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接近了成功的邊緣。想到這裏,他已走過了兩條街。此時,他已得出結論——在汽筒旁邊再做一個冷凝器。

瓦特自從有了這種奇妙的構想,整個人都被它迷住了,他匆匆回到家裏,一頭鑽進了實驗室。

第二天一大早,瓦特就跑到格拉斯哥大學的一位朋友家裏。

“你家裏是不是有一個大的黃銅製的注水器?”

“哦!有的。”

“能不能暫時借我用一下?”

“好的,你拿去吧!反正是沒有用的東西。可是,瓦特先生,你拿它幹什麼呢?”

瓦特微笑著說:“我想製造一個新的蒸汽機模型。”

瓦特把那個直徑10厘米、長75厘米的注水器帶回家後,馬上把它改製成了汽筒。

瓦特最初的蒸汽機模型形成了:一個汽筒,汽筒裏麵有一個活塞,活塞的最下麵,有一個吊東西的鉤子。

汽筒通過管子與一個小鍋爐相接,蒸汽沿管子進入環形的汽筒內,汽筒因此能保持很高的溫度。

汽筒的旁邊接著一個冷凝器,冷凝器頂上有一個可以排氣的閥門,下麵有一個排水的小管子。

小鍋爐裏產生的蒸汽順著管子進入汽筒,汽筒裏的空氣就被壓進冷凝器,隨著蒸汽越來越多,冷凝器裏的空氣也從頂上的閥門被壓出,這時冷凝器和汽筒都充滿了蒸汽。

然後,冷凝器被冷水製冷,裏麵的蒸汽凝成水,通過小管子不斷擠出。與之相連的汽筒內的蒸汽就不斷地湧過來被凝結,汽筒成了真空。這樣活塞就被空氣向上壓,不斷上升,活塞的鉤子上所吊的東西就給吊起來了。

這個裝置比紐科門機先進了許多,它能充分地使蒸汽進入到小管子裏凝結,由於不浪費蒸汽,效率大大提高了。

“不錯!不錯!”瓦特高興得拍起手來。瓦特成功了,他使以往所利用的大氣壓力改為蒸汽,使過去的氣壓機械一變而成為真正的蒸汽機械。

這看起來是多麼簡單的事情啊!在一次午後愜意的散步中,就得出了這個發明。但分離凝結器的這種構想是瓦特長期研究中無數辛勤汗水的結晶。當人們稱讚瓦特時,他卻謙虛表示:“如果說我有什麼過人的地方,那就是得助於一種偶然和看透人家所不注意的事物而已。”拉埃內克

——受木料啟發製作聽診器

拉埃內克是法國著名醫學家。1819年,拉埃爾克向世人公布了他的發明——聽診器,以後在疹病中被廣泛使用,他的名子也因此栽入了世界醫學史冊。

1816年的一天,快到中午的時候,拉埃內克的診所來了一位病人。她是位貴族小姐,當病人們都離開後,她才膽怯怯地蹩進診所的大門,低著頭在拉埃內克桌邊坐下。

拉埃內克瞧了病人一眼,發現她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坐在那兒略顯出氣喘籲籲的模樣。恐怕是心髒出了毛病,拉埃內克略一思索,便作出了初步的診斷。他問了病人幾句話,便站起身來,把臨街的窗簾拉上,同時把診所的門關上,對她說:“小姐,請把您的外套和胸衣解開,讓我聽聽您的心髒。”

這本是一個最簡單、最合理的要求。一位醫生必須了解病人的病情。對心髒病人,需要用耳朵貼在病人胸前,才能聽清病人心髒有什麼異響,判斷其患病的程度。為了這位小姐的方便,拉埃內克背過身去,等候病人處理好自己的衣衫。

可是,當拉埃內克等候了一會兒,再回過頭來的時候,卻發覺那位小姐根本沒有動手,兩眼噙滿淚水,呼吸更加急促,蒼白的臉頰湧上了一抹紅暈。拉埃內克笑了笑,對病人說:“小姐,我得檢查一下您的心髒,請……”拉埃內克不說便罷,隻這一句話,就把病人嚇得哇地一聲哭出來,她匆匆收拾了自己的包,站起來衝出了診所。

