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時,22歲的蘇軾中了進士後,即以詩、詞、文章知名於世。宋神宗時任宰相的大文學家王安石,對他的天資聰穎,才氣橫溢,也十分讚賞。蘇軾少年氣盛,又自恃聰明,因而就難免要鬧點小亂子出來。
有一年秋天,蘇軾從湖州任滿回京,到丞相府去拜望王安石。他在書房等了許久,仍未見王安石回來。這時,他忽然發現書案上用硯匣壓了一張寫了字的素箋,便取出來看,原來是王安石的《殘菊》詩,隻寫了開頭兩句,墨跡尚未全幹。蘇軾邊看邊念:
黃昏風雨打園林,
殘菊飄零滿地金。
蘇軾念完之後,暗自想道:“王荊公這首詩太不真實了。菊花其性屬火,深秋開放,最耐嚴霜。它與春天開花的桃、李不同,隻會在枝上枯萎,決不會被西風吹落,更不會花落滿地,一片金黃。詩中說‘殘菊飄零滿地金’,豈不是太不切合實際了嗎?”想到這裏,蘇軾詩興勃發,技癢難熬,就提筆在王安石詩的後麵續了兩句:
秋英不比春花落,
為報詩人仔細吟。
續完後,蘇軾又等了許久,仍不見王安石回來,便離開了王府。不久,蘇軾就因這兩句詩的緣故而被貶為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執掌地方軍事的助理官)。這年重九佳節,好友陳季常來看蘇軾,蘇軾十分高興,便邀陳季常同往後園賞菊。
他們來到後園,但見秋菊盛開,景象萬千。蘇軾觸景生情,便與陳季常談起王安石的《殘菊》詩:“王荊公說‘殘菊飄零滿地金’,這菊花不比春花,隻會在枝頭枯萎,哪會落瓣呢?”
誰知陳季常卻說:“王荊公的詩有道理,黃州的菊花就是要落瓣的。”
蘇軾不信:“我可沒有見過落地的菊花!”
話剛說完,突然刮來一陣大風,盛開的菊花紛紛落地,一刹時,滿園都是飄落的菊瓣,一片金黃。蘇軾看得目瞪口呆,方才明白“殘菊飄零滿地金”確是事實;自己學識不廣,批評王安石是批評錯了。從此以後,他就注意仔細觀察生活,對自己未弄清楚的事物,決不隨便寫入詩中。善變蝙蝠
不知什麼原因,鳥類和獸類吵了起來。鳥類獲得了勝利。
一隻黑蝙蝠看到鳥類勝利了,就加入到鳥群中。不久以後的戰鬥中,獸類獲得了勝利。黑蝙蝠又急忙來到獸類的中間,成為獸類中的一員。幾場戰鬥之後,鳥類和獸類言歸於好了。
這時,黑蝙蝠趕緊跑了。從那以後,黑蝙蝠白天再也不敢出來了。狐狸與仙鶴
這天,仙鶴到狐狸家做客。狐狸裝出很殷勤的樣子,端出了一盤香噴噴的肉湯,請仙鶴品嚐。
仙鶴的嘴又細又長,盤子裏的湯,他一點兒也喝不著。
可是,狐狸的嘴很寬大,一張嘴就把湯全喝光了。仙鶴什麼也沒吃到,憋了一肚子的氣回家了。
過了幾天,仙鶴也請狐狸吃飯。
仙鶴把燒好的魚放在兩個長頸小口的大玻璃瓶裏。
仙鶴很熱情地說:“今天請你嚐嚐我燒的魚,請吃吧。”
狐狸眼瞅著瓶裏的魚,饞得直流口水,可就是吃不到。仙鶴一邊吃還一邊勸狐狸:“快吃呀,別客氣!”狐狸吃不著魚,隻好餓著肚子、牽拉著腦袋回家了。仙鶴獨自美餐了一頓。將相和
澠池之會,藺相如為趙王爭足了麵子,並且讓秦國簽了和約。回國後,趙王認為藺相如是難得的人才,便拜他為相國。
廉頗見藺相如僅憑一張嘴,眨眼間職位就比自己的高了,而自己戎馬一生,戰功赫赫卻不及閥相如,心裏很不服氣,決定找機會羞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處處躲著廉頗,有時還稱病不肯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出去,遠遠地看見廉頗的車迎麵而來,忙將自己的車退進小巷裏,讓廉頗的車過去。藺相如的門客覺得憋氣,心裏埋怨藺相如不該膽小怕事。
藺相如和門客回到府上後,有一位門客對藺相如說:
“我是敬佩相國的才能和膽識,才在此做門客的。沒想到相國您卻如此膽小,害怕廉將軍。看來我是看走眼了,再不想在您門下為客了。”
藺相如聽後笑笑說:“你說廉將軍跟秦王比,誰的勢力大?”
