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機鑄造輝煌自己創造機會(2 / 3)

麵臨機會卻無能承擔,等於沒有機會。要把握住機會,還必須有淵博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越多,才能越大,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機會就越多。弗萊明發明成功青黴素後,有人問他是不是靠“運氣”幫忙,他說:“不要等待運氣降臨,應該努力去掌握知識。”知識豐富了,能力提高了,機會出現的概率會相應提高,機會的可獲係數也會相應地變大。

把握時機的並非是命運之神,而恰恰是我們自己。正如伊壁鴻魯所說:“我們擁有決定事變的主要力量。因此,命運是有可能由自己來掌握的,願你們人人都成為自己幸運的建築師。”

第五要創造時機。

經常聽到一些人埋怨機會不等,命運不公,總覺得自己碰不到機會。每每看到別人的成功,總是歸結為“運氣好”,實際上,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

一般說來,凡是成大功、立大業的人,往往不是那些幸運之神的寵兒,反而是那些“沒有機會”的苦命孩子。

例如隻用一個劃水輪,就發明蒸汽船的富爾敦;隻有陳舊的藥水瓶與錫鍋子就發現“法拉第定律”的法拉第;還有那使用最簡陋的儀器來從事實驗的貝爾,不也是發明了電報嗎, 在人類曆史中,沒有一件事比人們從困苦中成就功名的故事更為吸引人了。人們怎樣從黑暗的夜晚達到光明?怎樣脫離於痛苦、貧困之中?他們雖隻有中等之資,但由於堅強的意誌,不斷地努力而終於達到目地。

“沒有機會”永遠是那些失敗者的遁詞,不信隨便問一個失敗者,他們大多數的人會告訴你,“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得不到像別人那樣好的機會——因為沒有人幫助他們,沒有人提拔他們。”他們也會對你說“好的地位已經額滿了,高等的職位已被霸占了,所有的好機會都已被他人捷足先登,所以他們是毫無機會了。”

當然,機遇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從天而降,機遇也不可能像路標一樣,就在前麵靜靜地等著你。機遇具有隱蔽性,它是隱藏著的;機遇具有潛在性,它等待著開發;機遇具有選擇性,它隻垂青那些在追求中、在動態中、在捕捉中的人。

這裏有一點十分關鍵。你是被動地、消極地等待機遇,還是主動地去追求?等待機遇不像是等班車,到點兒車就來,機遇要看你的等待狀況如何。是不是碰上了機遇,是不是捉住了機遇,是不是失落了機遇,是不是再也沒有機遇,這些部是一種現象。而實質問題在於你是否在認真地準備著、在刻意地追求著。

第六要利用時機。

每個人在生活中常常麵臨著多種機會。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要辦,先做哪一件呢?在同樣兩小時內,可以去讀書、看電影、幹活、打撲克、吹牛……所有這些就是所謂的機會。可是在這些機會中,它們的成本是不一樣的。花幾角錢看一場電影,成本是不是幾角錢,不是,因為還耗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兩個小時又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價值呢?這就是我們所要說的機會價值。兩小時記住了二十多個外語單詞,那就為今後閱讀外文書藉創造了便利;兩小時仔細觀察了一件事,那就為今後寫作積累了資料。

在利用時機時,一定要想到機會成本所帶來的機會價值,從而自覺地約束自己,從事更有意義的活動,獲取人生的更大價值。利用時機,用最小的機會成本,換取最大的機會價值的方法是用價值分析的方法,對要做的每一項工作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這是什麼工作?

這項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它的“成本”(時間)是多少? 它的“價值”是多少? 有其它什麼方法能實現這項工作嗎? 新方案的“成本”(時間)是多少? 新方案能滿足要求嗎?經過這樣一係列的問題分析,便可找出花費“成本”(時間)比較少,而機會價值比較大的方案來。切忌讓別人先搶走機遇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人人都會說這句話,但有很多人隻有等到機會從身邊溜走之後,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急得上蹦下跳。機遇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關鍵要看你是否是一個有心人。那些成大事者自然是捕捉機遇、創造機遇的高手,而是他們慣於在風險中獵獲機遇!