拉埃內克怔怔地在診所裏站了一會兒,尷尬地搖了搖頭:這可不是我的責任。但是,一上午愉快的心情一下子被衝得幹幹淨淨。他關好診所大門,慢步向住宅走去。一邊走,一邊還在為剛才那一幕感到內疚,作為一名醫生,總應該找到辦法,解決病人這種難言的困難吧。

當拉埃內克經過一片樹林時,聽到了女兒愉快的笑聲,靠近時,發現她在與一些小朋友們玩一種有趣的遊戲。

隻見女兒正跪在草地上,把腦袋枕著一根長長的木料,大聲地數著數:“兩聲,五聲,這下是七聲,對不對?”等木料那頭的男孩子大聲回答:“對啦!”女兒又禁不住高興地笑出聲來。忽然,她看到了拉埃內克,便朝他招著手:“爸爸,快來,這木頭裏有個小精靈,它會告訴你法郎西斯敲了幾下。”

慈愛的笑容出現在拉埃內克臉上,他走上前去,跟女兒一同做起遊戲來。當他把耳朵貼緊那木料的時候,果然聽到木頭的那端傳來了響亮的咚咚聲。奇怪,那個男孩敲得並不重,木頭裏怎麼會有這麼大的響聲呢?

整個下午,拉埃內克總是心不在焉,他似乎發現了什麼,卻又抓不住一點實在的影子。等到他想得頭腦發脹,甚至可以感覺到太陽穴的血管在咚咚發響的時候,他忽然省悟過來:對呀,微小的聲音在木頭裏直線傳播,不像在空氣中那樣四散,能清清楚楚傳導進自己的耳中。如果能按這一原理做一個心音傳導器,那不就能避免上午那個女病人的尷尬了嗎?

一連幾天,拉埃內克用業餘的時間畫圖紙,做木匠。他為了增強聲音傳導的效果,在一枝木棒的兩端接上了兩個喇叭形的附件,讓接收到的聲音更多。等這種工具做好之後,他又把女兒找來,告訴她:“瑪麗,咱們繼續做那天的遊戲,怎麼樣?”當他把木棒的一端貼在女兒心髒部位,耳中清晰地傳來了女兒微弱的心跳聲,女兒的心髒比成人跳得快些,但絕對正常。好奇的瑪麗也要聽聽,當她在木棒那頭,聽到拉埃內克的心跳聲時,高興得跳起來:“我聽到了,是爸爸的心在跳!”

在作了幾次成功的試驗後,拉埃內克想到了那天中午沒有成功的診療。於是,他提著藥箱,親自到那位羞於被人聽心音的小姐家中出診。他要對每一位病人負責,順便也能試著宣傳一下自己新的醫療器械。

當拉埃內克說明來意後,那位害羞的小姐將信將疑地走出來,當確定再也不用脫去外衣檢查心髒後,才決定讓拉埃內克診治。

拉埃內克請女仆解開小姐的兩個紐扣,把木棍抵住她的心髒部位,自己遠遠地去木棍另一端聽她的心跳聲。果然,他聽出這位小姐的心律不齊,而且明顯的有先天瓣膜不全的毛病,難怪她的嘴唇會發紫呢。於是,拉埃內克給她配了些能穩定心跳的生物堿,並指導她如何養生。

從此以後,拉埃內克的聽診器很快在醫生中推廣開來。經過幾代醫生的努力,聽診器已從實心的木棍變成空心的金屬管,中間還加了柔軟的橡膠管,在貼胸的那端還設計出可以增強聲音的膜片。直到現在,當病情不必用心電圖診斷的時候,醫生們依然在使用著經過了改良的拉埃內克的聽診器。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發生一些讓人意外的可喜事。就像拉挨內克遇到了一位害羞的女病人感到十分尷尬,即而在女兒的啟發下發明了聽診器。與其放任自流,倒不如抓住偶然的機會或失誤,也許會讓你得到令人驚訝的成功。萊特兄弟

——由科林塔爾的死到飛機的發明

威爾伯·萊特(1867~1912)、奧維爾·萊特(1871~1947),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代頓市郊。兄弟二人從小就在爺爺的車輪作坊擺弄各種器械,愛好自己動手製造一些東西。萊特兄弟時代是一個發明創造的時代,兄弟倆在前輩們的啟示和鼓勵下,經過大量閱讀,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通過多次觀察,思索鳥類飛行原理。最後,他們在多次飛行實驗的基礎上,研製出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螺旋槳的飛機,並首次飛上藍天,為現代航空事業開辟了道路。

1896年的一天,威爾伯拿著一份報紙來找奧維爾。奧維爾問:“有什麼消息嗎?”

