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領導人物,作為一個事業家,他們的預約支票是能夠兌現的。至少必須經常在某些方麵,做一些兌現的信用生意,在大方麵,做大方麵的延期。群眾百姓最惱火的是盡開空頭支票的領導,所以對百姓的預示,最好的方法是兌現。為了使他們有所作為,可以預示重名厚利獎勵他們;為了不使他們膽大妄勺,可以預示嚴刑峻法去禁止他們;使他們的行動合乎公理,合乎正義,出於自然,絲毫不用強求。
至於個人內心的欲望,最好能分別審視人們的情性與等差,才能預示滿足他們。千萬不可違逆人們的感情,違逆人們的欲望。違逆了人們的感情,怨就會涉及自己;違逆了人們的欲望,禍就會累及自身。掌握人、使用人的秘訣,首先在於使人們“皆大歡喜”。
想富貴的人,我能做到的,就使他富貴;想功名的人,我能做到的,就讓他求功名;想免除饑寒困窘的人,我能做到的,就免除他的饑寒困窘;想解救水火災難的人,我能做到的,就解救他的水火災難。總之,凡是有求於我必有響應,凡是有所想我必助他成功。能做到這些,有不甘心為我使用者,有不甘心為我下屬囂,自占少見。
這樣做,就要依靠民心所向,就要懂得民意所趨,就得明了時代背景,以及他們內心欲望所寄。如果人民苦於政法鬆弛,我就加以嚴謹;如果人民苦於刑罰嚴酷,我就加以寬恕;如果人民苦於盜賊蜂起,兵亂頻繁,我就加以休生養息;如果人民苦於貪汙橫行,苛征暴斂,我就加以肅貪減稅。總之,英明的領導在於他能懲治當代的弊病,不斷革新,事事從人民的願望、利益出發。
商湯王、周文王、武王的征伐,他們之所以能易如反掌,就是能做到這些。商鞅治理秦國,嚴刑峻法,使秦國富強,秦始皇繼承了商鞅的變法革新,就能統一天下。漢高祖接受了秦代暴政的教訓,知道人民苦於秦代的苛政,律令密於蛛網,法令多於牛毛,君主肆意暴虐,官員肆意貪贓苛斂。漢高祖於是廢棄秦法,變殘暴為寬柔,進入關中,便約法三章:“殺人的人死罪,傷人與盜竊一律判罪,廢除秦法。”既簡便,又使民心大悅,天下盡歸於他了。這樣一麵預示,一麵兌現,可以說是這個原則應用的最高境界。
人才是成就大業之基
知識就像源泉。掌握了知識可以表現在禮儀上的人,可以說是人們的老師。智慧可以磨礪,有了智慧並輔助、警示人們的人,可以說是人們的朋友。依據法度嚴守職責而不亂為的人,可以做地方的官員。隻圖眼前的快意,一呼百應的人,是下等的奴隸。所以說最明智的君王以師為輔佐;中等的君王,以朋友為輔佐;下等的君王以官吏為輔佐;危亡之君,以下等的奴隸為輔佐。
事業乃是人才創造的,人才又有大小、高下之分,智慧又有愚笨、賢能、不肖的分別。所用的人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不相同。所以,用人不僅要以天下大才、大賢的人委以重任,而且貴在能選用勝於自己的人而委以重任。能選持守道德不願受人用的人為己所用,就更見自己的廣大而無所不包容。這樣不僅朝中沒有靠僥幸升官的人,而且沒有遺棄的人才;不僅能使朝中沒有小人,而且沒有野外的遺賢。這才能說盡了天下的人才,盡了天下的賢能。若隻憑一己之見,隻憑身邊人的舉薦,容易使鑽營競逐的人捷足先登,真才實學的人就停滯不前,這就不能說用盡天下的賢才了。
身懷大德大賢的人,常是輕視天子、薄對王侯、鄙視爵祿的人。愚笨不肖的人,常是自足其足、不願有所作為、有所求取的人。所以曾子說:“晉國楚國的富裕,我是趕不上的。他把持著他的富有,我保持著我的仁德;你把持著你的爵位,我保持著我的道義,我有什麼遺憾的?”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有大作為的君王,必然有不可隨便召喚的大臣。想要商討重大的策略,就下駕到他那裏去。自己若不尊重德行,喜愛道義,所以商湯王對待伊尹,先請教他而後任用他作大臣,因而不費多大的操勞就能稱霸天下。齊桓公對待管仲,先請教他而後任用他作大臣,因而不費多大的操勞就能稱霸諸侯。現在各國的地盤都差不多,君王的德行也相似,誰也占不了上風,這無別因,就是喜愛以順從他們的人做大臣,而不高興指責他們的人做大臣。這樣商湯王對伊尹,齊桓公對管仲,就不敢召喚了,何況還有不想做管仲式的人呢?”
天下不想做管仲式的人多著呢!怎麼可能都以富貴爵祿而囊括天下的人才?諸葛亮如果沒有劉備的三顧茅廬,又怎麼願意為了功名而邁出南陽一步呢?所以魏環溪說:“伊尹一律不取,才能三聘而幡然大悟;柳下惠三公不易,就可以三黜不去。所以說:人有所不為,而後才有所作為。”古代聖人說:“以人為師就可以稱王天下,以人為友就可以一國稱帝,以自己稱霸注定要敗亡。”這是不可改變的真理。用人需要周詳考察
在招聘、提拔幹部時,我們不僅要以“聽他說話,再觀察他的行為”,作為求取將來事業上的證明,而且還要傾聽他的言談,以求證過去的事實,並測度出他在言論上的效果。不能隻抓住了一隻角,而一概認為是整條牛。這一點,從有子的一段故事就可以證明這方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