如台風帶來海嘯一般,機遇常與風險並肩而來。一些人看見風險便退避三舍,再好的機遇在他眼中都失去了魅力。這種人往往在機會來臨之時躊躇不前,瞻前顧後,最終什麼事也幹不成。我們雖然不讚成賭徒式地冒險,但任何機會都有一定的風險性,如果因為怕風險就連機會也不要了,無異於因噎廢食,爺爺倒髒水連孩子一塊倒掉了。

大凡成大事者人士,無不慧眼辨機,他們在機會中看到風險,更在風險中逮住機遇。

美國金融大亨摩根就是一個善於在風險中投機的人。J·P·摩根誕生於美國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個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後從英格蘭遷往美洲大陸。最初,摩根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開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館,積累了一定資金後,又開了一家大旅館,既炒股票,又參與保險業。可以說,約瑟夫·摩根是靠膽識發家的。一次,紐約發生大火,損失慘重。保險投資者驚慌失措,紛紛要求放棄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負擔火災保險費。約瑟夫橫下心買下了全部股份,然後,他把投保手續費大大提高。他還清了紐約大火賠償金,信譽倍增,盡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續費。投保者還是紛至遝來。這次火災,反使約瑟夫淨賺15萬美金。就是這些錢,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業。摩根的父親吉諾斯·S·摩根則以開菜店起家,後來他與銀行家皮鮑狄合夥,專門經營債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傳統的商人家族,經受著特殊的家庭氛圍與商業熏陶,摩根年輕時便敢想敢做,頗富商業冒險和投機精神。1857年,摩根從德哥廷根大學畢業,進入鄧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為商行采購魚蝦等海鮮歸來,途經新奧爾良碼頭時,他下船在碼頭一帶兜風,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從後麵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買咖啡嗎?我可以出半價。”

“半價?什麼咖啡?”摩根疑惑地盯著陌生人。

陌生人馬上自我介紹說:“我是一艘巴西貨船船長,為一位美國商人運來一船咖啡,可是貨到了,那位美國商人卻已破產了。這船咖啡隻好在此拋錨……先生!您如果買下,等於幫我一個大忙,我情願半價出售。但有一條,必須現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個生意人,才找您談的。”

摩根跟著巴西船長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還不錯。——想到價錢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猶豫地決定以鄧肯商行的名義買下這船咖啡。然後,他興致勃勃地給鄧肯發出電報,可鄧肯的回電是:“不準擅用公司名義!立即撤銷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過他又覺得自己太冒險了,鄧肯商行畢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開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無奈之下,隻好求助於在倫敦的父親。吉諾斯回電同意他用自己倫敦公司的戶頭償還挪用鄧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為振奮,索性放手大幹一番,在巴西船長的引薦之下,他又買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廬,做下如此一樁大買賣,不能說不是冒險。但上帝偏偏對他情有獨鍾,就在他買下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現了嚴寒天氣。一下子使咖啡大為減產。這樣,咖啡價格暴漲,摩根便順風迎時地大賺了一筆。

從咖啡交易中,吉諾斯認識到自己的兒子是個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資金為兒子辦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經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設在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對麵的一幢建築裏,這個位置對摩根後來叱吒華爾街乃至左右世界風雲起了不小的作用。

這時已經是1862年,美國的南北戰爭正打得不可開交。

林肯總統頒布了“第一號命令”,實行了全軍總動員,並下令陸海軍對南方展開全麵進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摩根新結識的朋友,來與摩根閑聊。

“我父親最近在華盛頓打聽到,北軍傷亡十分慘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訴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彙到倫敦去,肯定能大賺一筆。”

對經商極其敏感的摩根立時心動,提出與克查姆合夥做這筆生意。克查姆自然躍躍欲試,他把自己的計劃告訴摩根:“我們先同皮鮑狄先生打個招呼,通過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購買四五百萬美元的黃金——當然要秘密進行;然後,將買到的黃金一半彙到倫敦,交給皮鮑狄,剩下一半我們留著。一旦皮鮑狄黃金彙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軍又戰敗時,黃金價格肯定會暴漲;到那時,我們就堂而皇之地拋售手中的黃金,肯定會大賺一筆!

