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習慣談論疾病、注意疾病及預期會生病,終至精神崩潰。有形的藥治不了這種情況。它是由消極思想產生的,隻有積極的念頭才能產生療效。憂鬱症(一種假想疾病的醫學名詞)據說有時候和個人所擔心的疾病一樣,會對個人造成極大的傷害。大部分所謂的“精神”病例都是來自於想象的疾病。
運動。恐懼病痛經常會使人避免戶外生活,而阻礙了適當的體能運動,並導致體重過重。
易感性。恐懼疾病會破壞身體自然的抵抗力,並為各種可能感染之疾病,創造合適的環境。
恐懼疾病通常和恐懼貧窮有關係,尤其是在臆想的情況下,因他會不斷地擔憂可能要付的醫療費用等。這種人會花很多時間準備生病、談論疾病、存錢買墓地和付喪葬費等。
自憐。習慣用想象的疾病引人同情。習慣裝病掩飾懶惰,或當作缺乏抱負的托辭。習慣閱讀有關疾病文章,並擔心可能感染疾病。常見的幾種恐懼表現
一是恐懼失去愛情
恐懼失去愛情,這項與生俱來的恐懼的根源,是出自於男人有獲取他人配偶的多妻習性,以及隨時隻要可能,便想輕薄女人的習性。
妒嫉和其他類似的精神疾病,生自於人類天生對於失去某人之愛的恐懼。這種恐懼是六種恐懼中最痛苦的。它可能比其他的基本恐懼,更能大肆地破壞個人的身心。
恐懼失去愛情或許要回溯到石器時代,那時候的男人要靠力氣獲取女人。至今他們還是繼續在竊取女人,隻是技巧改變了。現在他們不用武力,而改用勸誘方式,許之以華服、名車和其他較體能力氣更有效的“誘餌”。男人的習性仍如文明曙光出現時一般,隻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通過分析顯示,女人比男人更容易感受到這種恐懼。這項事實很容易解釋。女人由經驗中知道,男性在天性上是屬於一夫多妻的,因此當他們受到另一女人照顧時,就不可靠了。
恐懼失去愛情的征兆有:
妒嫉。習慣毫無來由地懷疑朋友和自己所愛的人,也常常沒道理地指責妻子(或丈夫)不忠。通常有懷疑他人之心,不信任任何人。
挑剔。慣常因小問題或根本沒理由地挑剔朋友、親戚、事業夥伴。
賭博。習慣以賭博、偷竊、欺騙或冒險方式,供應金錢給所愛,認為愛是可用買的,慣於透支或借貸買禮物送給所愛,目的在博得好印象。呈現出失眠、缺乏毅力、意誌軟弱、缺乏自製、缺乏自恃和壞脾氣等現象。
二是恐懼年老
這種恐懼出於兩個來源:第一,認為老年將帶來貧窮;第二,也是至今最普遍的來源,則來自過去錯誤且殘酷的訓示,其中融合了狡詐設計的“煉獄”,和其他可怕事物的思想,目的在透過恐懼來控製眾人。
在人們這種對老年的基本恐懼中,有兩個非常傳統的理由:一個是出於他對其同類的不信任,因他們可能攫取他所擁有的世俗財產,另外則出於他心目中死後世界的恐怖印象。
人老之後,普遍會有病痛的可能性,也是導致恐懼年老的原因。情欲也列人恐懼老年的原因中,因為沒有人喜歡性吸引力衰減的想法。
恐懼年老最普遍的原因和貧窮的可能性有關。“救濟院”可不是個美好的字眼。任何人隻要一想到要在救濟院中度餘生,心裏就不免涼了半截
另一個害怕年老的原因,就是失去自由和獨立的可能性,因為伴隨年老而來的,可能就是喪夫身體和經濟兩方麵的自由。
這種恐懼最常見的征兆是開始遲緩不活躍,並在心態成熟的年紀(約40歲左右),產生自卑感,錯誤地認為個人的自我正因年齡而“溜走”。
才隻四五十歲,便習慣提到自己“老了”,而不是倒過來,因到達這個充滿智能和領悟的年齡,表現感激的態度。經常扼殺自己的進取心、想象力和自恃,隻因錯誤地認為自己太老,不適合運用這些特質了。40歲的人卻習慣刻意做年輕的打扮,喜愛年輕人的癖好,因此招來朋友和陌生人的嘲弄。
三是恐懼死亡
對有些人來說,這是所有基本恐懼中最殘酷的一種。理由很明確。大部分情形中,和死亡念頭有關的恐懼之痛,或許要歸咎於宗教的狂熱。所謂的“異教徒”總比“文明人”不怕死。數億年來,人類一直在向著:“來自何處?”和“去向何方?”這兩個至今仍然無解的問題。也就是,我來自何處?該往何處去?
在過去黑暗的時代中,較機敏狡猾的人,總能把握機會回答此問題,收取酬勞。
有一宗派領袖大聲疾呼:“加入我,擁抱我的信仰,接受我的教義,我將給你死後直達天堂的通行證。”他又說:“不加入我者,將為惡魔帶走,永世受其燒炙。”
永恒懲罰的念頭會毀滅生之樂趣,使快樂成為不可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