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珊瑚海海戰

在珊瑚海的西北岸有個莫爾茲比港。它是澳大利亞設在巴布亞半島的空軍和海軍基地。日軍認為,占領這個港口可保護臘包爾以及新幾內亞的己方軍事要地,也可為下一步進攻新喀裏多尼亞、斐濟群島、薩摩亞群島的作戰提供側翼保障。

因此,1942年1月日軍占領臘包爾後。其大本營就給聯合艦隊發出指令:盡快奪取莫爾茲比港。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將此任務交給南洋部隊。南洋部隊指揮官並上成美海軍中將本想4月進攻莫爾茲比港,但因其海上部隊3月10日在萊城與薩拉莫阿遭到很大損失,則將進攻日期推遲到5月上旬,把這項計劃稱為“MO作戰”。

日軍參加這次行動的海上兵力,分編為登陸部隊和機動部隊。登陸部隊以第6、第18戰隊及第6驅逐艦戰隊等組成,由第6戰隊司令官工藤存知海軍少將指揮。機動部隊以第5戰隊、第5航空戰隊等組成,由第5戰隊司令官高木武雄海軍少將指揮。上述兩支部隊計有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12艘、水上飛機母艦1艘、輔助炮艦3艘、掃雷艇3艘和陽運輸船12艘。另外,山本司令長官還令第8潛艇戰隊配合這次作戰。參加這次行動的岸基航空兵力為第5空襲隊,登陸兵由陸軍的南海支隊派出。掘井部隊之一部攻占薩拉莫阿後調回臘包爾集結,準備參加莫爾茲比港登陸作戰。

為保障這次作戰的翼側安全,日軍在進攻莫爾茲比港之前,於5月3日在圖拉吉島登陸。占領圖拉吉島的日軍雖於翌日遭到美航母編隊的襲擊,但日軍統帥部並未改變作戰計劃。日登陸部隊中的莫爾茲比港登陸輸送隊於5月4日16時從臘包爾出發,次日進入所羅門海,向莫爾茲比港方向航進。

登陸部隊中的其他兵力,因須掩護進攻莫爾茲比港和進攻圖拉吉島的兩支登陸輸送隊,早在4月29日就已出海。為這次作戰擔任支援任務的機動部隊於5月1日4時從特魯克基地起航,向東南航進;5日晚繞過所羅門群島南端,進入珊瑚海。6日晨,日機動部隊已經進至圖拉吉島以西約180海裏水域。

同盟國方麵認為,莫爾茲比港不僅對澳大利亞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也是將來對日進行反攻的重要出發地,無論如何不能失守。美軍這時已能破譯日本海軍的密碼,日軍的作戰計劃已被美國掌握,但要集結已夠的兵力來解除日軍對莫爾茲比港的威脅卻比較困難。

當時在太平洋戰場,美軍隻有5艘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已被日潛艇擊傷,正在美國西海岸某船廠修理。“企業”號、“大黃蜂”號前去空襲日本,4月下旬才能回到珍珠港,來不及參加這次作戰。可以調用的航空母艦,隻有“約克城”號和“列克星敦”號。4月中旬,美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命令“約克城”號航母編隊和“列克星敦”號航母編隊開始向戰場運動。4月28日,這兩支編隊在新赫布裏底以四海域會合,指定由弗萊徹將軍統一指揮。此時,美重巡洋艦“芝加哥”號從努美阿趕來,英海軍少將克雷斯率“澳大利亞”號、“霍巴特,號2巡洋艦從澳大利亞趕來會合。這時,歸弗萊徹統率的軍艦共有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3艘、水上飛機供應艦1艘、油船2艘。

根據尼米茲的指令,弗萊徹率部於5月1日進入珊瑚海的東南水域。5月3日,弗萊徹得知日軍已在圖拉吉島登陸後;便將“列克星敦”號航母編隊留在原地補充燃料,親率“約克城”號航母編隊北上。4日,“約克城”號派出艦載機對圖拉吉一帶上行多次空襲,擊沉日驅逐艦1艘及掃雪艦3艘,爾後南返,與“列克星敦”號會合。5月6日晨,弗萊徹將這兩支航母編隊合在一起,並以巡洋艦和驅逐組成環形警戒,稱為第17特混編隊。