摩根迅速地盤算了這筆生意的風險程度,爽快地答應了克查姆。一切按計劃行事,正如他們所料,秘密收購黃金的事因彙兌大宗款項走漏了風聲,社會上流傳著大亨皮鮑狄購置大筆黃金的消息,“黃金非漲價不可”的輿論四處流行。於是,很快形成了爭購黃金的風潮。由於這麼一搶購,金價飛漲,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拋售了手中所有的黃金,趁混亂之機又狠賺了一筆。

這時的摩根雖然年僅26歲,但他那閃爍著藍色光芒的大眼睛,看去令人覺得深不可測;再搭上短粗的濃眉、胡須,會讓人感覺到他是一個深思熟慮、老謀深算的人。

此後的一百多年間,摩根家族的後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遺傳,不斷地冒險,不斷地投機,不斷地暴斂財富,終於打造了一個實力強大的摩根帝國。 機會常常有,結伴而來的風險其實並不可怕,就看你有沒有勇氣去逮住機遇,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最大的機會贏得成功。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成大事者會不經過風險的考驗。因為,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不去冒風險,又怎能把握住人生的關鍵呢。

機會稍縱即逝,猶如白駒過隙,當機會來臨,善於發現並立即抓住它,要比貌似謹慎的猶豫好得多,猶豫的結果隻能錯過機遇,果斷出擊是改變命運的最好辦法。

1975年初春的一天,美國亞默爾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正躺在沙發上看報紙,突然,一則短訊讓他雙眼圓睜:

“墨西哥將流行瘟疫。”

這位老板立刻推測,如果墨西哥有瘟疫,必定從加利福尼亞和德克薩斯兩州傳入美國,而這兩州又是美國肉食供應的主要基地。這兩地一旦瘟疫盛行,那麼全國肉類供應必定緊張。

於是,在證實了這個消息的可靠性之後,他傾囊購買德克薩斯州和加利福尼亞的生豬和牛肉,並及時運往美國東部。

不出所料,從墨西哥傳來的瘟疫蔓延美國西部幾個州。美國政府立即嚴禁這些州的食品外運。於是美國全境一時肉類價格暴漲,肉類奇缺。

亞默爾公司數月內淨賺900萬美元,一時占盡風光。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進退之間不能把握時機者,必將一事無成,遺憾終生。而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機會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做個有準備的人要在平時就做個有心人,這樣才會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命運,才會比別人收獲得更多。那些平常無心的人,對一切事都放任自流,必然會錯失許多東西。

生活就是這樣,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公正的,與其說她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不如說有準備的人善抓機遇,亞默爾公司的例子就說明了這一點。對那些隨遇而安的人來說,機會在他麵前出現時,他也把握不住。行動不一定要萬事俱備

想好了再做,表麵上看是行之有法,但有些事隻能邊做邊思考,采取“摸著石頭過河” 的策略。

許多人平庸一生,是因為他們一定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的有利、萬無一失以後才去做。當然,我們必須追求完美,但是人間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等到所有的條件都完美以後才去做,隻能永遠等下去了。

吉恩快四十歲了,他受過良好的教育,有一份安定的會計 工作,一個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願就是早點結婚。他渴 望愛情、友誼、甜蜜的家庭、可愛的孩子以及種種相關的事。 但是每一次臨近婚期時,吉恩部因不滿他的女朋友而作罷(那 就是說,在犯下可怕的錯誤之前還來得及補救)。

有一件事可以證明這一點。兩年前吉恩終於找到夢寐以求 的好女孩。她端莊大方、聰明漂亮又體貼。但是,吉恩還要證 實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個晚上當他們討論婚姻大事時, 新娘突然說了幾句坦白的話,吉恩聽了有點懊惱。

為了確定他是否已經找到理想的對象,吉恩絞盡腦汁寫了 一份長達四頁的婚約,要女友簽字同意以後才結婚。這份文件 又整齊,又漂亮,看起來冠冕堂皇,內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 每一個生活細節。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麵的,裏麵提到上哪 一個教堂、上教堂的次數。每一次奉獻金的多少;另一部分與 孩子有關,提到他們一共要生幾個小孩、在什麼時候生,等等。

他把他們未來的朋友、他太太的職業、將來住在哪裏以及 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厭其煩地事先計劃好了。在文件末尾 又花了半頁的篇幅詳列女方必須戒除或必須養成的一些習慣, 例如抽煙、喝酒、化妝、娛樂等等。

準新娘看完這份最後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 又附了一張便條,上麵寫道:“普通的婚約上有‘有福同享, 有難同當’這一條,對任何人都適用,當然對我也適用。我們 從此一刀兩斷!”

