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比利時
1聲東擊西戰略
1940年5月10日,在德軍“B”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投入荷蘭之戰時,該集團軍群的第6集團軍同時開始了向比利時的挺進。希特勒企圖以對比利時的進攻來轉移盟軍對他把阿登地區作為主攻方向的注意。盟軍此時確實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和1914年一樣,是通過列日攻打布魯塞爾。德軍第6集團軍的行動就是要使盟軍感到自己的預料是正確的。如果希特勒的企圖能夠實現的話,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就會向北進入比利時去阻擊第6集團軍。這樣,擔任西線主攻的“A”集團軍群就可以集中兵力,迅速突破阿登地區,突入盟軍主力的側翼和後方。正如希特勒事後所說的:“我把攻擊的重點放在想要突破的戰線左翼,同時在另一翼采取了佯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各國為防禦德國侵略,在與德國相鄰的邊境上都構築了堅固的築壘防線。在荷蘭為哥雷比-皮爾防線,在比利時為艾伯特運河防線,在法國為馬奇諾防線。這三條防線自北而南,互相銜接,連綿數百公裏。到5月10日,比利時共有22個師,包括18個步兵師(其中隻有6個是正規師)、2個摩托化師、1個騎兵師、1個重炮兵師。比軍沒有坦克,防空設備也幾乎等於零,隻有1個戰鬥機團德軍利用橡皮舟和木梯渡過馬斯河,攻入荷蘭邊境重鎮馬斯特裏赫特。。其戰前的部署如下:4個師配置在荷比邊境一線,6個師用來保衛安特衛普至那慕爾的“KW線”,12個師扼守艾伯特運河。比利時在戰爭爆發前還未最後確定戰爭的打法,對於固守哪塊陣地也還未做出抉擇,要根據德軍進攻時的兵力再作調整,因為艾伯特運河防線掩護了整個比利時國土,所以軍隊重點配置在這一線。
當德軍“A”集團軍群44個師的龐大突擊部隊,在阿登地區對麵的德國邊界上停下來,準備進攻的時候,“B”集團軍群的博克上將卻命令賴歇瑙將軍指揮的第6集團軍盡量進入靠近艾伯特運河的出擊位置。因為博克雖然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助攻,但他仍希望能以令人吃驚的速度向西推進,以使盟軍確信德軍的主要進攻力量是從比利時向前推進。而德軍進攻比利時的最大障礙,就是艾伯特運河。
由於艾伯特運河是為了防止德國入侵比利時而專門修建的築壘運河,兩岸陡峭,遍布防禦工事,尤其還有運河邊的埃本·埃馬耳要塞扼守著運河,因而構成了被認為可與馬奇諾防線相媲美的最可靠的反坦克防線。德軍要進攻亞琛-馬斯特裏赫特-布魯塞爾一線,就必須渡過這條運河。如果德軍第6集團軍在艾伯特運河受阻,那德軍的進攻就會在還沒有發揮其銳氣之前停滯下來。為此,德軍決定首先於1940年5月10日空降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並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西北部的艾伯特運河上的3座橋梁——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費爾德韋茲爾特橋,如不能全部攻下,至少也要保證拿下一座。
2占領埃馬耳要塞
埃本·埃馬耳要塞地處荷蘭與比利時國境的比利時一側,位於馬斯特裏赫特城和維斯城中間。該要塞是艾伯特運河防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奇諾防線北麵延伸部的強大築壘和重要支撐點,是比利時東部防禦體係的核心。其炮兵火力可控製艾伯特運河和馬斯河16公裏之內的所有渡口。要塞建築在一個花崗岩的小高地上,高地南北長900米,東西寬700米。它的東北和西北麵是幾乎垂直的斷崖峭壁,高約40米,水勢滔滔的艾伯特運河流經崖下;南麵橫隔著寬大的反坦克壕和7米高的防護牆。要塞的各個側麵都被所謂的“運河帶”和“塹壕帶”包圍著,並築有鋼筋水泥碉堡,裏麵配有探照燈、60毫米反坦克炮和重機槍。要塞東麵的馬斯河與艾伯特運河平行,形成外圍障礙。
