽眾的興致全部打消了。
良好的體態,首先要給人一個精神飽滿的印象,彎腰駝背的模樣,不僅給人一種頹喪感,而且對說話也不利。目前,西方學者提出演講者的姿勢,強調頭抬得高些,背挺得直,眼光注視觀眾,這種體態,不但充滿活力,而且使你的話語帶有權威性,因為這種體態顯示了一種自信和堅定。當然,也有人出於策略需要,故意裝出頹喪不振的樣子,以盡量打消對方聽話的興趣。在某種情況下,這也是一種技巧。美國著名律師達羅,有時會在他的對手向陪審團提出證據時耍點小花招,他亂動亂擺,甚至讓手中的雪茄煙灰逐漸增長,直到人們的眼睛望著他,直到手中煙灰落下來,使對手說不下去。
肢體語言的類型
每個人說話時都有自己獨特的肢體語言風格,但都不外乎3種類型,即情感型、示意型、陳述型。這3種肢體語言類型在具體運用中互相協調、互相聯係。
(1)情感型
這是表示思想感情機能的身體語言,它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不歡迎的意思。比如,有兩個人在一塊兒說話,你也走過去和他們在一起,如果他們隻是很平淡地看了你一眼,那就說明他們對你的到來不感興趣,你最好主動離開。第二種是歡迎的意思。比如兩個人坐在桌旁,他們的姿勢很自然地互相對稱,這表明其中一人對另一人十分感興趣。
另外,有時幾個人在一起組合成一個勢力圈,而對圈內的人來說,則是一個整體。這說明情感型肢體語言具有對立統一的特點。
(2)示意型
肢體語言是可以用語言表達意思的語言。如迎接客人時“請”的姿勢就是典型。這種肢體語言在身體各個部位都有所表現。例如腿部:你在酒吧等人,但等了很久都沒有人來,這時你的腿開始抖動,甚至還出現頻頻頓足的動作,而頭部也頻繁地朝門口扭動,眼睛不時地往來人的方向張望或看手表,這一係列姿態,就把你焦躁不安的心態暴露無遺。
還有腰部。彎腰是表示某種“謙遜”或“尊敬”的態度。經常挺直腰板站立、行走或坐下的人,表示其較強的自信心和自製力,也可能表示其性格過於古板。
其他部位都有不少這類肢體語言。挺起胸部,手臂抬高交叉腦後,表示自信、有把握或有優越感;挺起腹部,意在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或威懾對方。反之,抑腹蜷縮則表現出不安、消沉和沮喪。
(3)陳述型
這是對語言表達的思想內容進行補充和說明的肢體語言類型。首先,它有助於增強反饋效應。例如美國人交談時,頭部的動作很頻繁。如果想等待答複,他總是動頭,每次說完話後也是動頭,意思是說自己的話完了,請對方接著說。如果自己以陳述語氣繼續講話,那麼他就不會動頭,並且保持同樣的語調。
其次,陳述型肢體語言有助於強化語義。例如一個人麵對一群人演講,當講到特別重要的內容時,便不由自主地站立起來,甚至上身還向聽眾傾斜,目的是要強調所講內容的重要性。
另外,陳述型肢體語言還有助於提高聽眾的理解,有助於你說話順利流暢,有助於提醒聽眾的注意。所以說,陳述型肢體語言是善於言談者的拿手本領。
肢體語言的特性
弗洛伊德曾經說過:“所有凡人掩蓋不了自己,如果他口唇靜止,手指在輕輕擊節,則秘密就會從他的每個毛孔中流溢出來。”這不奇怪,這正是肢體語言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肢體語言的特性有下麵3點:
(1)連續性
隻要兩人在一起,不管你是正襟危坐,還是手舞足蹈,都在傳遞著信息,整個過程是連續不斷、不可分割的。這與語言信息交流一旦話說完了、文章寫完了,過程也就結束了的“分離性”是不同的。
(2)互動性
語言信息的傳遞隻經過一個通道,比如聽話隻能逐字逐句地聽,讀文章也有個前後的順序。而肢體語言信息則可以“多通道”互動,比如:一個人坐著思考問題時,一手托著腮幫、一手輕敲桌麵、雙腳踝交疊就是生動的例子。
(3)可靠性
人們對語言信息的操縱總是自覺的,這也就難免產生虛假,肢體語言大多是在無意識狀態中說話的,因而傳遞的信息就較為可靠些。
肢體語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