當吉恩向卡耐基訴說這段經曆時,還委屈地說:“看, 我隻是寫一份同意書而已,又有什麼錯?婚姻畢竟是終身大事,我不能不慎重行事啊!”

吉恩真是大錯特錯。他可能過分緊張,過度謹慎,但不論是婚姻,或是任何一件事情,你都不能過於吹毛求疵,以免你所訂的每一種標準都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吉恩先生處理婚姻問題的做法,跟他對待工作、積蓄、朋友等等事情的態度都很相像。 、成大事者的人物並不是在問題發生以前,先把它統統消除,而是一旦發生問題時,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我們對於一件事情的完美要求必須折衷一下,這樣才不至於陷入行動以前永遠等待的泥沼中。當然最好是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那種大無畏的精神。

為避免“萬事俱備以後才行動”所引起的重大損失,下麵兩條原則可以作為參考:

一是發生困難時,要勇敢麵對,絕對不能畏縮。

成大事者的人物並不是行動前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而是遭遇困難時能夠想辦法克服。不管從事工商業還是解決婚姻問題或任何人生問題,一遇到麻煩就要想辦法處理,正像遇到橋梁時就要跨過去一樣自然。

我們無論如何也買不到萬無一失的保險。所以當你製定一項計劃時,不要瞻前顧後,而要下定決心去實行你的計劃。

行動本身會增強信心,不行動隻會帶來恐懼。

二是要預料種種困難。

因為每一個冒險都會帶來許多風險、困難與變化。假設你從芝加哥開車到舊金山一定要等到“沒有交通堵塞、汽車性能沒有任何問題、沒有惡劣天氣、沒有喝醉酒的司機、沒有任何類似的意外”之後才出發,那麼你什麼時候才出發呢?你永遠走不了的。當你計劃到舊金山時,先在地圖上選好行車路線,檢查一下車況以及其他需要盡量排除的意外。這些都是出發前需要準備的事項,但是從理論上說,你仍無法完全消除所有的意外。但你還是要動身,必須如此。發現機會就不放手

成功者眼光敏銳,及時發現機會,把握時機,發揮優勢,進退自如,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提起卡西歐(CASIO),中國的許多消費者恐怕都知道它是日本一家大電子公司的產品牌號,卡西歐正是被日本人稱為計算機之王的櫻尾四兄弟所創辦的櫻尾計算機有限公司的產品。

櫻尾計算機有限公司創業之初是一個隻有十幾名員工、50萬日元資金的小型企業。櫻尾四兄弟抱著“開發即經營” 的思想,從1947年決定研究電子計算機,曆經失敗的磨難,到1955年才終於完成了“直列程式核對回路” 計算機的設計。1956年櫻尾計算機有限公司才正式宣告成立,1957年12月舉行了“卡西歐14—A型” 計算機的發表會,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件產品。不久,“卜西歐14—A型” 以它的獨特的表示方式、較快的演算速度、簡單合理的操作程序、自動累計功能等特點,贏得了顧客,櫻尾四兄弟的創業之路從此尊定了堅實的基礎。

“14-A型”誕生後,他們又行後開發出,“14—B型”和301型” 計算機投放市場,取得了比較好的經營效來。這時櫻尾公司遇到了最強勁有力的競爭對手——聲空公司。1964年由聲空公司推出的台式電子計算機,一鳴驚人,震驚世界,產品極為暢銷,所向無故,櫻尾公司的銷售額急劇下降,庫存日益增多。恰在這時,他與他的總代理內由洋行在如何改進銷售上各持已見,導致最後的分道揚鑣。

麵對種種困難,櫻尾四兄弟沒有屈服、氣餒,他們在尋找對付聲空的秘密武器。最後,他們選擇了繼續開發新產品,並積蓄自己的力量,以此來對付聲空的競爭思路。 他們專門成立了電子技術研究部,1965年“卡西歐81型”、“卡西歐電晶體”、“計算機001型”先後能過試銷,愛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試銷的成功,增強了櫻尾公司上下的信心,鼓足了與聲空公司較量的勇氣。

