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性本善或本惡或本無,人都不願意自己被認為惡。連劊子手、戰犯、政治流氓都要借助於一些高尚的名詞粉飾自己,對於那些有小錯誤的普通人難道有必要加個罪名,將其一棍子打死,然後讓他在眾人的冷眼怒目中自暴自棄嗎?多一份鼓勵和信任,輔助以適當的疏導,對方會盡量克服自己的弱點去報答你的讚美的。
借助高尚的動機,使人們產生一種使自己的行為與對方評價的角色效果相一致的欲望,他可能表現得比他本人更高尚、更公正。
假如有人到你櫃台上買東西,他已經挑了十來次,現在他又提出了同樣的要求,怎麼說服他痛快地購買呢?“我相信,您本意並不想挑三揀四,隻是為了促使我們對我們店的商品質量及我們店的信譽負責。”結果怎樣?他買了東西,高興而歸,而且絕不會說它差,因為他要實驗你給他的“角色形象”。
把好的可能培植在善良的土壤裏,把壞的可能斷絕於萌芽狀態,這就是用高尚動機進行角色形象設計的妙處,也就是所謂的“標誌效果”。
察顏觀色法
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這既是一種交際行為,也是一種說服方法。觀其天色,可推知陰晴雨雪,攜帶雨具,以不受日曬雨淋。看其臉色,便可知人的情緒。
知情緒,便能善相處;善相處,便能心相通;心相通,便能達到一致。學會察顏觀色,確是不可忽視的處事說服之道。
常言道:人好水也甜,花好月也圓。人在高興時,心情舒暢,容易體諒人,並能禮讓、關心和幫助他人;而人在煩惱時,心情抑鬱,容易激怒,即使欣賞“田園交響曲”,也會覺得是噪音。
學會察顏觀色,留意對方的表情,互諒互讓,該進則進,當止即止,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糾紛,求得和睦相處,“琴瑟和鳴”。
當孩子在學校考試沒及格,覺得失了麵子,很生氣,自己沒有錯。卻換來了老師的批評,更是氣上加氣。他拖著沉重的書包怏怏然走進家門,剛端上飯碗,可敬的父親,不管孩子的表現與以往的情緒不同,又開始“家庭式”的說教,使得孩子越聽越煩,反抗地大喊一聲:“煩死了!”這還了得,父親大怒,於是火上加油,一巴掌過去,孩子便哭著跑開了。這是家庭裏發生的事。如果這位父親能學會察顏觀色,進而窺測孩子的內心秘密,采取安撫疼愛的辦法,細心開導,鼓勵他積極向上,就不至於父子關係僵化,而且還會給孩子以心靈上的安慰,加深父子感情。
我們如果能在交際中察顏觀色,隨機應變,也是一種本領。例如在訪問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訪問者應全神貫注地與人交談,與此同時,也應對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銳地感知,恰當地處理。主人一麵和你說話,一麵眼睛向別處看,同時有人在小聲講話,這表明你的來訪打斷了對方什麼重要的事,主人心裏惦記著這件事,雖然他在接待你,卻是心不在焉。這時你最明智的方法是結束這次訪問,丟下一句話,請求告辭:“您一定很忙,我就不耽誤您寶貴的時間,過一兩天我再來聽回音吧!”你走了,主人心裏對你既有感激,也有內疚,他會想到:“因為自己的事,沒好好接待人家。”這樣,他會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為補償。
再以售貨員為例,售貨員站在經營活動的前沿,整日與形形色色的顧客打交道,不僅應該做到服務周到,態度熱情,而且還應該從細微瑣碎的小事入手,注意觀察顧客的一舉一動,從中了解顧客的需要,掌握顧客的心理,這樣才能贏得顧客的信賴,將顧客潛在的購買動機挖掘出來,使它變成積極的購買行為。美國百貨店大王,被人譽為商業道德創始者的聖商瓦那美卡,曾經對自己的售貨員說:“生意的本質就是找顧客所需求的東西,然後讓客人知道他們可以用你所給的東西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售貨員就需要積極主動,用熱情巧妙的話語去打動顧客,使他們心甘情願地慷慨解囊。
請看一位韓國售貨員是怎樣說服顧客的。在一個超級市場裏,一位先生帶著兒子來體育服裝專櫃買棒球衣。還未開口,一位售貨員便對他一笑,說:“您來啦,您是想買一套棒球衣吧!”這位先生感到十分奇怪:“是啊,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因為我看您一走過來,眼睛就盯著棒球衣,而且您兒子手中還拿著棒球呢!”自然而然,就從心理上親近了顧客,也贏得了他的好感。當他選中一套,正要付款時,售貨員走上來笑眯眯地對他說:“還有一套和這套球衣相配的汗衫、長襪呢!”這位先生一想,說得有理,要買就買全,於是點頭稱是。這位小姐一邊包裝衣物,一麵漫不經心地看著小孩子穿的鞋,親切地問:“小弟弟,你還沒有球鞋?”孩子搖搖頭。小姐轉過身來,以懇求的眼光看著這位先生說:“請您再破費一點兒給孩子買一雙球鞋吧!這麼一個英俊的小夥子,穿上一套新球衣球鞋,那才真叫精神呢!”這位先生還在猶豫,鞋已包好遞到了他手上。這位先生一邊接過東西,一邊高興地稱讚她:“你真會說話,讓人家花了錢還覺得心裏高興。”一算共計花費一萬多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