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偉大的心靈
心靈美才是更高層次的美
外表美是比較低層次的美,而心靈美才是更高層次的美。打扮得漂亮會引來大家的嘖嘖稱讚,但是它不能妨礙我們去追求更高層次的內在美。有些人常常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時間和收入都花費在衣著上,從而忽視了內心精神境界的提高,忽視了他人對我們的要求和希望。這樣的人往往不注重禮節上的問題,他們關心衣著勝過關心自己的品質。他們常常會因為衣著打扮不夠時尚而耿耿於懷。隻重外表不重內在,隻重外在不重心靈的美,不是對美的最好詮釋,是不足取的。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高材生伊紮克爾·惠特曼是美國著名律師,有一年他被選進馬薩諸塞州的議會做議員。一次,一身農民打扮的他離開農場,去波士頓參加議會會議。到了那裏,他在一家旅館的大廳裏休息,大廳還坐著幾個看起來屬於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這時候,惠特曼聽到他們在議論自己:“看,真有意思,土裏土氣的鄉巴佬居然也來了。”接著,他們向惠特曼提了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有意捉弄他、取笑他。此時,忍無可忍的惠特曼站起來對他們說:“女士們,先生們,我祝你們健康長壽,今後事業有成,人也更智慧。我們知道外表常常讓人上當,你們看我的穿著就斷定我是一個鄉下人;而我也出於這種表麵的原因把你們當成上等人,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都被外表所迷惑了。”說來也巧,州長卡萊伯·斯特朗此時也走進了這家旅館。他看見惠特曼先生後,就熱情地與他打招呼,這令剛才那些捉弄過他的紳士淑女大為吃驚。這時,惠特曼轉身向他們微微一笑,說:“祝你們玩得愉快盡興。”
約翰遜博士曾經不無諷刺地說:“在一個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裏,一個人有了外表的長處,就容易受人尊重。隻要他換上了一身名貴的衣服,立刻就會有人對他笑臉相迎。”
直覺告訴我們,上帝是個美的愛護者,他給自己創造的一切都披上了美麗的衣裳。每一片土地,每一朵鮮花,每一隻鳥兒,甚至每一顆星星都是那樣五彩斑斕,令人賞心悅目。
有的人認為文明的修養有做作的嫌疑,因而抱有輕視的態度。他們追求方方正正、粗獷豪放,喜歡樸實無華、不加任何修飾的美。同樣原因,他們最賞識那類用四方石塊砌成、風格古樸無任何修飾的建築風格。然而,聖彼得大教堂的雕梁畫棟,刻滿了各種花紋的五彩大理石,並不會將它的結實和堅固摧毀。
我們在與人交往時,總要直麵人們的各種意見。原因是我們的品格、我們的舉止都被周圍人看在眼裏。有時,我們自己也會在心裏很小心地盤算著,我們在別人心裏的分量是更重了,還是更輕了呢?“這個人會出人頭地嗎?還是會江河日下?他的未來會有發展嗎?”其實這是每個人內心裏常問的問題。
舉一個具體的事例也許會將這個問題闡釋得更清楚、更明白。如果一個青年走進我們的客廳,客廳裏的人會情不自禁地用自己的眼光評判他,而且還會在心裏說:“哦,他的變化簡直令人難以相信!你看,他比從前更小心謹慎,更有修養,更純真坦率,更體貼周到,也更勤奮刻苦了。”如果他身邊還有另一個與他相反的年輕人,而那個人對什麼東西都漠不關心,做事一副馬馬虎虎、大大咧咧的樣子,對別人從不正眼相看,出手吝嗇,待人苛刻,對仆人更是頤指氣使、大呼小叫,一遇到大人物便點頭哈腰、趨炎附勢。不用說,不會有人理睬這樣的人。
因此,在我們人生的黑板上,會有無數人書寫這樣或那樣的評價。我有時會突發奇想,如果每個人都能知道,都能讀懂別人對自己的這些評價,那該多好啊!事實上,我們內心那個真實的自我是不會永遠躲在陰影裏的。雖然平時接受著大家品評的是另一個自我,但是真正的自我終究還存在於我們的靈魂裏,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本來的真實麵目就會通過我們的眼神和舉止展現在世人麵前。