埃本·埃馬耳要塞實際上是一個精心設計建造的堡壘群,是仿照馬奇諾防線的錯綜複雜的防禦工事構築的。乍一看,每座堡壘都是零散分布在一塊五角形的區域內,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把炮台、轉動式裝甲炮塔、高射炮陣地、反坦克炮陣地、重機槍陣地等巧妙地結合起來的防禦體係。各部分之間由長達4.5公裏的地下加固坑道和交通壕連接在一起。每件武器都經過精心布設,使之發揮最大效力。要塞對任何方向都便於觀察,通入要塞的每條坑道都可以阻止敵人的進攻。在要塞的上麵沒有暴露的石工痕跡,也沒有暴露陣地的建築物,到處布滿了雜草。在頂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壓升降機供給彈藥,並可隨時縮入地下。為了迷惑敵人,比軍還在要塞各處設置了假炮塔。要塞是在和平時期由一批專家設計、經過3年精心施工、於1935年竣工的。當時被列為歐洲最重要的防禦陣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堅固的要塞,並被形象地比喻為比利時東邊的“大門”、艾伯特運河防線上的一把“鎖”。人們普遍認為該要塞固若金湯,堅不可摧。在這座近代化要塞的建造上,盡管比利時軍隊絞盡了腦汁,但因要塞主要是為了防禦地麵進攻,所以有一點他們沒有考慮到,那就是敵人有可能從空中降落在炮台和裝甲炮塔之間的空地上。
埃本·埃馬耳要塞的防守部隊共1200人,由喬特蘭德少校指揮,屬第7步兵師。全部人員均可處於距地麵25米以下的掩體內,並備有可供長期使用的飲水和食品以及大量彈藥。要塞的武器配備齊全,有安裝在轉動武裝甲炮塔上的門毫米火炮2門,其射程對任何方向都是16公裏;在要塞頂上的陣地內還有同樣射程的75毫米火炮16門,60毫米反坦克炮12門,高射炮6門,輕、重機槍37挺,這些火炮和機槍隻是要塞火力的一部分,因為它的火力是同野戰工事有機地聯係在一起的;沿著要塞的外緣,在壕溝和河旁,還有很多掩體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發射陣地。對於一般的炮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無疑是可以經得住的。實際上,防禦計劃已將敵人一旦突破山腳下的外圍防線時,向要塞頂部實施猛烈炮擊的可能性考慮在內了。由於要塞如此堅固和火力如此強大,守衛要塞的比利時第7步兵師接受了19公裏寬的防禦正麵,這要比在其他情況下寬得多。
埃本·埃馬耳要塞西北側艾伯特運河上的坎尼橋、弗羅恩哈芬橋和費爾德韋茲爾特橋,是由東向西越過運河的必經之途。每座橋梁由1個班防守,包括1名軍官和12名士兵。橋梁附近戒備森嚴,均築有橋頭陣地,在兩岸橋頭兩側600米範圍內還築有水泥地堡。各橋配備有反坦克炮1門和機槍等其他輕武器,為防備萬一,橋墩上安放了炸藥,設置有電子爆破和常用的引信爆破兩種爆破係統,後者的延遲時間也隻有兩分鍾,這樣隨時都可以對橋梁實施破壞。平時這3座橋的守備分隊屬埃本·埃馬耳要塞指揮,在要塞炮兵火力的控製之內。在要塞炮火的支援下,守橋分隊可以經得起激烈的戰鬥。而且增援部隊相距不遠,一旦橋頭吃緊,可及時到達。即使橋梁失陷,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大炮也能製止對方的前進,使對方不管奪取哪座橋,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德軍一直對埃本·埃馬耳要塞十分感興趣。自1938年起,就開始搜集有關要塞的資料,1939年已獲得了要塞內部的詳細設計圖,並悄悄地對這個堅固防禦體係進行認真的研究。為了找到摧毀它的特殊方法和為進行襲擊作準備,根據情報人員的了解和要塞的設計圖紙,德軍於1939年秋天開始仿造了兩個埃本·埃馬耳要塞:在格拉芬弗爾軍事訓練中心造了一個規模完全一樣的“複製品”,在希爾德斯海姆空軍基地又造了一個小一點的模型。