威爾伯說:“科林塔爾死了。”

“什麼?”奧維爾一把搶過報紙,看完了新聞,心情變得十分沉重。

“他怎麼會死呢,他不是已經做了200多次滑翔試驗了嗎?”奧維爾低聲說。

威爾伯沉默了一會兒,說:“這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事業不能後繼無人,我們應當去繼續他的飛行事業。”

“是啊,這也一直是我們多年以來的心願。我現在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放風箏的情形,能夠飛上天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威爾伯說:“我們應該盡快收集一些資料,特別是關於科林塔爾滑翔的資料,把我們所缺乏的航空知識盡快彌補起來。”

“那我們的報社和自行車的事情怎麼辦呢?”

“現在,我們應把重點放在研究航空知識上,這比做別的事情更有意義。”威爾伯堅定地說,“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持下去,直到我們能在天上飛起來。”

於是,兄弟倆開始四處收集資料:

達·芬奇早在16世紀就設計了許多飛行的圖案;1796年有人製造了一架蒸氣動力的飛機;1848年曾有一個英國人做了短暫的飛行。

雖然萊特兄弟收集到了這些資料,但這些方案多數是初步的設想,缺少能夠直接進行實施的設計。萊特兄弟雖然善於發明,但在這個未知的領域卻遇到了難題,好長時間裏他們的研究沒有進展。這時,奧維爾說:“我想我們應該去尋訪一些曾經參與過這些實驗的人,他們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於是,他們四處尋訪曾經參與飛行實驗的人。終於有一天,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先生敲開了他們的門。

“您是萊特先生嗎?”老先生微笑著說,“我是夏紐特,收到你寄來的信,我很高興。”

“噢,夏紐特先生,您能親自登門,我們真是感激不盡。”威爾伯興奮地說,“是這樣的,我們想繼承科林塔爾等先輩的事業,搞人類飛行的試驗,但是我們在這方麵沒有經驗,遇到了許多問題,希望您能夠給我們點兒幫助。”

奧維爾搶著說:“夏紐特先生,認識您真是太高興了。我們倆十分崇拜科林塔爾先生,聽到他滑翔失事的消息,我們心情十分悲痛,所以決定開始研究飛行。”

夏紐特看著這兩個神情激動的年輕人說:“你們有這樣的誌向,我很高興。我想科林塔爾先生如果知道了也會很高興的。我早年曾經參與科林塔爾先生的一些飛行實驗,所以多少有一點經驗,我願意盡全力幫助兩位先生。”

“這實在是太好了。”威爾伯搶著說,“有了您的幫助,我倆就更加有信心了。隻是苦於沒有一個能夠操作的設計。”

“我這次來就是為解決你們這個問題的。”說著,夏紐特從隨身帶的包中拿出一疊圖表和筆記本來,“你們看,這就是我給你們帶來的禮物。”

“這是什麼?”奧維爾問。

“這些就是當年科林塔爾先生研究的資料和設計的圖表,當然其中也有我自己研究的東西。現在我已經老了,這些東西在我手裏沒有多大的用處,難得你們如此有誠意,這些資料就留給你們研究吧。”

“哦,太好啦!”威爾伯激動地站起來,握著夏紐特先生的手說,“太感謝您了,這可是用前輩們的心血和生命所換來的呀。”

“是啊,你們一定要多加努力,早日研究出成果來,使這些前輩們的心血不致於白費。”

奧維爾搶著說:“您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的,一定爭取使人類早日飛上天空!”

夏紐特說:“據我所知,現在還有不少人在從事這方麵的研究。英國已經有人製造出一種蒸汽機飛機,能夠在天上短暫地飛翔。”

威爾伯說:“是的,現在大家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這樣更好,能夠早日促使人類飛向天空。我想,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

萊特兄弟經過長期的準備,進行了一係列的實驗,改良了滑翔機,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最後他們在一位機械師的幫助下,設計出了輕型發動機,並裝上了自製的螺旋槳。1903年2月17日,萊特兄弟製造出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架飛機。

從解開滑翔機起飛的原因到動力飛機的發明,萊特兄弟一步步走向成功,最終成為人類發展曆史中第一個駕駛動力飛機飛上天空的人,這一切可以說與科林塔爾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由此可知,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完全可以讓一個平凡的人獲得成功。帕斯卡

