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學會調整心態控製情緒(6)(3 / 3)

金錢的富裕並不代表每一方麵都很富足。記住,賺取財富的方式必須能夠心安理得,否則就不算是真正的富有。

金錢不一定能使人得到內心的平靜,卻經常帶來焦慮、悲傷及恐懼,使人的內心紛擾不安。金錢是幸運或是詛咒,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運用的方式。

當人用金錢豐富別人和自己的生活,它將是極大的幸運;如果自私自利,將使它成為一種詛咒,使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永遠都不會滿足。

金錢可以用來成立公司,招募員工,製造人們所必需的產品,為人類帶來快樂和滿足。為了追求快樂與富足,人們必須工作,但是也不能忽略休閑、愛和宗教信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並重,缺一不可。

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能夠發揮所長,為整個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同時得到合理的報酬,這是一種幸運。勉強做自己不願意做的工作,對於身心健康都會造成莫大的傷害。

名聲、權力及財富都是件好事,但對於名利與權勢,則有害無益。無私的企圖心,真誠地為別人貢獻心力,才能利人利己。

甘地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發揮無私的企圖心,把個人的欲望升華為更崇高的目的,產生一股堅毅的力量,使印度人民得到自由,甘地也永垂不朽。

但是,記住,運用企圖心一定要非常謹慎。企圖心不足,將會怯懦不前;野心太大,則容易變成自私與貪婪,永遠得不到內心的平靜。

我們隻是暫時保管擁有的財富、生命及所有美好的事物。應該和他人分享,因為與人分享可以使自己更快樂。

我們時常把黃金法則掛在嘴邊,卻很少有人在生活中身體力行。隻要徹底了解它的意義,並且應用在事業上,就會為自己開啟成功的大門。

“我不隻是為自己,”亨利·福特說,“我們所生產的每一部汽車,賣到消費者的手上,不隻是創造利潤,同時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務。”

福特終生奉行這項原則,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富足的人。他發揮無私的企圖心,一生過得心安理得。

在生活中及事業上遭遇的問題,可以是極大的苦難或是極大的愉悅,完全看你如何認識了。理智地麵對,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如果你能夠一無所懼,不怨恨別人,不嫉妒別人,無貪圖之心,珍惜所有的經驗,你就會發現,中庸之道,是一項偉大的真理。

決心與自尊問題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對自己、對夥伴、對可以得到的機會有信心。

目標越有價值,越容易按成功的原則去實現。缺乏熱誠及專注的貢獻,就不可能達成任何值得追求的目標。

希爾十分肯定這項真理。這項真理並不是憑空捏造的,也沒有加上任何個人的意見,如果要提出一些成功的例證,惟一能提出的見證,就是你自己。你可以身體力行,印證這些成功的法則。

如果你還需要更具權威性的理論根據,可以參考基督、柏拉圖、蘇格拉底、孔子、愛默生的教義和哲學。

因為有決心,我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黃金法則。4000年來,人類把黃金法則當成行為的準則,遺憾的是,卻不能充分發揮它的精神,隻是當成一項道德的規範。

這項法則是:種什麼因,收什麼果。如何對待別人,種的是善因或惡因,最後都會報應到自己的身上。如果知道這一項法則,在與別人的互助中,就會公平且公正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一個人可以欺負別人,但是根據黃金法則,最後自己會嚐到惡果。這項法則不僅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的善惡因果,所有的思想,最後也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因此,除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待別人更必須存著仁厚之心。一個人所有的思想及言行,造就全部的自己。因此,為別人提供有利的服務,善意地對待別人,對自己一定會有幫助;相對的,處心積慮地傷害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內心的平靜。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誌同道合的人,排斥其他不同類的人。如果想要結交善解人意、仁慈、慷慨、成功的人,自己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一個人。隻有自己能夠選擇。

人的潛在能力實際上是不可限量的,隻要有信心、肯吃苦,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工作,就一定會有異乎尋常的表現與良好的結果。西方有句諺語,叫做“自助者天助”,換而言之,上帝隻幫助那些可以幫助自己的人。它告訴我們,如果希望堂堂正正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要有自立、自強的信心、決心與行動,否則,就難以在社會上生存。

1952年,在美國誕生了一家能力開發公司,該公司招收員工的標準是:必須是殘疾人;具有行動的能力,能夠自己活動,具備工作的意願。

公司的創辦人貝斯卡萊本人,就是一位先天性的殘疾人。但他並未向命運屈服,而是堅信:身體殘疾者,隻要自信、自尊、自重,隻要誌不殘,就能夠通過開發殘留於體內的能力,如同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正常人一樣獲得自我確證和自我實現,而不必靠他人的救濟。貝斯卡萊通過不屈的奮鬥,博得了人們的尊敬和社會的承認,發展成了一位比普通人更富有能力的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