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勵誌篇——挑戰一切困境與壓力(4)(3 / 3)

有一日,這位盲人來到一座寺裏,請求一位方丈,這位方丈對他說:“我這裏有一個可以治好眼睛的藥方,不過你得彈斷一千根琴弦之後,才可以打開它。”

於是這位盲人帶了一個小徒弟開始遊走四方,盡心盡力地以彈唱為生,並等待著重見光明的那一天。一年又一年過去了,他終於彈斷了第一千根琴弦。於是他將那張藥方找了出來,讓他的徒弟代他看看上麵寫了些什麼,是否可以治好他的眼睛。徒弟接過紙來一看,說:”這是一張白紙,上麵並沒有寫一個字。”

那位盲人聽了,潸然淚下,他突然明白了方丈的用意。也正是那“一千根弦”給他的希望,支持著他每天都盡情地彈下去,並成為一代琴師,而數十年也就此匆匆地過去了。

隻要有一個希望,我們就能夠堅定地走下去,不管路途有多遙遠,有多坎坷艱辛,因為始終有一個生活的信念。

亞曆山大大帝在出征波斯前,急需一筆巨額資金來購買軍需給養,可是他卻把自己的珠寶、領地等所有財產全分給了部下。

大臣不解地問他:“陛下您帶什麼起程呢?”

亞曆山大答道:“我帶著一個最大財寶,它就是‘希望’。”

大臣聽到亞曆山大的回答深受感動,於是紛紛謝絕他的財產。

有希望的人才會是有力量的。

亞曆山大大帝終於完成了對波斯的遠征,並最終征服了亞歐大陸。

希望是寶貴的,它猶如孕育生命的種子。希望是催促人們前進的動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根基。隻要活著,就有希望;隻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會枯竭。

尋找另一番美景

文/佚名

那日休息,我一個人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森林公園。在進公園大門時,我遇上了一對老夫婦,於是就一起聊了起來,原來他們就住在附近。我對這對住在森林公園附近的老夫婦羨慕不已,因為這個公園很大,並且這裏的空氣很清新,又有大片的樹林。走在幽靜的林間小道,聽著鳥語嗅著花香,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然而,當這對老夫婦聽到有人羨慕他們的住所時,卻笑了起來,神情表現得很詫異。他們認為這兒沒有什麼值得觀光和留戀的景致,除了樹還是樹,遠不如城市那樣豐富有趣。

原來熟悉的地方已不再有風景。這對老夫婦對這裏的一切太熟悉了,花草樹木、清風明月,在他們這麼多年漫長的日子裏,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了,這在別人看來是美好的景致,而在他們卻不再有風景的含義。所以,這裏的風景已不再成為風景,和我們所看到的一堵牆沒有什麼兩樣。

有一位著名作家曾這樣寫道:“我一直都在認為,一個人最糟糕的境遇不是他的貧困,也不是遭遇了厄運,而是他的精神心境處於了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當曾經感動過他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他,吸引過他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他,甚至激怒過他的一切也都不能再激怒他了。即便是饑餓與仇恨感,這種讓人感到強烈不安的東西已經來臨,但那種疲憊還是會讓人止不住地滑向虛無……”如果我們真的是處於這種狀態之中了,這時也就是我們需要尋找另一片風景的時候了。

找尋新的美景的方法很多,有時也很簡單。比如,我們工作很固定,可以換換上下班的方式與路線,觀察一下另一處不同的景致和陌生的人群;假如工作內容不可改變,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看看,是否還能提高效率或有什麼不同的結果;如果在家裏感到無聊,也可以試著與家人調換一下角色,做一些原來是別人做的事,看自己是否能找到其中的樂趣;如果感覺生活過於平淡,可以去培養一些適合自己的業餘愛好,這樣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情趣……

或許當我們換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時,就會發現改變的不僅是生活,更多的是對生活的激情。

任何一種永不變換的事物都會使人產生疲勞和厭倦,生活需要有更多的色彩,所以我們要去尋找變換。誠然,有很多事物我們是無法改變的,也是不可以改變的,但我們可以換一種新的方式,同樣可以欣賞到另一番美景。

破除心靈的圍城

文/佚名

有這樣一個關於心態的故事。

一個人駕車行駛在無人的夜裏,他的輪胎卻不知怎麼就突然爆了。他下車向四周望了望,這時他發現遠處的農舍還亮著燈。他邊向農舍走,心裏邊想:“這麼晚了,也許不會有人願意開門,說不定還會挨一頓訓。要不然就沒有千斤頂,即使有,主人也許不會借……”他越想越覺得生氣,當門打開的時候,他一拳打向開門的人,嘴裏喊道:“留著你那該死的千斤頂吧!”

這並不僅僅是個讓我們發笑的故事,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還沒有看到事情結果的時候,首先就在心裏消極地琢磨起來,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我擊敗式的思想。這否定的不隻是別人,更否定了自己。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厄運和悲哀想像到前麵,那麼悲哀和厄運首先就在我們心裏開始了,它也會很快地外現。因此,成功離我們就越來越遠。

有希望,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們總是把不切實際的幻想也當成希望,去苦苦追求,那便是一種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