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提高領導者的決策管理能力(7)(2 / 3)

李斯說:“君主能明白申韓的方法,修整商鞅的革新方法,做臣子的自然沒有邪惡。臣子沒有邪惡天下就安定,天下安定君主就有尊嚴,君主有尊嚴責任就能落實。責任實行了,就有所得,這樣國家就能富強。所以責任的實行,有所想便有所得。君臣百姓,按部就班,豐樂無比,誰敢有非分之想!這就是明白君臣的方法。”

人們常說“慈母養敗子,嚴門無格虜,弱君有叛臣,嚴師無歹徒”。人們都是欺弱畏強,侮柔怕剛,無不好逸惡勞,好私損公,趨利避害。李斯又說:“罪輕而責深,何況有重罪呢?”因此韓非子說:“尋常的布匹,庸愚的人也不會放棄,為了百鎰黃金,柳下惠也不會去獲取。不是庸愚的人利心重,很平常的利益盜賊們會忍受這種淺小的欲望;也不是以盜蹠的行徑,而輕視百鎰的重金。要獲取必隨時受刑罰,所以盜蹠不獲取百鎰黃金。如果罰不實行,庸人也會放棄尋常的布匹了。所以城高五丈,樓季就不輕犯……而明主聖主,所以能長久地處於尊位,掌握著巨大勢力,獨自利用天下的利益,沒有別的道理,就是能獨斷,審督實,必深罰,所以天下人不敢違犯。”

因此,百姓愛戴嚴肅有作為的領導,勝過懦弱無能的領導千百倍。從古到今,領導統治官員、百姓,沒有比嚴肅更合適的原則。所以對下屬寧可過嚴不可過寬,寧可過威不可過恩,寧可重事不可重名,寧可深罰不可厚賞,寧可督責過嚴考核過勤,不可讓法紀有半點廢弛。

這裏所說的嚴肅,是指在法內的嚴肅,而不是嚴肅於法外,是以嚴肅對待官員,防止他們作奸犯科,殘害百姓,而不是用嚴肅來對待百姓。

架起溝通的橋梁

校友、老鄉、性格和遭遇,都可能成為團體成員溝通的橋梁。

據說以麵談為職業的人,都是在事先調查過對方的資料之後,根據此資料,再找出談話的內容。

一個傑出的麵談者,必然都了解此一訣竅。

亞洲人性格內向,不易在第一次謀麵時,就與人坦誠相待。但是如果對方與自己具有親戚關係或是校友、同鄉等,那麼即使是第一次謀麵,也往往會表現出友好的態度,甚至更會因此團結起來對付外人。此種情況委實屢見不鮮。

所以,上司如果能讓下屬產生“自己人”的意識,自然可加強溝通的意願。對於下屬,找出共通之點,據此加以強調,是很重要的。

從心理學而言,使對方與自己的心理連在一起的作用稱為“促進彼此信賴的關係”。

尋找與下屬的共同之處,便相當於此種“促進彼此信賴的關係”。

這種共同點愈多愈好,而且關係愈近,愈有效果。

例如出生地、畢業的學校、性格、類似的遭遇等,隻要能找出二三項,即不難加強團體內成員的向心力。

事實上,若要找出彼此的共同點並不困難。就出生地而言,對於是否在該地出生並不重要,隻要是曾經在當地住過,即可成為談話的資料。

如同校畢業者、同鄉形成一個圈圈時,則多半會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及排斥,此點應加以注意。

領導者要以理服人

以理服人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從你講的道理中領悟到其正確性,從而接受你的意見,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勸服說理一定要對準要害。大凡被勸者往往對某一問題想不開,思想上有了疙瘩。要說服之,非對準這個要害不可。否則,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癢,不能解決問題。再就是勸導說理要具體實在,既不能講空話、套話、大話,也不能像作報告那樣“寬正麵,大縱深”,需要的是實在的論證說服。

解放初期的一天,陳毅市長到一家紡織廠視察,老板正為一件事發愁,便發起牢騷來:“陳市長,今天工會又來要我廢除‘抄身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還經常丟紗呢,如果取消抄身製度,紗廠不被偷光才怪呢?”

陳毅品了口茶,不緊不慢地說:“我在法國當過工人。那個工廠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厲害得多。廠子四周築起高牆,拉上電網,還雇了一大幫警察,對每個下班的工人,從頭搜到腳,那過細的勁頭,身上硬是連一根釘也藏不住。但結果呢?原料、零件還是大量丟失,為什麼呢?老板把工人隻當成會說話的工具,勞動很重,工資很少,工人實在無法養家糊口,工廠賺了錢對工人毫無好處,他們為什麼不拿呢?現在不同!工人翻身當了主人了,他們懂得生產經營搞得好,新中國才能富強起來。所以,以我之見,你應該在紡織上來帶頭,用我的辦法試試看,廢除‘抄身製’,關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難多與他們商量著辦。我相信眼前的困難會克服的。”

陳毅同誌一番話,使“抄身製”取消了,足見其勸說有術,言之有力,這才是以理攻心的威力。以理服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擺事實,出言有據,事實確鑿,對方的觀點就會不攻自破。

細微之處見真情

假如你是一位統率千軍萬馬的大元帥,你會過問每一個士卒的饑寒冷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