櫻尾公司始終沒有放鬆新產品的開發。1964年7月,他們按照國際商用規格開發新產品“卡西歐101型”計算機,使他們悄悄地叩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而後一發不可收拾,先後在英國、法國、意大利、西德、瑞士及澳大利亞成立經銷處,在瑞士專門成立了櫻尾公司駐歐洲辦事處,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卡西歐計算機。

誰笑在最後誰就笑得最甜,經過10餘年的激烈競爭,到1975年,櫻尾公司以高質量、低價格為手段,打敗了日本的數10家計算機公司。然而,市場經濟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1977年,第二次競爭浪潮再次襲卷櫻尾公司,營業額和利潤呈直線下降趨勢。櫻尾兄弟沒有改變自己的競爭思路,隨即開發出“迷你卡門”微型計算機,並以物美價廉取勝,短短3個月就售出30萬台。櫻尾公司在競爭中又占有了優勢地位。但他們並沒有停止,不斷開發出新產品銷往各大洲,到1984年,櫻尾公司已擁有員12500多人,資金達 1000多億日元,年銷售額近2000億日元,真正成為世界電子企業的“巨人”。

隻要提到BP機和大哥大,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到摩托羅拉、保羅、高爾文就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創始人和締造者。成功後的高爾文,常有人向他討教成功的秘訣,每當這時,高爾文就總會講起自己小時賣爆米花的故事。高爾文就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的一戶平民家庭。十歲那年,高爾文在一個名叫哈佛的小鎮上念書。

哈佛鎮當時是個鐵路交叉點,火車一般都要停留在這兒加煤加水,於是,許多孩子便趁機到火車上賣爆米花,一個個獲利頗豐。

高爾文感到在車站上賣爆米花是個不錯的買賣,於是,上課之餘,他也加入了賣爆米花的行列。為了爭奪顧客,孩子們常常會爆發一些“戰事”。但每當“戰火” 燒到高爾文身邊時,他總是能很快與對方和解,他常常告誡對方:“我們這樣搞下去,誰也做不成生意了。” 除了到火車上叫賣,高爾文還想了許多辦法來增加銷量。他搞了一個爆米花攤床,用車推到火車站或馬路上叫賣。還往爆米花裏摻入奶油和鹽,使其味道更加可口。

1910年,哈佛鎮下7場大雪,幾列滿載乘客的火車被大雪封在了這裏。高爾文就趕製了許多三明治拿到車上去賣。三明治做得並不太好,但饑餓的乘客們仍搶著購買。高爾文沒有趁機敲竹杠。事後,高爾文一算賬,驚喜地發現,公平的獲利仍讓他發了一筆小財。

夏天到來後,高爾文又創意搞了一種新產品,他設計了一個半月形的箱子,用吊帶挎在肩上,在箱子中部的小空間裏放上半加侖冰淇淋,箱邊上刻出一些小洞,正好堆放蛋卷,然後拿到火車上去賣。這種新鮮的蛋卷冰淇淋很受歡迎,生意非常火爆。

在火車上做買賣很快成了一個大熱門,不但鎮上的孩子們紛紛加入競爭行列,而且鐵路沿線其他村鎮的孩子也紛紛效仿。高爾文隱隱感到這種混亂局麵不會維持太久,便在賺了一筆錢後果斷退出了競爭。不出所料,不久之後,車站就貼出通告,禁止一切人進入車站和在火車上做買賣。

賣爆米花的經曆,培養了保羅·高爾文對市場動態敏銳的把握能力,也成了他日後經營生涯中賴以製勝的法寶。在以後的歲月中,每當某些產品或銷售進行不下去時,高爾文就會向他的同事們講述這個“賣爆米花的故事。”

記住,如果你有值得追求的目標,你隻須找出為什麼你能達到這個目標的一個理由就行了,而不要去找出為什麼你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幾百個理由。

你想獲得你所想要的東西,還要做到,一旦看準了目標就立即行動,並且要“多走些路”。克裏曼特·斯通自述的親身經曆可以說明這兩條原則:

一個晚上,我正在墨西哥城訪問弗蘭克和克勞迪姬夫婦。克勞迪婭談到:“我盼望我們在加了區能夠有一所房子。”(加了區是這個美麗的城市中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你們為什麼還沒有呢?” 我問。弗蘭克笑著答道:“我們沒有這筆錢。”

“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麼,那有什麼關係呢?” 我問道,未等回答,我又提出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