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思維:
窮人:做生意,最關鍵的是找到最掙錢的生意,隻要利潤高,肯定能夠掙到錢。
溫州人:賺錢是第一任務,不管做什麼生意,我們都沒有完全的把握,但是,最好不要做自己不熟悉的行業,這樣就更不容易把握了。
經商的第一任務是賺錢,溫州人深深懂得其中的道理。溫州人認為,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一定要穩當而踏實,從小生意入手,做一些穩當的生意,隻要能掙錢,用自己的辛苦和勤奮去獲得第一桶金,在時機成熟後,再去拓展自己的事業。
溫州人的特點是不怕吃苦,別人不願意幹的事隻要有錢賺他們就會幹,這種性格的形成跟溫州的曆史環境有關。溫州自然條件不好,山多地少,為了生存溫州人也不會顧忌什麼麵子,機關單位局長的老娘擺攤都無所謂。
比如,在有的人眼裏,擦鞋這個職業很難堪,寧可什麼也不做,也不去擦鞋。如果生活所迫沒有辦法也要到離家遠一點,熟人少一點的地方去擦。有的地方,東門出、西門進的待業青年很多,而在溫州,人人都很忙,大有公司老總,小有作坊的老板,也有在自家門前擦鞋的擦鞋匠,可謂大能力掙大錢,小能力掙小錢,而不像很多人大錢掙不來,小錢又不想掙,死愛麵子活受罪。
溫州發展很重要的一條經驗也是他們最大的發展動力,就是有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文化價值觀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溫州文化”。溫州人認為掙不著錢丟人,看廁所、擦皮鞋掙錢不丟人,為了不丟人而去看廁所、擦皮鞋,自己養活自己,並且通過擦皮鞋、看廁所積累資金,為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有些人卻認為:“掙不到錢不要緊、沒飯吃不要緊,我可不幹看廁所、擦皮鞋這些丟人的事。”這就是與溫州等先進地區就業觀念上的差距,也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大問題。
有的人擦皮鞋是為了謀生,而溫州人擦皮鞋是為了創業。以擦皮鞋謀生者也許一輩子都擦皮鞋,而溫州人卻注定不會一輩子擦皮鞋!這就是溫州人的創業觀。
南存輝,從昔日溫州城內辛苦操勞的小小修鞋匠,幾經奮鬥終成資產超過億萬美元的年輕富豪,正泰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連續三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其中的跨度之大,變遷之巨,其實就是一部現代版的小鞋匠的故事。
南存輝的父親是溫州樂清柳市鎮人人皆知的老鞋匠,小存輝從六七歲開始,就挑著米糠,提著雞蛋、田螺去街上賣。13歲初中剛畢業,父親因傷臥床不起。作為長子,南存輝輟學,子承父業。從此,校園裏少了一個學子,人們的視野裏卻多了一個走街串巷的小鞋匠。13歲至16歲,他每天挑著工具箱早出晚歸,一晃就是三年。南存輝回憶起這段“非常經曆”時,臉上還是流露出了一些得意,“修鞋那陣子,我每天賺的錢都比同行多,我就憑自己膽大心細,臉皮厚一點兒,質量可靠一點兒”。
在修鞋時,南存輝就發現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機會。當時樂清柳市有很多供銷員在全國各地跑供銷,他們帶回了很多信息,由於國家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製,工廠賣出的都是整機,並且大多是成批量賣的,機器的一個零件壞了往往很難買到。具有商業頭腦的柳市手工業者抓住了市場需求,把壞機器拆掉賣零件,不少先行者開始製造機器零件,慢慢地柳市出現了裝配作坊。16歲的南存輝再也沉不住氣,他找了幾個朋友,一起四處借錢,最後在一個破屋子裏建立起了一個作坊式的“求精”開關廠。四個人沒日沒夜地幹了一個月,賺來的第一筆錢隻有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