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說說中國的賭文化。
筆者有一位老鄉,是個賭徒,幾年前,他在北京玩牌,輸得分文不剩,連黑車司機都不肯拉他。無奈之下,他隻好步行數十裏前往另一位老鄉家借了點路費……用老百姓的話說,這位老鄉是“活該”。確實,人生就是一場豪賭,但人生的幸福絕不在賭場中。不過香港電影中說了,他固然活該,但那些把他贏得分文不剩的人也不對。
留點兒車錢給賭徒,不僅是職業賭徒的職業道德,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比如,眾所周知的《水滸》中的“好漢”李逵,一出場就因為輸紅了眼耍賴不成,砸了人家的賭場,這自然是沒有法治意識的表現,但李逵之所以叫“李逵”,就在於他原本就不是個遵紀守法的人。把一個法律意識淡漠且肌肉發達的賭徒的銀子全部贏光,還不讓他適當耍耍賴,他除了砸掉你的賭場,還有別的選擇嗎?
人生是個大賭場,有的人賭錢,有的人賭情,有的人賭事業,誰都想大殺通殺,然後瀟灑地全場派小費,但誰都難免輸,也難免輸得很慘,這時候,殺光他們最後一把並不會增加多少收益,何必一定把那些素質不高的人逼得惱羞成怒、跟你賭命呢?
3.做人要厚道,做事也要厚道
明朝正德年間,江南有個姓尤的大富翁,他在蘇州城裏開了一家大當鋪,有一年年關前,他突然聽到門外傳來一陣吵鬧聲,走出去一看,原來是位鄰居。小夥計見老板出來了,立即上前彙報:“他先前把幾件衣服當在咱們這裏,拿了錢走,如今空著手就想把衣服要回去,小人跟他講理,他反而罵人,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尤富翁聽完後微微一笑,他讓小夥計暫且退下,然後走到依舊氣勢洶洶的鄰居麵前,心平氣和地說:“老兄,你怎麼跟年輕人一般見識呢?我明白你的意思,不就是為了過年嗎?這點小事,犯不著傷了和氣。”說完,他轉過身去,吩咐小夥計去後麵找鄰居先前當在這裏的幾件衣物出來,小夥計找出來後,尤富翁指著其中的一件棉衣對鄰居說:“這件棉衣禦寒不可少,你先拿回去。”然後又指著一件袍子說:“這件給你拜年用,也先拿回去。其餘幾件我看你一時也穿不著,不如就先放在這兒吧?”那鄰居顯然沒有料到這種狀況,他用異樣的眼光看了尤富翁幾眼,然後什麼也沒說,拿起衣服就走。也沒有想到,當天夜裏,這個窮鄰居竟然死在了別人家裏!那家人也是一個富商,在城裏開著幾間店鋪,窮鄰居的家人同那個富商家打了好長時間的官司,狠狠地敲了那家人一筆。
原來窮鄰居根本就是有備而來。他因為好賭成性,在外麵欠了很多錢,無路可走,便想自殺,但妻兒老小無法安置,於是他事先服了毒,本想敲詐尤翁,但尤翁不跟他計較,他隻好轉移目標,禍害了另一家人。事後,當鋪的夥計問尤翁,您老是怎麼事先預知的?尤翁說:“我也沒料到他會走絕路。但我知道一點,凡是無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忍耐,那麼多半會招災惹禍。”
尤翁的做法,頗有點現代人常說的“做人要厚道,做事要精明”的味道。然而世上哪有截然分開的“做人”與“做事”呢?在這個故事中,尤翁的“厚道”無疑是以“精明”為前提的。假設他當初不曾想透其中的關節,他還會不會把那幾件衣服讓窮鄰居拿回去呢?再者說,拿回幾件破衣服,能解決的了窮鄰居的問題嗎?尤翁的出發點不過是為了減少自己的麻煩。他如果真的厚道,應該資助那個窮鄰居一把。同樣的道理,現實生活中也不存在什麼做事“精明”做人卻“厚道”的人。世上隻有厚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