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和辯論是展示口才的最好舞台。二者的共同之處就是都要通過說話來讓聽眾或者對方信服,要能言之有理,從而感染對方,打動對方,獲得認同。演講的過程中要有激情,要善於煽情,既要有精彩的開場來吸引聽眾,又要有精妙的結尾來鼓舞聽眾。演講的語言要流露真情實感才能達到目的。辯論需要知識、經驗,更需要機智和智慧,其目的是為了闡明自己的觀點,讓對方心服口服。
演講口才,魅力形象
演講富有激情,演講者才富有魅力
演講的任務是為了通過對主題的闡釋來感染聽眾、說服聽眾、鼓動聽眾,所以,演講者要全力以赴地對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演講的時候一定要富有激情。一個富有激情的人會感染他周圍的人,一場富有激情的演講也同樣會感染他的聽眾,甚至產生轟動效果。
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講,雖然連3分鍾都不到,卻贏得了聽眾的5次掌聲。
陳毅1962年在廣州作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長篇演講時,場內聽眾哄堂大笑達62次之多。
要想使演講能夠吸引聽眾,感染聽眾,就要增強自身語言的魅力。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就是在演講的過程中製造幾個高潮,用自己的激情來調動聽眾的情緒。那麼,如何在演講中製造出高潮呢?
首先,製造高潮要靠思想,隻有有思想,才能閃耀出真理的光輝,才能說出至理名言。這樣一來,聽眾自然信服。其次,製造高潮還需要技巧。在演講的過程中運用鋪墊蓄勢、襯托對比、強調突出、當頭棒喝、層遞階升等,都可以醞釀出高潮。最後,製造高潮的語言應當簡明扼要、新奇獨特、意義深刻。
讓演講富有激情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從演講的目的出發,選擇最利於表現中心議題的結構形式來安排正文的內容和表達順序。這也需要講求技巧,力求各種內容的安排既緊湊嚴密,又波瀾起伏;每個層次的表述既眉目清晰,又錯落有致,最好不要一根直線抽出來,四平八穩。鑒於此,你不妨在演講的中間時段或結尾部分,設置一兩次高潮,刻意築起突兀的奇峰,用非同尋常的語言來出奇製勝。譬如巧妙的修辭、精辟的論述、強有力的邏輯推理、充滿激情的口號、幅度大而又無誇張之嫌的動作等,把最精彩、最感人的要點說出來,從而升華你和聽眾的感情。如此一來,你的講話必定能使聽眾產生強烈的反響,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講中此起彼伏的高潮很能調動聽眾的情緒,相反,如果講演者毫無激情,像背誦課文一樣為聽眾灌輸他的觀點,這種觀點就算確為真理,也幾乎不會有人接受,因為沒有人願意去聽一個毫無激情、懶散懈怠的人在那裏背誦流水賬。你的觀點根本就無法傳播,怎麼可能達到說服眾人的目的呢?
一場富有激情的演講,不僅要有獨到的思想,精彩的語言,巧妙的結構,還要有與之相配合的肢體動作和語氣聲調,這樣才能調動觀眾的情緒,引發觀眾的共鳴,達到演講的目的。
優秀的講演者都是用通俗的語言收獲人心
彈琴要看聽眾,說話也要看對象。演講的時候心中一定要有聽眾,要意識到你是講給他們聽的。如果聽眾是普通群眾,就應該使用淺顯、易懂、樸實的語言,盡量減少專業術語的使用,更不能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則會讓聽眾難以接受。如果聽眾是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人,就可以使用文雅一些的語言,從而讓自己的談吐適應他們的水平。
當然,能做到雅俗共賞是最好不過了,那將會讓你擁有更多的聽眾。不管怎麼說,為了能接近群眾,與他們交流,並受其歡迎,對演講語言來說,最主要的還是要求通俗易懂。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汲取口語
口語的特點是:多用簡潔明快、音節清晰、語調鏗鏘的短句,少用冗繁複雜的長句以及歐式的倒裝句;多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語,少用某些特殊行業的專用詞;還可以適當使用一些當前比較流行的富有生氣和活力的新詞句。
當然,這裏所說的演講使用的口語主要是指那些大多數人能聽懂的口語,而不是指那些隻有少數人才能聽得懂的方言。
要想運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道理,並非易事。隻有經過認真學習和實踐,不斷錘煉,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將深刻的道理蘊涵在平實的語言當中。
2.運用熟語
口語通過人們口頭的長期流傳,逐漸固定下來,就變成了熟語。熟語通常具有豐富的內容與精練的形式,包括成語、慣用語、諺語、格言和歇後語等。雖然它們的字數少,但是寓意深厚,言簡意賅,如果運用恰當,可以使言語簡潔,還能增強說話的效果。
成語是經過反複錘煉而約定俗成的固定詞組,有穩定的結構和整體的含義。它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和豐富的表現力。如果我們能在演講中恰當準確地使用成語,那麼,將會大大提高語言的精練程度。
比如,想表達“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的意思時,就可以說“功成不居”;要表達“巴結或投靠有權勢者從而獵取個人名利”的意思時,就能用“攀龍附鳳”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