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學會調整心態控製情緒(3)(2 / 3)

恐懼批評會剝奪人們的原動力,毀掉其想象力,限製其個性,奪走其自恃,並以上百種其他的方式來傷害他。父母經常因批評孩子,而對他們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一位母親,幾乎每天鞭打她的兒子,打完後總會說:“20歲前,你一定會進感化院。”結果他在17歲那年,進了感化院。

批評是人們做得過多的一項工作。每個人總有一大堆的批評,無論有人要求與否,他們都會免費奉送。最親近的親友經常就是最愛批評的人。任何家長若經由不必要的批評,使孩子心中產生自卑感的情形,應可視為是一種罪惡。了解人性的雇主會借著建設性的建議,而非批評,來獲得人們最佳的潛力。父母也可在孩子身上獲得同樣的結果。批評會在心中種植恐懼或憎恨,而不會建立愛和關懷。

這項恐懼和對於貧窮的恐懼一樣普遍,而其對於個人成就也有相同的致命影響,主要就是因為這項恐懼會摧毀原動力以及阻撓想象力的使用。這種恐懼的主要征兆有如下:

自我意識。通常的表現是緊張,怯於與人交談和會見生人,手足動作笨拙,眨眼睛。

缺乏鎮靜。其表現是聲音失控,在他人麵前緊張,身體姿勢不良,記憶不好。

個性。缺乏決斷性、個人魅力以及明確表達意見的能力。無法公正麵對問題,反而習慣規避。對他人意見不加深思即附和他們。

自卑。口頭及行為上表現出自我稱許的習慣,目的在掩飾自卑感。使用“艱深字眼”博人印象。在衣著、說話和態度上模仿他人。誇耀虛構的成就,這點有時會造成一種優越感的表象。

奢侈。試圖與有錢人相比的習慣而透支花費。

缺乏進取心。無法掌握機會,自我精進,害怕表達意見,對自己的構想缺乏信心,對領導所提的問題閃爍其詞,言談和態度猶豫不決,而且言行諸多欺騙。

缺乏抱負。身心怠惰,缺乏主見,猶豫不決,易受影響;人後批評,人前奉承,習慣無異議地接受失敗,或因他人提議而中止工作;無理由地懷疑他人,行事言談缺乏圓融,犯了錯誤,不願接受批評。

這些項恐懼可追溯到自身體和社會的遺傳特性。至於其來源,則和恐懼年老和恐懼死亡的理由有密切關係,因為它會帶領個人接近“恐怖世界”的邊界,人類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有關它的認識,就隻是一些不愉快的故事而已。

總的來說,人會害怕病痛是因為,他心中對於死亡可能帶來的結果,產生了恐怖的印象。另外,病痛可能要花的費用,也是令他恐懼的原因。

一位很有聲譽的內科醫生估計,在所有看病接受醫師專業服務的人當中,有75%的人患的是憂鬱症(即假想的疾病)。據可靠的事實顯示,對於病痛的恐懼(即使毫無緣由),經常會產生所害怕疾病的身體病症出來。

人類的心靈真是強而有力!它不是建設就是毀滅。

利用這股普遍害怕病痛的弱點,專利藥品的藥劑師賺了不少錢。數十年前,由於這種利用人性的欺騙行為極為普遍,以致使柯裏爾雜誌領導一項活動,強烈反對專利藥品生意中,最嚴重的一些違規者。

通過數年前所進行的一連串實驗證實,以此作暗示,可以使人生病。我們進行此實驗的方式是,請三位熟人去拜訪“受害者”,並問他們以下問題:“你哪裏不舒服?你看起來病得很嚴重呀!”受害者對第一個發問者通常會笑一笑,並且不在乎地說:“沒事的,我很好。”回答第二個發問者時則說:“我也不太清楚,但我真覺得很不舒服。”等到回答第三位發問者時,通常會承認自己的確有病。

如你不相信這會令人不適的話,找個熟人試驗一下,不要試得太久。有一個教派,其成員會以“蠱惑”方式來報複敵人。他們稱之為在受害者身上“下咒”。

疾病有時始於消極負麵的意念衝動形式,這是有絕對證據的。這樣的衝動可以借著暗示,由一個人傳給另外一個人,或者由個人自己的內心產生出來。

有個人曾說:“當任何人問我,我怎麼了時,我總想回他一拳。”此人顯然天生有這種毛病。

醫生會要病人為了健康理由改變環境,因為“心態”的改變是必要的。恐懼病痛的種子存於每個人心中。焦慮、恐懼、沮喪、事業與情場失意,都會促使這顆種子萌芽、成長。

居於恐懼病痛原因名單之首的,是事業與情場的失意。有一個年輕人因遭受愛情失意而被送進醫院。他在生死之間徘徊數月。後來請來一位心理療法的專家。專家換掉護士,並請一位非常迷人的年輕女子照顧他,她從接此工作的第一天起,便開始向這病人求愛。不到3個月,病人就出院了,雖仍痛苦,卻是全然不同的病。他又戀愛了。之前的治療法雖是個騙局,但後來病人和護士真的結婚了。

這項幾乎是全球性的恐懼,其征兆有:

自我暗示。習慣消極負麵的利用自我暗示,尋找並預期找到各種疾病的病症。“喜歡”想象的疾病,而且將它當成真的一般來談論。習慣嚐試各種他人推薦,具有醫療價值的“時尚”和“學說”。和他人談論手術、意外以及其他的疾病形式。在沒有專業的指導下,試驗各種節食、體能運動和減重計劃。嚐試自製的藥、專利藥品和“庸醫”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