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學會調整心態控製情緒(5)(2 / 3)

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風險與失敗,一方麵認識到風險與失敗是成功路上必然的伴隨物;另一方麵,把風險與失敗,把你的厭煩與憂慮拋入問題的解決之中,拋入行動之中。問題就是機會,解決的問題愈大,你從中得到的滿足也就愈大。

請你閱讀下麵資料,然後猜一猜,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生活失敗兩次,競選州議員沒有成功,兩次想要進入國會都敗北;他在參議員的選舉中,輸了兩次;當他努力要成為美國副總統時,成功還是過門不入。他所愛的女人年輕就死了,最後這個人還受神經衰弱所折磨。這個人是誰?

許多人逃避失敗的風險,因為他們想要得到每一個人的喜愛,他們覺得隻有成功才能受人喜愛與尊敬。然而,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在關鍵上是錯誤的:成功隻在許多次失敗後才會到來。拿上麵那個人為例,他不是別人,正是亞伯拉罕·林肯,他所有的失敗都發生在他成為美國最有名的總統之前。

平靜的心即心境的理智平和,這意味著,理性思考是在平靜的心態下完成的。

思想的力量是你惟一能夠絕對掌握的東西。必須理性地思考,才能有效地運用此種力量。

理性的思考者不讓任何人代替他們思考。成功的人都有一套達成目標的方法。他們會收集資料,征詢別人的意見,但是由自己作最後的決定。

你希望有更多的樂趣、更多的貢獻、更多的享受、更多的財富嗎?你希望跟鄰居相處得更好、更健康、家庭更幸福嗎?隻要有正確的情緒,這些事情都能做到。

世界上沒有一所學校可以教你如何比平常人更好,除非你具有正確的情緒。當你負起一項責任時,情緒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簡言之,你的情緒比你的適應性或才能更重要。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成功、成就、升遷等等原因的85%是因為我們的正確情緒,而僅有15%是由於我們的專門技術(事實)。簡單地說,這意味著我們花費90%的時間與金錢,來學習15%的成功機會;而僅花10%的時間與金錢來學習85%的成功機會。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這一劃時代的重大發現,就是我們可以從控製情緒來改變生活。

情緒包括許多方麵,其中之一和樂觀有關。悲觀者說:“當我看見它時我相信它。”樂觀者說:“當我相信它時我看見它。”樂觀者看到半杯水說它是半滿,悲觀者看到同樣的半杯水說它是半空。理由很簡單:樂觀者把水加進玻璃杯,悲觀者從玻璃杯裏取出水。那些隻取之於社會而不貢獻於社會的人是悲觀宿命論者,那些努力而確實有貢獻的人是樂觀與自信的,因為他在解決問題。在生活中,成功與失敗通常僅僅是一念之差。

所以,一個人要改變生活,就必須改變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不良情緒。生活中常見的不良情緒有以下幾種:傷心、焦急、嫉妒、憤怒、恐懼、抑鬱、緊張、猜疑、內疚。

每一個人都會麵臨挫折、痛心、失望、沮喪與失敗。他們成就不同,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的消極麵反應不同。一般人的反應是說‘可憐我”,並借酒消愁。

成功的人碰到相同或更大的問題時卻有積極的反應,尋求問題好的一麵,結果有機會獲得更大成功。我們無法預知生活各種情況,但我們能以積極的情緒來適應它,這就是情緒控製。

主宰自己

自信是來自內心的神秘力量,是我們才能的主宰。

相信自己,如果我們是對的,我們的世界也是對的;如果想成功,就一定能成功;除非自己想倒下,沒人能使我們倒下。自信不是被動地等待,而是積極地出擊,自信+行動=成功。隻要我們有了自信和行動兩大法寶,相信,我們一定能心想事成、好夢成真。

有一股來自內心的力量,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論貧窮或富有,卑微或權貴,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股力量;隻要自己能夠應用,不受任何人的影響。

這股神秘的力量,如何讓一個人獲得最高的成就?為何大多數的人讓消極的思想誤導這股內心神秘的力量,使自己不受其利,反受其害。

所有的天才、對人類文明有卓越貢獻的偉大領導者,都使用同樣的方法。

生命中的災難常迫使人們在信心與恐懼之間做出抉擇。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選擇恐懼?關鍵在於一個人的態度,造物者讓每個人都有權利自己決定。

選擇信心的人,會改變自己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勇敢地決定和行動,培養自己的信心。選擇恐懼的人,是因為沒有培養積極的態度。

找出心中那股神秘的力量,你會發現真實的自我。然後,你可能會做一個更好用的捕鼠夾,寫一本更好的書,或做一次更精彩的布道;成功的坦途會通往你的大門,世界會肯定你,並且獎勵你,不論你原來是誰,不管你過去多麼落魄,成功都會屬於你。

星期六的早晨,一個牧師正在為第二天的講道辭煞費苦心。他的妻子出去購物了,外麵下著小雨,兒子強尼無所事事,煩躁不安;牧師隨手抓一本舊雜誌,翻了翻,看見一張色彩鮮麗的世界地圖。於是他把這一頁撕下來,然後把它撕成小片,丟在客廳的地板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