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個人聽說佛法能消除煩惱,便到附近一所寺院中,向一位僧人請教。僧人開導他說:“你現在雖然有了錢,但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難免上當受騙。”
那人點點頭:“那我怎樣才能有智慧呢?能不能用錢買來?”
僧人也點點頭:“能。但你要牢記,凡是向你要錢的人都是在騙你,隻有賣給你智慧而又不收錢的人,教給你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告別僧人後,這個人進了城,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城裏人比鄉下人精明。城裏人的確比鄉下人精明,聽說他要買智慧,都在暗自嘲笑他的同時,挖空心思地騙他的錢。但他牢記著僧人的話,任你說得天花亂墜,隻要你要錢,就不是真智慧。最終,那些心懷鬼胎的人費盡心機卻兩手空空。而他在購買智慧的過程中,見識了許多花樣翻新的騙局,漸漸也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綻了。
城裏人見難以得逞,便戲弄他說,城外破廟裏的那個乞丐僧很有智慧,你何不去找他買些?這個人喜出望外,興衝衝來到破廟裏,在一堆稻草中找到了那個乞丐僧。乞丐僧告訴他:“你若是遇到疑難問題,一定不要急著處理,可以等智慧來了再說。”
“可是,智慧怎樣才能來呢?”
“每逢遇到棘手的難題,你就先向後退七步,然後再往前走七步,如此重複三次,智慧自然而然就來了。”
智慧就這麼簡單?這個人將信將疑踏上了回鄉之路。回到家裏,已經是半夜時分。進到臥室,黑暗之中,他朦朦朧朧地發現,妻子居然在與另外一個人同床共眠!
他想,我雖然傻,但也不能給我戴綠帽子啊!一定是妻子趁我外出,勾搭上了野漢子!他的心中刹那間燃起熊熊怒火,他拔出隨身攜帶的尖刀,剛要刺下去,忽然想到乞丐僧教給他的智慧,何不一試?於是他退後七步,前行七步,如此重複了三次,發熱的頭腦竟然冷靜了一些。他決定先撚亮燈,看看這個與妻子同床的人究竟是誰。在燈光亮起的同時,那個與妻子共眠的人也驚醒過來,翻身坐起——是他的母親!原來他外出之後,妻子害怕,就請婆婆來做伴。
“天哪!若不是乞丐僧傳授給我的智慧,我將闖下怎樣的災禍!”天一亮,他立刻布施了一半金子,為那個乞丐僧重新修建了寺廟,弘揚佛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幸福源於智慧,智慧則源於冷靜。不冷靜,就無法心平氣和,不心平氣和,就容易情緒化,一個人情緒化的人,往往會忘記自己本來是要幹什麼,把全部的焦點放在宣泄自己的怒火上。
古人雲:小人易怒,君子戒怒,這不僅是品格高下的差別,也是智慧與愚癡的差別。有些人翻臉如翻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不具備用智慧解決問題但非常具備使問題複雜化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於人品,也在於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知識和思想的疊加,是對事物的深層次理解和全盤考量。當然,性情粗暴的人也會有智慧,但任何人的智慧都離不開冷靜。
4.你簡單,幸福就簡單
據說,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在長安為官時,他家街對麵住著一個姓王的老頭,王老頭沒有家眷,隻有一個小僮,他經常騎著一頭小毛驢出入市井,據說是靠賣串錢的索子為生,但他五六年來總是穿著一樣的衣裳,卻總是新的,這說明他經濟上很寬裕,可以一次做下上百套同樣款式的衣裳。然而,王老漢卻總是刻意保持低調,生活也很平淡。
賀知章覺得王老漢非同尋常,便經常登門拜訪,一來二去,王老漢超心脫俗的人品愈加吸引賀知章。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這時候,王老漢便告訴賀知章,自己其實是個修道的人,精通煉丹術,能夠煉出黃金白銀。賀知章倒不像尋常百姓那樣迷戀金銀,他熱衷修道,於是便奉上了一顆價值不菲的夜明珠,權當學費。老漢也不推辭,但他接過夜明珠後直接遞給身旁的小僮,小僮轉身出門,不一會兒帶回來30多個燒餅,並當著賀知章的麵回報主人:這就是剛才那顆夜明珠換的!王老漢說好,你下去吧,賀知章卻很不高興,他心想,我這顆可是夜明珠啊,再不值錢也不至於才換30個燒餅吧?王老漢看在眼裏,當即嚴肅地開導他:“這就是我給你上的修道的第一課啊!你怎麼能過分看重經濟利益呢?道這個東西是用心來體會的,要想真正體會道的真諦,就不能去計較貧富。你現在的問題是對金錢的心思太重,所以學不好道術。唯一的辦法就是走出大都市的牢籠,回到鄉間,去到深山老林中,到窮得什麼都沒有的山溝裏去。等你得道之後你就會明白,所謂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雲煙。”
見賀知章似懂非懂,王老漢又說:“比如剛才那顆夜明珠吧,想必它耗費了你很多心血,試問一下,你是為自己活著,還是為珠子活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