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對不同人產生不同的影響呢?
當然,上述二人的處境不同,因此失去工作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但情感反應的不同並非完全取決於處境。主要取決於每個人對處境的不同理解,即是否有正麵的心態。
還有一個寓言;
一個乞丐很早上路了,當他把米袋從右手換到左手,正要吹一下手上的灰塵時,一顆大而晶瑩的露珠掉到了他的掌心。
乞丐看了一會兒,把手掌遞到唇邊,對露珠說:“你知道我將做什麼嗎?”
露珠說:“你將把我吞下去。”
乞丐說:“看,你比我更可憐,生命全操縱在別人手中。”
“你錯了,我不懂什麼叫可憐。我曾滋潤過一朵很大的丁香花蕾,讓她美麗地開放。現在我又將滋潤另一個生命,這是我最大的快樂和幸運,我此生無悔了。”
乞丐停住了腳步,似乎受到了某種啟發。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
一個村莊。坐落在山坳裏,老是遭受火災。雖然采取了多種措施,仍然改觀不大。
一天,一位智者來到村莊,眾人向他討教普度眾生的辦法。他說,你們何不搬到別的地方去住?何苦一定要在原地“與天奮鬥”?
聽了他的話,村莊搬遷了。從此,村民付出同樣的勞動,卻得到了更多的收獲,過上了完全不同的日子。
一則寓言說,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注定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複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後來輪到亞曆山大,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一籌莫展。
他說:“我不能跟在別人後麵亦步亦趨,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結規則。”
於是,他拔出利劍,將結劈為兩半。他找到了解結的新路子,因此成了亞洲王。
一個人,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難免遇到各種不如意的事,而且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有良好的解決方法,可是人們可以選擇如何麵對這些事,而且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是思路不同所帶來的。
正麵心態,越移思維,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任何人都應該並且可以擁有積極、正麵、向上的心態,並且用這種心態去思考自己麵臨的問題。
英雄不問出世
這裏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曾經擔任美國田納西州州長;屆滿謝任之後,棄政從商,成為世界500家最大企業之一的公司總裁,成為全球赫赫有名的成功人物。
可是她小時候的遭遇卻不堪回首:
1920年,她出生在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小鎮上,是一個私生子,媽媽給她取了個小名叫小芳——按照美國人的習慣,一個人不僅要有名,還必須有姓,可是她沒有父親,所以隻有小名。小芳慢慢懂事了,發現自己與其他孩子不一樣:沒有爸爸。
不少人都對她投來歧視的目光,小夥伴們也不願意跟她一起玩。她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感到十分傷心——她是無辜的,而現實卻嚴酷的。任何人都知道,什麼東西都能選擇,父母不能選擇,所以有些“無聊之輩”說“自己是父母玩樂的產物”。
小芳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一直跟媽媽相依為命。
上小學以後,她受到的歧視並沒有因此減少,很多人還是用冰冷、鄙夷的眼光看她,認為她是沒有教養的孩子……
在別人的心理暗示下,她自己也不斷地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因而變得越來越懦弱——自我封閉,逃避現實,不願意與人接觸。變得越來越孤獨……
小芳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跟媽媽一起到鎮上的集市去。因為她總能感到有人在背後指指戳戳,竊竊私語:“就是她,那個沒有父親,沒有教養的孩子!”
13歲那年,鎮上來了一個牧師,她的一生從此開始改變了:母親對小芳說,這個牧師是個好人。
一到禮拜天,別的孩子便跟著父母,手牽手地走進教堂去。她很羨慕,就無數次躲在教堂的遠處,看著這些人高高興興地從教堂裏出來,而她隻能通過聆聽教堂莊嚴神聖的鍾聲和偷看人們麵部表情去想像神奇教堂裏發生的事情……
一天,等其他人都進入教堂以後,她終於鼓起勇氣,偷偷地溜了進去,躲在後排注意傾聽——
這位牧師正在說:
過去不等於將來:如果過去成功了,並不等於將來就可能成功;如果過去失敗了,也不等於將來就要失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都隻是過去的事情,將來能靠現在來決定的。每個人都應該麵對現實,重視現在。現在幹什麼,選擇什麼,就決定了我們的將來是什麼!
失敗了不要氣餒,成功了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結果,都隻是人生過程的一個事件,一段經曆,一朵浪花。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永恒成功,也沒有永遠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