門客回答說:“當然秦王的勢力大。”
藺相如接著說:“天下諸侯都懼怕秦王,而我卻敢當麵責備他,我怎麼會怕廉將軍?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在,如果我與廉將軍不和,秦國一定會趁機來侵犯,所以我情願忍讓廉將軍。”
那位門客聽了後,明白了是自己錯怪了藺相如,很是懊悔,說:“對不起,大人,我錯了,我願跟隨大人做門客。”
後來,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感到無地自容。
一天,藺相如正在書房讀書,有個門客急匆匆地跑來說:“廉將軍找上門來了。”
藺相如愣住了,不知廉將軍為什麼突然上門,急忙出門迎接。
隻見廉頗裸著上身,背上綁著荊條,見到藺相如便雙膝跪倒,說道:
“我心胸狹窄,請相國責罰我吧!”
藺相如慌忙扶起他,二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藺相如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人都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從此,二人齊心協力,共同保衛國家,秦國十幾年不敢侵犯趙國。宰相的心胸
大家都知道“宰相肚裏好撐船”這句俗語的意思,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來曆。
原來在三國時期的蜀國,有一個氣量寬宏的大臣,他就是蔣琬。蔣碗,字公淡,湖南湘鄉人。他在年少的時候就因才能聞名一方。
劉備入蜀,任命他為縣令。蔣琬十分委屈,覺得施展不了自己的才能,便終日酗酒,不理政事。有一次劉備出巡,正好發現蔣琬爛醉如泥,無法出來迎接。劉備不由得大怒,下令要處死蔣琬。幸好諸葛亮及時勸阻,他對劉備說:“蔣琬是做大事的,讓他做一個小小縣令實在是太屈才了。請求主公饒恕他,日後他定當奮力報國。”
劉備聽了,就赦免了蔣琬。從此之後蔣琬工作勤勤懇懇,再也不借酒澆愁了。不久,劉備將他調至京師,升為尚書郎。等到劉備去世,諸葛亮就直接把蔣琬提上來當自己的副手。諸葛亮對蔣琬十分信任,並在自己率軍出征時,將後方大事托付給蔣碗。
蔣碗一心想報答諸葛亮的恩德,加上自己確有非凡的治事才能,把後方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果然不負諸葛亮的期望。諸葛亮非常滿意,在臨死前,推薦蔣琬做了自己的繼承人,由此蔣琬開始主持朝政。
蔣琬雖然受到諸葛亮的極力推崇,但畢竟資曆淺,加上諸葛亮功績顯著,難免會有人不服。朝中有個楊敏,平時高傲自大、目中無人,對蔣琬十分不服氣。
有一次,幾個官員在一起閑聊,說起了蔣琬。其中一個人說道:“蔣大人真是治國有方,大小政事都能處理得井井有條。難怪諸葛丞相那麼器重他。”
另一個人附和道:“是呀!蔣大人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不過也多虧諸葛丞相慧眼識人。若不是諸葛丞相以前極力勸阻先帝,蔣大人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諸葛丞相和蔣大人真是國家的棟梁呀!現在諸葛丞相仙逝了,蜀國就靠蔣大人來治理和興旺了。”
這時,一直坐在角落,半天不說話的楊敏突然冒出一句:“誰能比得過諸葛丞相英明呢?我看這蔣大人,處理問題的能力也不過如此,哪能與諸葛丞相相提並論呢?”
眾人聽了,都覺得楊敏目中無人,太過自大了。
有一個與楊敏不和的人,悄悄地把這事告訴了蔣琬,並說:“這楊敏也太目中無人了,竟然敢誹謗蔣大人您。對這種人應該給予懲戒,以示大人您的威嚴。”
沒想到蔣琬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十分坦然地承認說:“論才能,論德行,我都與諸葛丞相相差甚遠,楊敏說得一點兒都沒錯。”然後又對這個告密的人說:“大家在一起聊天,難免會議論別人。以後這些事情,就不要來報告我了。”這人不但沒告成密,反而被委婉地批評了一通,覺得十分無趣。不過他並不認為蔣琬對楊敏的話是一點兒都沒在意,隻不過是為了在別人麵前裝大度,擺擺樣子而已。
後來,楊敏不知做了什麼錯事,被捕下獄了。人們認為楊敏曾經得罪過蔣琬,這次是必死無疑了。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蔣琬一點兒都沒有記仇,他秉公執法,並沒有借機處死楊敏。
後來,這件事漸漸地傳了出去,人們都說蔣琬是“宰相肚裏好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