?——由“玩”水到液體壓強定律

布萊斯·帕斯卡,1623年6月19日生於克勒加菲朗,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在數學方麵受數學家的父親影響,16歲就發表了數學論文,22歲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機械計算機,根據歐幾裏得的幾何學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幾何體係。在物理方麵則總結出了壓強定律即帕斯卡定律。

帕斯卡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常常思考一些他認為有趣的問題。有一天,他在上學的路上,看到園丁準備澆花,隻見園丁把又長又扁的水管接在水龍頭上,擰開水龍頭,扁水管一下子變得圓鼓鼓的,水就順著水管流進了花園。帕斯卡趁澆花的園丁不注意,悄悄把雙腳站到水管上,想壓扁管子堵住水,可根本堵不住,水照樣從他腳下的水管中流過。他又蹲下來,用手按水管,臉都憋紅了也沒能按住。這時,園丁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嚇了他一跳。他以為那位園丁會責怪他,誰知,園丁卻反而笑嗬嗬地對他說:

“你這個小家夥,是想按住水管嗎?”

“嗯。”

“就你這樣的小不點兒怎麼行呢,就是七八個人,隻怕也堵不住喲!”

“為什麼水有這麼大的力量呢?”

“當然啦,看,它噴得多高啊!”

帕斯卡順著園丁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靠花園這頭的水管上有幾個細孔,水從細孔中噴出,噴得老高。“真的,它們畫的都是拋物線呢。”帕斯卡一蹦一跳地跑過去,伸手擋住一根“拋物線”,手心被射得怪癢癢的。

帕斯卡不禁產生了許多疑問:水進了水管為何要往前跑?水本來是往低處流的,為何水管裏的水要往高處流呢?為何水能把管子脹得圓鼓鼓的?細孔裏流出來的水為什麼能噴那麼高?

帕斯卡向園丁請教這些問題,但並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沒有辦法,他隻有回到家中向爸爸請教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認為最有學問的爸爸也答不出,反而還教訓他:“算了,把書本學好就行了,別整天想這想那的。”

執著的帕斯卡並沒有就此作罷,既然從別人那裏得不到答案,就自己做試驗,他弄來一段水管,接在水龍頭上,把另一頭揚得高高的,看水往外噴。他還用釘子把好水管鑽上幾個孔,讓水也從小孔裏噴“拋物線”。

帕斯卡的行為令爸爸更加生氣:“怎麼學起玩水了,你這孩子變了,不做正經事了。”

“玩水有什麼不好,我有幾個問題弄不清楚嘛!”帕斯卡不吃爸爸那一套,照樣我行我素,挺有興趣地擺弄著水管。經過多次細心的觀察後,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從小孔裏噴出的水流都一樣長。

沒多久,水管就破爛不堪了,帕斯卡又找來較薄的橡皮管子,費了很大勁才把管子安到水龍頭上。細管子頓時被撐得又粗又壯,帕斯卡睜大驚奇的眼睛想:“水究竟從哪兒來這麼大的力量?”

帕斯卡決定把這個問題弄個水落石出。他找來一個四周紮有一些小孔的空心球,然後把球上連接一個圓筒,圓筒裏安了個可以來回移動的活塞。再將球和圓筒裏灌滿水,然後用力往裏按活塞,水便從球四周的小孔裏均勻地向外噴射,真是好玩極了。

帕斯卡重複了一遍又一遍,經仔細觀察,他發現:如果不按活塞,水也就不向外噴射。帕斯卡覺得這太神秘了,但他怎麼也弄不清楚秘密之所在,也不急於去問爸爸,認為應該自己解決問題。

帕斯卡對揭開這個秘密有著強烈的願望,便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充實自己。當他長大以後,更加對幼年時“玩”水產生的現象感興趣。於是,他決定繼續進行他的“玩”水實驗,不過這次不是在水龍頭下悄悄地玩,而是在實驗室公開地“玩”,並且有了許多儀器、設備等實驗裝置做輔助。

1648年,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精確計算。帕斯卡終於總結出了一條規律:“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按照原來的大小由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物理學把它叫做“帕斯卡定律”。當年帕斯卡隻有25歲。

帕斯卡從園丁澆水這種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到解開壓強定律,與他善於思考、追求真理的個性是分不開的。科學是不能摻假的,現象與真理也僅一步之遙,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