綜上所述,行為舉止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品格,它隻是一個紳士的外表而已。外在的禮貌永遠不能替代一個人的內在道德表現,就像樹表皮不能替代它內在的質地一樣。有時我們或許從外表可以看出它的實質,但是這種判斷並非在任何時候都有效。禮儀也是教養的表現,但很多時候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具有正直與忠誠的品格是富有教養的最高境界。如果哪一位讀者對培養自己真正的教養感興趣,那就試試我所開的處方吧:一兩快樂;三錢無私;三錢仁慈;二兩愛心;三錢精神放鬆;四兩玫瑰般的浪漫情懷;一兩世故人情加機智。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貪婪小氣、自私自利、偏執封閉、自以為是的不良症候,那麼這劑苦口良藥會有極好的療效。追求更高層次的心靈美
美化心靈是使外表更美的前提條件。因為我們的內心的所思所想都會清晰而微妙地反映在我們的麵容上,直接影響著它的美麗或醜陋。內心的不和諧將使世上最美的容顏被歪曲,變得不堪入目。
我們的心靈能夠隨意地製造美麗或醜陋。“上帝給了你一張麵孔,而你自己卻另造了一張。”這是莎士比亞的一句名言。
使最平凡的麵孔煥發光彩的無疑是隨和的、親切的性情,這是一種最高形式的美。與此相反,使世界上最美麗的容顏扭曲變形、醜陋無比的無疑是暴戾的性情、惡劣的脾氣和嫉妒的心理。當然,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與優雅高貴的個性產生的美相媲美。不管是化妝、按摩,還是藥品,都無法將由錯誤的思維習慣所引起的自私、焦慮、偏見、嫉妒以及精神上的猶豫不決反映在臉上的痕跡改變和掩飾。
一個人如果能夠培養一種優雅寬宏的精神狀態,那麼他所闡述的思想就一定具有藝術美,而他的體魄也一定是健美的。因為內在的美會使外在的美更加多姿多彩、炫爛奪目。在他的身上,的確會煥發出迷人的優雅和魅力,而這種精神上的美會超越單純的形體美,因此,心靈才是美的源泉。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擁有迷人的個性魅力,即使是容貌十分平凡的女士也會給我們留下與眾不同的美好印象。在我們的眼中,她的形體似乎也變得美麗多姿了,這是因為通過外表展示的美好心靈反過來又左右著我們對形體的看法的緣故。
有人這樣評價凡妮·肯布爾:“她留給我的印象是高尚品性的完美化身,盡管她的身材並不完美,還長了一張紅彤彤的臉,但是我從來沒有在別的女性身上看到這樣鮮明的個性。任何一種純粹的外表美在她麵前都會自慚形穢、自愧不如。”安托尼·貝利爾說得極為正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不知道如何使自己顯得更美麗的女人,而沒有真正醜陋的女人。”
那種不僅僅限於容貌或形式的整齊勻稱的美就是最崇高的美,它是每個人都能夠達到的。品德的陶冶、學識的修養、情操的培育、智慧的增進、感知的觸覺以及人格與思想的提升,都能影響個人的外形與氣質,使之卓越超群!即使你的外表普通平凡到了極點,你也完全有可能通過持久地給大腦灌輸心靈上的美、精神上的美的思想,通過培育善良的、樂於助人的、樂善好施的精神,而逐漸地得到最崇高的美。
構成一切使我們永遠精神煥發、美麗動人的基礎正是那種熱情大方的、隨時準備幫助他人的心態,以及在任何地方撒播陽光和快樂的美好心願。渴望使自己更加美麗並付出相應的努力,生活就會變得多姿多彩。而且,既然外表隻是內在的一種反映,是思維的習慣和通常的心態在身體上的展現,那麼我們的麵孔、我們為人處世的態度、我們的任何舉動就必須和我們的精神世界相吻合,並變得更加溫柔和富於魅力。無論你到任何地方,隻要你的腦海中時時刻刻擁有美好的思想和善良的願望,你就會給人留下優美和諧的印象。至於你的外表是多麼普通,你的身體多麼有缺陷,誰又會注意呢?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女孩總是怨天尤人,鬱鬱寡歡,哀其不幸的遭遇,她們埋怨上帝沒有賦予她們嬌豔的容顏和完美的身材。但是事實上,她們是過分誇大了問題的嚴重性。她們的麵容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醜陋。如果不是因為她們自身在這一問題上的敏感和憂慮,誰也不會注意到這一點。如果她們能夠擺脫這種憂慮和自卑,而以一種更加自然的態度麵對生活,那麼她們就可以彌補外表的缺陷與不足,因為她們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思維更加敏捷,態度更加得體,談吐更加風趣,個性更加完善。