希特勒本人對解決如何突襲埃本·埃馬耳要塞這個難題也相當關心。出人預料的是,他征求了一個女人的意見,爾後便形成了取勝的方法。被征求意見的人是一位富有朝氣的著名女飛行員漢娜·萊契,她是極少數與希特勒保持長久關係的女人中的一個。萊契小姐是一名熟練的滑翔機飛行員,當她聽到希特勒說起攻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困難後,立即建議使用部隊乘滑翔機進行無聲的突擊。希特勒對她的建議發生了興趣,馬上召見了戈林、斯徒登特和航空工程師格哈特·康拉德。希特勒說他已決定把奪取埃本·埃馬耳要塞作為一項特殊任務交給空軍來擔負,並告訴斯徒登特,他想用空降突擊攻打埃本·埃馬耳要塞,但他又不願削弱在荷蘭進攻的傘兵突擊力量,因為那裏的傘兵突擊力量不足。經過討論,斯徒登特估計,所需人數最少也得500人,而且這些人可以由傘兵和滑翔機配合發動攻擊,這就證實了萊契建議的可行性。斯徒登特指定了一名他了解並且深信會完成這種任務的年青軍官擔任突擊埃本·埃馬耳要塞的指揮官。這位年青軍官就是他的一名參謀,上尉沃爾特·科赫。
1939年10月下旬,希特勒親自召見了科赫。他走到牆下,拉開一張比利時大地圖的幕布,指著埃本·埃馬耳要塞對利赫說,一定要把這個要塞拿下來,還要奪取坎尼、弗羅恩哈芬和費爾德韋茲爾特等地的艾伯特運河上橋梁。給予科赫的部隊隻有傘兵第1團的1個加強連。一些工兵和這次進攻所需要的JU-52飛機和滑翔機。希特勒命令他馬上就開始準備。於是,由科赫上尉擔任隊長的專門執行襲擊埃本·埃馬耳要塞任務的空降突擊隊就成立了。
針對要塞的地形特點,計劃使用滑翔機將突擊隊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麵。將要使用的滑翔機是德國空軍優良的DFS-230式滑翔機,這是德軍為執行空降突擊任務於幾年之前就研製出來的。
早在1932年,當時設在瓦薩爾庫帕的羅恩·羅斯濟登公司製造了一架長翼滑翔機,用飛機拖曳,能利用強烈的上升氣流上升到高空進行氣象觀測。1933年,這架能在空中飛翔的氣象觀測滑翔機隨同新組建的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遷到達姆施塔特的格裏斯海姆。在這裏,它首先用作被拖曳飛行的教練機。當時還是德國滑翔飛行研究所飛行員的萊契小姐,就是最早試用JU-52飛機拖曳滑翔機的人。後來任德國航空部長的烏德特聽到這個消息後,前來達姆施塔特參觀了這架滑翔機。他認為這種大型滑翔機完全能用於軍事目的,可以用它把笨重的物資送到前線,也可以用它給被包圍的部隊運送彈藥和糧食,說不定還能把相當數量的兵力悄悄地運到敵後。烏德特曾和一家研究所談了這些想法。不久,這家研究所接受了製造軍用滑翔機的定貨,由漢斯·雅克普斯設計製造,並命名為DFS-230型。這種舉世聞名的滑翔機就這樣誕生了。1937年,DFS-230式滑翔機在哥達車輛廠投入成批生產。這是一種帶支架的上單翼機,長方形的機身,機長113米,翼展22米,都是用亞麻布蒙著的鋼管結構。起飛後扔掉其特大的機輪,著陸時使用一個堅固的金屬滑撬。這是采用了烏德特的意見,因為他在20年代就曾冒險用滑橇在阿爾卑斯山的冰川上降落過。這種滑翔機自重900公斤,載重1噸,可以乘載1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由於它的著陸速度低,很受空降部隊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