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無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當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無望的人生當中,那麼他隻能是失敗者。理發師
理發師傅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3個月後,這天正式上崗,他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長。”徒弟不語。
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發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剪得太短。”徒弟無語。
師傅笑著解釋:“頭發短,使您顯得精神、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欣喜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交錢一邊笑道:“花時間挺長的。”徒弟無言。
師傅笑著解釋:“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一邊付款一邊笑道:“動作挺利索,20分鍾就解決問題。”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語。
師傅笑著搶答:“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歡笑告辭。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問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沒一次做對過。”
師傅寬厚地笑道:“不錯,每一件事都包含著兩重性,有對有錯,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顧客麵前鼓勵你,作用有二:對顧客來說,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言:對你而言,既是鼓勵又是鞭策,因為萬事開頭難,我希望你以後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動,從此,他越發刻苦學藝。日複一日,徒弟的技藝日益精湛。
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我們日常生活哪怕是辦一件小事,由於說話水平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路曲心直
在一座寺中有一個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過早課後要去寺後很遠的市鎮上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還要讀經到深夜。
有一天,他發現,雖然別的小和尚偶爾也會被分派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於是,小和尚問方丈:“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隻是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日已偏西,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
幾個小和尚說:“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
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養成了習慣,心裏隻有目標,沒有道路了!”方丈聞言大笑,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
隻有坎坷的路,才能磨煉一個人的意誌。大海裏的船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市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0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從沒有沉沒過。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及在保費方麵給帶來的可觀收益,最後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船就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卻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敗辯護,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船舶博物館看到這艘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
它使我們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沒有不帶傷的。
雖然屢遭挫折,卻能夠堅強地百折不撓地挺住,這就是成功的秘密。秘密
開學第一天,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隻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人把胳膊盡量往前甩,然後再盡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做了一遍。“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又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學生隻剩下八成。
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整個教室裏,隻有一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世間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隻要願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難,是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隻是少數人。猴子澆樹
有一次,印度的國都舉行祭奠,宮廷的護衛也必須奉命前往。有一個護衛,家裏養了一群伶俐的猴子,平日嬉戲打鬧,也看家護院,替主人做事。護衛臨走之前對院子裏的猴子王說:“我有事要出去,我不在的時候,你要替我照顧好院裏的樹苗,不要讓它們枯死了,一定不要忘記打水灌溉。”
猴子王馬上召集手下說:“喂!你們現在替小樹打水,不過,不能浪費水。澆水之前,要把樹苗一棵一棵拔起看一下,為了節省用水,根長的就多澆些水,根短的就少澆些水。”
猴子們立刻遵照指示去做。這時,有一個賢者路過看見,便問猴子王說:“為什麼要把樹苗拔起來看呢,要知道樹苗栽好了是不能拔起來的,直接澆水不就行了嗎?”
猴子王回答說:“我們隻是奉領袖的命令行事而已。”賢者聽後,不禁悲歎說:“唉!你們真是愚蠢又無知!自以為這是兩全其美的做法,卻不知道這樣幹隻會使後果不堪收拾!”這些猴子隻知忠實地服從命令,用水澆樹,根本沒有想到剛栽種的樹苗不能隨意拔起來,結果,很快樹苗就全部枯死了。
原本是一番好意,但由於過於自信,一意孤行,不知變通,做出的事往往會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