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3
遭遇水災
一個人被湍急的河水卷走後,像一片草葉似的順水而下。這時,那人多麼想抓住一樣東西,哪怕是一根蘆葦、一把水草也好。然而四麵都是水,他什麼也抓不住,心想這一下算沒救了,死就死吧!這個念頭一出,身上立時沒勁了,也沒有力氣掙紮了,整個身子也要往下沉。
正在這時,他忽然想起去年夏天來這條河邊玩時,離下遊不遠處的河岸邊有一棵老樹,是斜著長的,其中有一根粗大的樹枝正好貼近水麵……一想到這,他心裏頓時升起了希望。一有了希望,他心也不慌了,力氣也出來了,於是就拚命向前掙紮,終於到了那棵老樹前。
當他拚命拽住那伸向河中的樹枝時,誰知那樹枝早已枯死了,經他使勁一拽,“哢嚓”一聲斷了……這時,來救他的人也趕到了。事後他說,要是早知道那是一節枯枝,他根本堅持不到那兒。
希望是生命的寄托,希望是成功的支柱,希望是前進的燈塔。隻要希望之燈不滅,成功和勝利將最終屬於你!把信帶給加西亞
在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軍首領加西亞將軍取得聯係,而加西亞正在古巴叢林的山裏,沒有人知道確切的地點,所以無法寫信或打電話給他。美國總統必須盡快地獲得他的合作。這時,有人說:“有一個叫羅文的人,他有辦法找到加西亞。”
當羅文從總統手中接過寫給加西亞的信之後,並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怎麼去找?”他經過千辛萬苦,在幾個星期後,把信交給了加西亞。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故事,但是,它卻流傳到世界各地。《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作者這樣寫道:
“像他這種人,我們應該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學裏。年輕人所需要的不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是聆聽他人種種的指導,而是要加強一種敬業精神,對於上級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帶給加西亞’。
“凡是需要眾多人手的企業經營者,有時候都會因為一般人的被動無法或不願專心去做一件事而大吃一驚,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似乎已經變成常態;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誘地叫屬下幫忙,或者除非奇跡出現,上帝派一名助手給他,沒有人能把事情辦成。
“我欽佩的是那些不論老板是否在辦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也敬佩那些能夠把信交給加西亞的人,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存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裏,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這種人永遠不會被‘解雇’,也永遠不必為了要求加薪而罷工,這種人不論要求任何事物都會獲得。他在每個城市、鄉鎮、村莊,每個辦公室、公司、商店、工廠,都會受到歡迎。世界上急需這種人才,這種能夠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工作態度就像個人形象一樣,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也可以改變他人對你的看法,決定著一個人的成與敗。高爾基曾說過:“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製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隻有珍惜自己工作的人,才能投入自己的熱情與精力,並從中得到快樂;而那些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負擔,整天混日子的人,遲早會被淘汰出局。為了哥哥
一位年輕的總裁,以比較快的車速,開著他的新車經過住宅區的巷道。他必須小心正在做遊戲的孩子突然跑到路中央來,所以當他覺得小孩子快跑出來時,就要減慢車速。就在他的車經過一群小朋友的時候,一個小朋友丟了一塊磚頭打著了他的車門,他很生氣地踩了刹車,並後退到磚頭丟出來的地方。
他跳出車外,抓住那個小孩,把他頂在車門上說:“你為什麼這樣做,你知道你剛剛做了什麼嗎?”接著又吼道:“你知不知道你要賠多少錢來修理這台新車,你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做?”小孩子哀求著說:“先生,對不起,我不知道我還能怎麼辦?我丟磚塊是因為沒有人停下來。”小朋友一邊說一邊眼淚從臉頰落到車門上。他接著說:“因為我哥哥從輪椅上掉下來,我沒辦法把他抬回去。”
那男孩啜泣著說:“你可以幫我把他抬回去嗎?他受傷了,而且他太重了,我抱不動。”
這些話讓這位年輕的總裁深受感動,他抱起男孩受傷的哥哥,幫他坐回輪椅上。並拿出手帕擦拭他哥哥的傷口,以確定他哥哥沒有什麼大問題。
那個小男孩感激地說:“謝謝你,先生,上帝保佑你。”然後男孩推著他哥哥離開了。
年輕的總裁慢慢地、慢慢地走回車上,他決定不修它了。他要讓那個凹洞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等周圍的人丟磚塊過來了,自己才注意到生命的腳步已走得過快。
加快步伐,可以在同樣的時間裏走更遠的路,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你在急匆匆地趕路的時候,肯定沒有心情留意周圍的風景。這和你蒙著雙眼摸瞎有什麼區別?你加快了步伐,得到的隻會更少。換一條路走
邁克在求學方麵一直遭遇挫折,高中未畢業時,校長對她的母親說:“邁克或許並不適合讀書,他的理解能力差得叫人無法接受,他甚至弄不懂兩位數以上的計算。”他的母親很傷心,決定自己教他。然而,無論邁克如何努力,他也記不住那些需要記憶的東西。邁克很傷心,他決定遠走他鄉……
許多年後,市政府為了紀念一位名人,決定公開征求設計名人雕像的雕塑師,眾多雕塑大師紛紛獻上自己的作品,最終一位遠道而來的雕塑師被選中。開幕式上,他說:“我想把這座雕塑獻給我的母親,因為,我讀書時沒有獲得她期望中的成功,現在我要告訴她,大學裏沒有我的位置,但生活中總會有我的一個位置。”這個人就是邁克。人群中邁克的母親喜極而泣,她知道邁克並不笨,當年隻是沒有把他放對位置而已。
此路不通,決不等於無路可走;換一條路,尤其是換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也許會走得更出色。生活中有你的位置,稍微用下心,不難會發現。插向自己的刀
一家公司招聘職員,最後要從三位應聘人員中選出兩個。
他們給出的題目是這樣的:假如你們三個人一起去沙漠探險,在返回的路途中,車子拋錨了,你們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可是你們三個人隻能從七樣東西中選擇四樣隨身帶著。你會選什麼?這七樣東西分別是:鏡子、刀、帳篷、水、火柴、繩子、指南針。而其中帳篷隻能住兩個人,水也隻有一瓶礦泉水。
甲男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帳篷隻夠兩個人睡,水隻有一瓶,萬一要爭起來,女孩子我可以讓著點,這男的,要是為了爭奪生存機會想害我呢?所以,我把刀拿到手,也就等於把所有主動權控製在了手中。”
乙女和丙男選的四樣物品相同:水、帳篷、火柴、繩子。
乙女解釋說:“鏡子在沙漠裏沒什麼用,就不要了;指南針呢,隻要有手表也就行了;刀不必要,在這萡茫的沙漠上,沒有一點活物,更別說是對人具有攻擊性的動物了;而水是必需品,雖然隻夠兩個人喝,但可以省著點,相信也能夠三個人一起堅持到最後;帳篷雖然隻能容納兩個人睡,但是可以三個人輪換著來休息;火柴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而繩子可以用來把三個人綁在一起,這樣在風沙很大目不見物的時候,就不會失散了隊伍,而且如果遇到沙崩,有同伴掉到沙堆底下,還可以用繩子把他拉回來。”丙男給出的解釋與乙女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