5月6日,美第17特混編隊在珊瑚海南部向西北航行,多次派出飛機搜索,直到日終也未查明日軍的位置。同日9時許,日水上飛機發現在圖拉吉島西南400餘海裏水域,有盟軍航空母艦大編隊。“瑞鶴”號、“翔鶴”號航空母艦攜同2艘驅逐艦立即南下,但行至距美編隊約70海裏時。高木司令令其轉向北進。日美航母部隊相互搜索了一整天,雙方都未弄清敵手在海上的具體位置。

5月7日晨,日登陸部隊進至路易西亞德群島北側,正向約馬德水道航進;日機動部隊在其東南、相距約400海裏,正向南搜索前進。4時許,日機動部隊派出12架艦載機向南至西南方向搜索,5時45分1架日機報告:“發現敵航空母艦、巡洋艦各1艘”。6時許,從“瑞鶴”號與“翔鶴”號起飛戰鬥機18架、轟炸機36架、魚雷機24架,向發現目標的方向飛去。

其實,上述目標並不是美軍的航母編隊,而是弗萊徹留在珊瑚海南部的補給隊——“尼奧肖”號油船和為其護航的“西姆斯”號驅逐艦。日突擊機群飛臨美補給隊上空,看清不是航空母艦,則於附近海麵反複搜索,仍未發現其他目標。其中的魚雷機未進行攻擊而返航,36架轟炸機對美補給隊進行了攻擊。“西姆斯”號被擊中3顆250公斤炸彈,其中有2顆在機艙爆炸,艦體折斷,數分鍾後沉沒。“尼奧肖”號中彈7顆,未沉沒,在海上漂流4天多,由“亨利”號驅逐艦救出船員後,用魚雷將其擊沉。

7日晨,美第17特混編隊的主要兵力並不在珊瑚海南部,而是正向路易西亞德群島方向前進。

4時30分許,弗萊徹命令克雷斯將軍率領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繼續向西北搜索,以期截擊經由約馬德水道進攻莫爾茲比港的日軍登陸部隊。而弗萊徹本人率領2艘航空母艦及其他艦隻北進,準備襲擊日機動部隊。弗萊徹根據岸上指揮部提供的情報,雖已知日軍派出3艘航空母艦參加這次作戰,但尚未弄清它們的具體位置。弗萊徹於4時30分派出多架飛機進行搜索。6時許,向西北搜索的一架美機報告:發現航空母艦和重巡洋艦各2艘,南緯10度10分,東經152度27分。弗萊門以為這是日軍的航空戰隊,決定以其全力組織攻擊。從“列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派出俯衝轟炸機53架、魚雷機22架、戰鬥機18架飛向目標。

其實,這並不是日軍的航空戰隊,而是其登陸部隊中的部分兵力——“祥鳳”號航空母艦及第6戰隊。美機集中攻擊了“祥鳳”號,並將其擊沉。

此後,日登陸部隊做了隨時抗擊美機來襲的準備,卻未再次遭受襲擊。因為弗萊徹認為,突擊機群的首次出擊已經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必須隨時做好反擊敵人的準備;在未查明另2艘日航空母艦之前,突擊機群暫不出動。直到這天日沒,美軍還未弄清日第5航空戰隊的動向,所以美機未再出動。

在此期間,日軍也在積極搜索。盡管其偵察機一度發現過美第17特混編隊,但因氣象不佳,後來又失掉了接觸。在臘包爾坐鎮指揮的井上司令宮曾命令第5航空戰隊對德博伊納島東南之敵實施攻擊,可是其突擊機群這時已去攻擊美補給隊,數小時後才能返艦,未能如願。

此日中午,日機動部隊指揮它高木海軍少將根據岸基飛機報告的敵情,推算日美航母部隊正在相互接近,至16時前後可能接近到280海裏,遂決定進行夜戰。為此,原忠一第5航空戰隊司令官挑選出具有夜間著艦經驗的飛行員,準備進行遠距離的搜索與攻擊。14時許,從“瑞鶴”號和“翔鶴”號派出27架飛機向西飛去。這群日機實際上是從美航線編隊附近飛過去的,但因氣象不良,天色已晚而未發現目標。美艦裝有雷達,見有日機飛來,便派戰鬥機升空攔截。

