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曹植又從封地趕回京師朝拜皇上。這一次,曹丕下決心要置自己的親弟弟於死地。等曹植上朝時,曹丕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命令曹植走七步路必須作出一首詩,作不出就判處死刑。朝廷上一片沉寂,氣氛很緊張。有幾個一向同情曹植的人也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人們把目光投向曹植,隻見他舉止從容,麵不改色,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就是著名的《七步詩》。豆莖(即豆萁)和豆子本是同根所生。可是如今一個在鍋(即釜)底越燒越旺,一個卻在鍋裏受盡煎熬。曹植麵對曹丕不擇手段的迫害,發出了弱者淒厲的呼喊。

曹丕聽弟弟吟完這首詩後,非常窘迫,一副狼狽相,終於不敢加害。朝廷上的氣氛這才輕鬆了許多,幾個同情曹植的人,心裏也暗暗替他慶幸。可是,曹植由於曹丕和後來繼位的魏明帝曹睿的接連不斷的忌恨和逼迫,終於鬱悶而死,隻活了41歲。陶淵明賦《歸去來辭》

陶淵明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他所處的時代,危機四伏,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十分混亂。

公元405年8月,他迫於生計,又出任彭澤縣令,每月薪水隻有五鬥米!陶淵明上任以來,也沒有大的作為。公務辦完之後,就到後衙院子裏賞賞菊,喝喝酒,吟吟詩,不覺秋去冬來,天氣漸冷。一天,他剛處理好一樁案子,準備到房間裏休息一下。這時,有個縣吏前來稟報:

“本郡刺史李大人派督郵張大人來我縣視察,已到城外驛站了。請老爺趕快到城門口迎接,不可怠慢!”

渾身疲乏的陶淵明納悶了半晌,縣吏急得團團轉,再三催促他束緊腰帶,整好帽子,穿戴整齊,見到督郵大人後必須恭恭敬敬,笑臉相迎。陶淵明向來為人正直,蔑視權貴,不習慣於在上司麵前打躬作揖,點頭哈腰。他躊躇片刻,就對縣吏說:

“煩你轉告一聲,我陶淵明怎能為了五鬥米的俸祿而出賣自己的人格,向那個鄉裏小兒張督郵低頭彎腰呢?”

說完,他毅然摘下烏紗帽,脫下七品官服,取出官印綬帶,一並放在桌子上;回房裏換了一身布衣,卷起鋪蓋往背上一撂,大踏步跨出了縣衙門,辭職不幹了。他從中秋就任彭澤縣令,到初冬辭職還鄉,在官隻有80多天,從此永遠離開了官場。

回家之後,雖然住房擁擠一點,生活清苦一點,可是陶淵明的心情十分舒暢,逍遙自得,無拘無束。喝幾口淡酒觀賞花木,讀書彈琴,走親訪友,散步遣心,有時還種種地。第二年春天,萬物複蘇,欣欣向榮。他喜歡坐著柴車,或者劃著小船,遊山玩水,吟詩作賦,就像籠子裏的鳥兒,一旦飛向天空,投身於大自然,真有說不出的自由快樂。

晚上,陶淵明突然來了靈感,他走進自己的書房,磨好墨,鋪好紙,奮筆疾書。他把白天醞釀好的一篇韻文一揮而就,前麵還加了一段序文,寫完後讀了3遍,改了幾個字,終於定稿。這就是表白詩人潔身自好,蔑視富貴,酷愛自由,被傳誦千古的名篇《歸去來辭》。範仲淹寫《嶽陽樓記》

範仲淹不但是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

宋仁宗時期,巴陵太守滕子京重建了馳名遐邇的嶽陽樓,並想請好友範仲淹寫篇《嶽陽樓記》。

他先請了當地一位畫家,畫了一幅《洞庭晚秋圖》,然後寫了一封長信,詳詳細細地介紹了嶽陽樓的建築結構、外貌特征、地理位置、附近的湖光山色,氣候環境以及與此有關的曆史人物和文章詩賦。

信寫好之後,立即派人送到鄧州(今河南省南陽市),交給範仲淹。

範仲淹讀了好友的信,看了圖畫,盛情難卻,就決定起草;可是剛一舉筆,就想到難度極大:一是自己畢竟沒有親臨其境,必須借助於想像力,不能出一點差錯;二是嶽陽樓之大觀、洞庭湖之勝景,早已被前人說盡了,如果單是寫景,意思不大。他想,要寫好這篇文章,必須即景抒情,有所寄托;而且必須寫人,通過對遷客騷人和古之仁人的對比襯托,頌揚後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隻有這樣寫,才不至於停留在單純的景物描寫上麵,才會使文章高超,境界開闊,給人以有益的啟迪和熏陶。

主意打定之後,範仲淹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終於正式動筆。筆力千鈞,一揮而就,幾經修改,方才定稿。

滕子京讀後大喜過望,傳給僚屬們觀看,一個個都歎賞不絕。於是,滕子京立即請書法家將《嶽陽樓記》全文抄寫一遍,再命工匠把它刻在由12塊檀木板組成的屏風上,黑底綠字,筆力遒勁,刀法蒼老。從這以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就成了千古傳誦的名篇。嶽陽樓也因此而馳譽四海,聞名天下。王勃寫《滕王閣序》

唐朝初年,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作家名叫王勃。有一次,他從山西南下,路過江西南昌,參加了都督閻公在滕王閣舉行的宴會。宴會上,閻公讓所有到會的名士文人為滕王閣作序,其實他事先已暗地通知自己的女婿孟學士打好草稿,到時候當眾露一手,顯一顯才能。但在宴會上,他還是假惺惺地拿出紙筆,逐個傳遞下去,請賓客們作序。大家都客氣地推辭了。當紙筆傳到王勃手裏時,他竟毫不謙讓,揮筆就寫。閻公氣得直瞪眼睛吹胡子,板起麵孔退到另一個房間去,隻派了個小吏跑到王勃跟前,看他寫些什麼,並隨時來報告。

第一次報告說:“文章開頭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說:“這不過是老生常談,沒有什麼新意。”第二次報告說:“接下去兩句是‘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閻公聽了,不禁陷入沉思,半晌說不出話。

後來又報告說:“現在是這麼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聽了,大吃一驚,猛然從座位上跳起來,說:“這後生可真是個天才,他的文章必將永垂不朽!我剛才怠慢了他。”說完就急忙到宴席上,看王勃把《滕王閣序》寫完,並向他道賀,眾賓客也一致稱讚這個青年的才能。大家開懷暢飲,盡歡而散。長安米貴

白居易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很早就展露了才華。一年,他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唐代有這麼個風氣,舉子為了爭取考上進士,在正式考試前,往往拿著自己的詩文稿子向當時有名望的前輩作家請教,希望他們向主考官作有力的推薦。

一天,白居易也帶著自己的詩稿,去拜訪當時的老詩人顧況,希望得到指教。顧況看過名片,覺得“白居易”這個名字有點特別,與眾不同,就馬上接見了他。

顧況審視著眼前這個身材瘦長、口舌生瘡的青年人,略顯文弱,貌不出眾,猜不透他肚子裏究竟有多少學問,就帶著一種半開玩笑半教訓人的口吻,慢條斯理地說:“長安的大米一向很昂貴,新近又漲了價,你想要在這兒白白地居住下去,可不那麼容易啊!”說話時,還故意把“白”、“居”、“易”3個字音讀得很重,然後哈哈大笑起來。

這時,白居易還是恭恭敬敬地把自己的詩稿獻上去,請他指點。顧況接過詩稿,翻開第一頁,一邊捋著胡子,一邊輕輕地吟誦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