嬌豔美麗的臉龐和綽約豐盈的身姿是我們所仰慕的,但是我們更仰慕在崇高的心靈映襯下的麵容。它預示著我們能夠成為完美的人,它代表著造物主所追求的最高理想,這就是我們愛它的原因。
最親密的朋友的外表並不是我們又愛又仰慕的對象,而他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喚起的對友情的追憶和向往才是我們更愛更仰慕的。最崇高的美是一種理想,一種隱約可見的追求,一種體現在某個人身上或具體事物上的美好品性,它給我們帶來了欣慰和喜悅,而事實上,它並不是真實的存在。
任何人都應該竭盡全力地使自己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動人,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而這種對最高層次的美的追求並不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如果你錯失了美的最豐富的內涵,那麼你對美的熱愛就會僅僅留於對外表形式的追求。色彩的美、光與影的美、聲音的美,這些各種形式上的美確實使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更加豔麗動人,但是,隻有內在的精神,隻有易感的心靈,才賦予了各種事物美麗的色彩,才使得我們覺得心靈中有什麼要洋溢、要升華。那些缺乏敏感心靈、那些肮髒的靈魂,是無法感受到這博大精深的美的。
我們期盼完美,熱愛那些外在的美,而對於那些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人類理想的美的人與物,我們對此抱以深深的敬意。
美好的心靈可以使得最枯燥乏味的生活變得朝氣蓬勃,充滿詩情畫意,給最陰暗的角隅送去最燦爛的陽光,並能夠在最惡劣的條件下產生優雅和恬靜。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堅持展現和強調生活本身的詩意,如果我們缺少聖潔生活的意識,如果我們沒有一顆美好而偉大的心靈,如果我們不希望生活的和諧,那麼我們肯定一無是處。
如果沒有美的追尋者,沒有美的締造者,沒有在任何一個角落,在任何一個條件下都能挖掘和顯示那些最美好、最耀眼的閃光點的人們,那麼我們的生活將變得無比單調、無比齷齪!
在現實世界中,給我們帶來滿足和愉悅的是對美的感知和欣賞,它可以大大增進我們的幸福,世界上沒有任何所謂的成就、顯著的特性或精神品質可以替代它。我們在小時候所受的審美能力訓練能夠使許多人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對真正的美的熱愛能夠使得孩子們增強免疫能力,不讓自己的天性朝著粗野和殘暴的方向發展。同樣地,它也能夠使得他們在麵對各種誘惑時,巋然不動,是非分明。
孩子的熱愛美和欣賞美的天性常常被父母們忽略,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在敏感的童年時代,家庭中的一切布置,甚至包括掛在牆上的圖畫和照片,都能夠極大地影響孩子個性的形成。父母們應該創造一切機會,讓自己的孩子聆聽扣人心弦的音樂,欣賞優美的藝術品。他們應該經常為孩子朗讀或者是是讓孩子自己朗讀精美的詩歌,以及優秀作家的鼓舞人心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中的美妙思想會灌輸給孩子,讓他們開闊視野,並且引導他們去感受和領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小時候,我們所受的影響決定著我們能不能具備獨立的思想人格,決定著我們未來的的個性,決定著我們一生的命運。
其實,任何人在生命的初期對美都有著那種天然的感知,可是,這種對美的本能熱愛要有後天的培養作支撐,否則它就會逐漸退化。無論是貧民的孩子,還是富豪的孩子,他們對美的渴望和追求都是同樣強烈的。雅各布·裏斯說:“窮人精神上的饑渴和對美的渴求比他們生理上的饑餓和對食品的渴望更為強烈,更難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