結果,擊落日機9架,美機損失3架。未被擊落的日機,繼續向西飛去,沒有找到偵察機所報告的目標,便把魚雷、炸彈投到海中,向東返航。這群日機在返航途中恰好從“約克城”號上空經過。這時,在該艦上空有數架飛機在盤旋,準備著艦。有的日機誤以為己方航空母艦,剛要跟在美機後麵著艦時,被高炮擊落一架。其餘日飛行員才恍然大悟。這幾架日機雖在美艦上空,卻因沒有炸彈和魚雷而不能攻擊。日第5航空戰隊指揮官根據返航飛行員的報告,終於弄清了美航母部隊的具體位置。日美航空母艦之間的距離,這時不過數十海裏。美“列克星敦”號的雷達已經發現返航的日機在著艦之前所進行的盤旋飛行。弗萊徹由此斷定,日航母艦隊就在附近。這天夜裏,日美兩軍的海上指揮官都曾考慮要派遣水麵艦隻前去襲擊對方,可是誰也未敢貿然行事。因為強敵近在咫尺,不宣削弱自己的警戒兵力。雙方都已預感到,次日天明即將發生一場決戰,因而行動均較謹慎。弗萊徹首先率隊向南,爾後向西規避,而日艦則直接向北退避。

對日美兩軍的指揮有來說,勝負將取決於次日晨能否先於對方發現目標。所以雙方都在8日淩晨派出偵察機,約於6時30分雙方飛機幾乎同時發現了對方的航空母艦,7時剛過日美突擊機群都已離艦。

美“約克城”號還出的飛機編為兩群:2架戰鬥機掩護4架轟炸機為第1機群,4架戰鬥掩護9架魚雷機為第2機群,約於8時30分,第1機群首先發現日艦,日第5航空戰隊正以疏開隊形航進。當第1群在雲層之上等待第2機群到達時,“瑞鶴”號已消失在雲雨之中,隻有“翔鶴”號可供攻擊。6時許,轟炸機群和魚雷機群協同攻擊,但所投射的魚雷因航速較低,距離又遠,均被規避過去,僅有兩顆炸彈命中“翔鶴”號。美“列克星敦”號的突擊機群比“約克城”號的晚出動10餘分鍾,其中的一部分飛機未能找到目標,另一部分也攻擊了“翔鶴”號,又擊中一顆炸彈。使“翔鶴”號的飛行甲板遭到嚴重、破損,已不能起落飛機,喪失了作戰能力。

在此期間,日機也向美艦實施了攻擊。“瑞鶴”號、“翔鶴”號派出的69架飛機首先攻擊了美艦“約克城”號,1顆炸彈擊中其飛機甲板,但未影響戰鬥。

美艦由於受到攻擊而竭力規避,致使兩艘航空母艦之間的距離迅速拉大,其警戒艦隻也隨之一分為二,削弱了對空防禦。這時,日魚雷機群采用夾擊戰術對“列克星教”號實施攻擊,有2條魚雷擊中其左舷。使鍋爐艙3處進水。“列克星敦”號在全力規避魚雷時,日轟炸機又對其進行俯衝投彈,命中炸彈兩顆。這時,“列克裏敦”號產生7度橫傾,調整燃油後,艦體恢複了平衡。約至11時。艙內發生爆炸。但飛行甲板仍可接納返航的飛機著艦。後來,又發生更大的爆炸,並引起大火蔓延,以至無法控製。17時許,弗萊徹派“費爾普斯”號驅逐艦以魚雷將其擊沉。美第17特混編隊這時雖然還有轟炸機和魚雷機27架、戰鬥機12架,但已入夜,便撤離戰場。

