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一個演講者來說,精妙的開場白都能夠引起聽眾的興趣,從而贏得他們的好感,也能更加順利地切入演講的正題。不然,將很難與聽眾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係。
演講的開始是聽眾聽到的第一句話,也是給聽眾的第一印象。它肩負著靜場、鎮台的使命,也需要營造出一種可以抓住聽眾以讓他們全神貫注傾聽講話的氣氛,所以應該下一番力氣來做好你的開場白。假如將一席演講比喻為一場百米賽跑的話,那麼,開場白就相當於起跑,是決定勝負的重要環節。因此,精心設計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對於演講者來說特別重要,它的好壞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整個進程和效果。
演講的開頭又是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的,比較常見的有下麵幾種:
1.直入式
即開門見山,演講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進入演講正題。或敘述題目,或闡述主題,或講述緣由,或擺出具體的事實,或提出精彩的問題,或出題要求聽眾來參與。
2.導入式
即在演講本題之前可以首先使用一個楔子,以一段與演講正題相關的話語來調動聽眾的感情和思想,引起他們的興趣和關心之後再進一步闡述正題。它既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幽默故事、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一則小笑話、一首小詩,也可以是一個比喻、一段格言,還可以作出某種承諾,提出某個問題等,諸如此類的一切能抓住聽眾注意力的東西。
3.即興式
即就地取材,臨場發揮。具體來說這種方法非常多,你可以從當時的情景、當日的天氣開始說起,或是談自己的感受,又或者可以把前麵一位講話人的話茬兒接過來往下講。
總之,不論你如何開頭,主旨思想應該都是不變的,那就是要抓住聽眾的心,接著才容易打開局麵。千萬不要故弄玄虛,或是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演講的開頭還是要切合主題,簡明扼要。有了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很快就能夠引起聽眾對你的興趣和好感。打響第一炮之後,便應把握住有利時機,及時轉入正題,乘勝追擊,從而取得成功。
演講者要在有限的時間裏恰當“煽情”
演講的目的在於宣傳育人,但要想觸動別人的思想,必須先挑起他的感情,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通情才能達理”。而對於一個演講者來說,更應懷著強烈且有爆發力的情感,不但是有話要說,還要不吐不快,非說不可,這樣才可能做好演講。有了激情,思想和語言往往才會“浩蕩其沛然矣”。
那麼,作為一個演講者究竟應該怎樣表達出自己內心充沛的感情呢?
首先,可以通過語意傳情。演講者想抒發的情感,一定飽含在演講內容中。一篇演講從命題到觀點,從敘述到議論,乃至其中的直抒胸臆,處處都浸透著演講者的感情,隻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有的直接,有的間接。
語意傳情中最直接的就是直抒胸臆,可任意傾瀉激情。很多感情濃烈、激進的演講到高潮的時候,演講者一般就會使用比較獨立的語句,比如排比、反問、感歎、重疊等語言技巧,直抒胸臆,從而讓壓抑在心中的情感像潮水般傾瀉而出、痛快淋漓、欲罷不能。
其次,還可以用語音傳情。想在演講中表情達意,必須以意義要素為內容,如果沒有充實的內容,演講者的思想和感情必然會很空洞乏味。而演講的語言則是以聲音作為載體的,沒有聲音,稱不上是演講;隻有聲音,假如感情沒有任何變化,猶如和尚念經一般,同樣不能稱之為演講,由於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根本就無法感動別人。
演講要感染他人,其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通過講話的語調流露出真情。堅定、徘徊、興奮、哀傷、期待、失望、昂揚、頹廢等所有複雜的情感,通過語音語調的高低快慢、抑揚頓挫完全可以表達出來。
我們這裏所講的恰當“煽情”,指講話時必須要善於控製自己的情感。真情流露並不是說就可以無限度地放肆,坦誠也應有度。如果不加節製的話,一旦你的感情表現出“過分狀態”時,別人將會把它和虛偽輕浮聯係在一起。心理學家卡洛?塔維斯曾經說過:“不僅需要認識到坦白的必要性,而且還須懂得應在何時坦白,坦白到何種程度。”因此,真情流露並不意味著不加節製,而這正是恰當的含義所在。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聯合國大會上曾經發表過一篇演講,他的感情充沛,說的內容也比較豐富,效果非常不錯。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他激動起來以至於忘乎所以,居然當場脫下了一隻鞋拿在手中,在演講台上代替手掌用力拍打,頓時全場一片嘩然。
赫魯曉夫的事例留給人們非常深刻的教訓,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所以演講的時候如果需要盡情傾訴,便可打開情感的閥門,讓感情如潮般傾瀉而出。然而,高潮過後,需要立即進行調節,千萬不能放縱自己的情感,信馬由韁。
在演講中抒發感情固然很重要,但是感情的支配依靠的卻是理智的力量,即這篇演講的主題。因此,在演講過程中應時刻牢記正題,把握住自己情感的閥門,並留意控製感情的流量,真正達到演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