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踏實工作:踏實比聰明更重要(3)(1 / 3)

我們可能常常遇見一類人,任何話題他都能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好像多在行一樣。可能事實上他根本不懂或是道聽途說,他希望從別人口中聽到大家對自己觀點的讚同,好讓自己看起來比周圍人都聰明。想在職場上有所作為的人一定要學會三緘其口,尤其是新人,更應該多聽聽別人是怎麼說的,多去做點實際的事情。多聽,會使你了解別人的看法,從中吸收和學習,也能了解此人與彼人之間的關係狀況如何。

老子曾說過:“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貌若愚。”是說真正聰明的商人總是隱藏其寶物,君子品德高尚,而外貌卻顯得愚笨。這句話告訴職場中人,聰明人的做法是要低調行事,多聽少說,藏其鋒芒,切忌將自己的想法讓人一覽無餘,讓別人看出你的弊端和短處。許多人在其談話中不論是否以自己為主題,總有突顯自己、主張自我的表現,這種人雖說可能被人高估為“具有辯才”,但是也可能被認為是“口無遮攔、顯得輕浮”或經常想“引人注目”等,這些人吹噓自己就以為自己真的懂了,時間長了會害了自己。

從前一個自稱為很懂寶石的人,見人就吹說自己有多懂寶石,見過無數,尤其是遇見些內行的人,他更是說得停不下來。有一天他遇見了一個人手中捧著一塊石頭,色澤很好,看上去很像一塊寶石,於是花了錢將石頭買回家,準備有天賣個大價錢。其實這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隻不過看著別人形容的寶石很像,他驚喜得不得了,以為賺到了值錢的寶貝。他雙手捧著這塊石頭,一會兒把它貼在臉上,一會兒用手小心地撫摸。回到家裏以後,還一個勁地盯著石頭看了又看,舍不得放手。

過了些日子,外地有一個客人聽說這個人得了至寶,特地找到他家裏請求觀賞一下寶石。這個人當著客人的麵,十分鄭重地打開一個箱子從裏麵取出一層又一層絲綢巾係成的包裹。那個外地客人這才好不容易地看到了“寶石”,禁不住捂著嘴“嗤”的一聲笑起來,竟笑得前仰後合。這個人大惑不解,瞪著一雙傻呆呆的眼睛望著客人問:“你為什麼如此發笑?”這位客人止了笑,認真地對他說:“這隻不過是一塊雪石,和普通的磚頭瓦片沒多大區別。”此人聽了大怒,他指著客人說:“胡說!寶石就是這樣,光滑且有光澤,色澤溫潤,這些我都懂,你別想騙我。”外地客說:“我是經營多年寶石生意的人,我保證這個不是寶石,你研究過寶石嗎?”此人回答說:“當然,以前我的鄰居很懂行,我和他學過一個月呢!”“一個月,我光是學習就用了三年時間,還有失手的時候,一個月的時候連皮毛都學不到。不懂裝懂隻會害了你。”那個外地客走了,此人還是那樣“敝帚自珍”,抱殘守缺。周圍那些內行人都暗自笑話他:“原來他平時都是在不懂裝懂,現在被騙了還以為撿到了大便宜。”

威廉·溫特爾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但不懂裝懂的自我表現就會使人感到反感,你想展現你的聰明,可是在別人眼裏不懂裝懂是很愚蠢的做法。小聰明人渴望改變別人,讓別人順從自己的意誌。而有智慧的人並不十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總是既能順應自然,也能適宜地改變自己。小聰明人嘴忙,多是表達自己侃侃而談。而有智慧的人是耳朵忙,注意聆聽別人的話語。我們要不懂就問,千萬不要不懂裝懂。

有一個年輕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他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很自信,但是他覺得自己經驗不足,怕別人不重視自己,所以他就積極表現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每次會議他都積極發言,發表想法,他想讓他的上司認為他懂很多,從而重視他。可是,他上司還是不把他放在眼裏,同事也不把他當回事。他對工作產生了抱怨的心理,於是,他不想在公司幹了。在辭職之前,年輕人還是理智地找了一位自己最尊敬的老師,把自己工作的不滿告訴了老師,請老師幫自己拿一拿主意,這位老師聽完後說:“這樣吧,你先不要急於辭職,以後你在開會或是和同事討論問題時,你先別發言,尤其是自己不太懂的,沒有依據的,千萬別發言。先聽別人說,然後分析別人說得對不對,在這裏免費學會做人智慧、學習工作經驗、學習工作技能,是讓你增長學問的大學堂。等你都學會了你再辭職不幹。”年輕人聽了老師這麼指點有了感悟,他決定按老師說的方法,用心、用行動去嚐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