日機動部隊指揮官向指揮部報告;對方的兩艘航空母艦均被擊沉,己方隻剩6架艦載機尚可作戰。井上海軍中將認為,對方的岸基航空兵尚未受到損失,沒有己方力空母艦的掩護,莫爾茲比港的登陸作戰難以成功,則令海上部隊全部返航。決定對莫爾茲比港的進攻改期實施。盡管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不同意這一決定,命令井上組織部隊追擊敵人,但美艦艇編隊已無蹤影。珊瑚海海戰遂告結束。

珊瑚海海戰是美、日航母編隊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首次交鋒。它的基本特點是,雙方均未使用艦炮相互對射,而是派出艦載機進行遠距離的攻擊。幾次相互攻擊的結果,日方被擊沉輕型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艘和掃雷艦3艘,美方被擊沉大型航空母艦、驅逐艦和大型油船各1艘。

這次交戰使美日兩軍受到的損失雖然大體相當,但對整個戰局所產生的影響卻大不一樣。日軍在太平洋上長驅直入、所向無敵的進攻勢頭,在珊瑚海海戰中首次受到遏製,其南進戰略態勢發生逆轉。美軍的積極迎戰,不僅阻止了日軍進占莫爾茲比港,解除了對澳大利亞等地的威脅,更重要的是爭取了組織反攻的時間,使同盟國軍民增強了戰勝敵人的信心。

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指日美兩軍於1942年6月上旬進行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期間,在中途島及其附近海域所發生的幾次戰鬥。日軍大本營在太平洋戰爭第1階段順利占領東南亞等廣大區域後,研究第2階段作戰方針時決定繼續實施進攻。

於是,聯合艦隊提出的中途島作戰計劃便被采納。日軍的主要企圖是;第一,占領中途島,使之成為日航空兵的前進基地,以便將巡邏警戒範圍向東擴展,能夠提早發現從夏威夷出動的美太平洋艦隊;第二,乘機誘出敵艦隊,並將其殲滅。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則主要著眼於攻其必救,引敵出動。他認為中途島是夏威夷群島的門戶和屏障,該地告急,美艦隊必會馳援,於是便可將其捕捉,並加以殲滅。

研討這項方案時,根據軍令部的主張,又追加了攻占阿留申群島西部要地的行動,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計劃。

為了奪取這場大規模海上決戰的勝利,日聯合艦隊幾乎傾巢出動,將其投入的兵力主要編為5個戰術編隊:

(1)先遺編隊——轄有潛艇18艘、輕巡洋艦1艘和潛艇供應艦2艘,由第G艦隊司令官小鬆海軍中將指揮。各潛艇皆須出發,1艘去中途島偵察敵情,6艘去北太平洋配合對阿留申西部要地的進攻,11艘負責在中途島與夏威夷群島之間建立兩條警戒線,以便當美太平洋艦隊出動時以及時向指揮部報告。

(2)登陸編隊——轄有戰列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重巡洋艦8艘、輕巡洋艦2艘、驅逐艦21艘、補給船10艘、運輸船13艘,以及掃雷艇、獵潛艇、護衛艇等各若幹艘,由第2艦隊司令官近藤海軍中將指揮。其中的登陸輸送隊負責遣送5800名地麵部隊於登陸日清晨在中途島實施突擊上陸,海上支援隊進至中途島附近準備粉碎美艦隊的反擊。

(3)機動編隊——轄有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12艘、補給船8艘,由第1航空艦隊司令官南運河海軍中將指揮。在登陸天於中途島實施突擊上陸的前3日,即在登陸編隊進入中途島美機巡邏半徑之前,由機動編隊以艦載機襲擊中途島,殲滅其航空兵力,使之不能出擊。爾後,進至中途島以北海域,進一步壓製島上的航空兵,猛烈攻擊島上的防禦設施,以支援登陸部隊的上陸戰鬥;同時,還要做好進行空戰的準備,以防止敵航母特混編隊進行反擊。

(4)主力編隊——轄有戰列艦7艘,輕型航空母艦1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21艘、補給船3艘,由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海軍大將直接指揮。登陸部隊開始上陸時,這支主力編隊應進至中途島西北約600海裏水域。山本的如算盤是:待美太平洋艦隊獲悉中途島遭到攻擊時必來支援,這時主力編隊已進至中途島附近,便可捕捉敵人,實施決戰,並將其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