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人的成功經驗中,有一條廣為人知的法則:大錢小錢都賺,連賺幾分幾厘的機會也絕不放過。他們的商業價值觀非常獨特,響亮地喊出了“賺一厘錢也光榮”的口號。
不一樣的思維:
窮人:賺小錢太辛苦,沒有賺大錢來的快。我喜歡賺大錢,不喜歡賺小錢。
溫州人:能掙錢的人,大都是從掙小錢開始的,從掙小錢中積累經驗,摸索規律,循序漸進,這樣我們才可以掙大錢。
在溫州人的成功經驗中,有一條廣為人知的法則:大錢小錢都賺,連賺幾分幾厘的機會也絕不放過。他們的商業價值觀非常獨特,響亮地喊出了“賺一厘錢也光榮”的口號。“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他們就這樣憑著堅忍不拔的意誌和紮紮實實、埋頭苦幹的精神,在等待、堅持、忍耐中聚集財富,完成了他們的原始累積,為其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創業奠定了雄厚的資金基礎。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溫州人經營的幾乎全是賺小錢的買賣,如皮鞋、裁縫、紐扣、皮衣、打火機、拉鏈、小家電等等。他們賺小錢的創業精神使得他們在經營活動中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前仆後繼,推動了溫州經濟的發展。一厘利潤一根的吸管、一分利潤一支的鉛筆、二厘利潤一隻的塑料袋、二分利潤一隻的鞋跟,很多人嫌錢太小,不值得做,但溫州人認為賺小錢是賺大錢的必要步驟。
的確,生意場上的事,看大未必大,似小也未必小。窮鄉僻壤也能開出大市場,所以怕的不是“小”,而是不去找,不往“大”處做。
老子有雲:“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溫州人從不好高騖遠,挑肥揀“大”,而是不遺餘力地把“小”做“大”。即使後來生意穩步走上正軌,即使已經有了長足發展、有了足夠後勁,他們也會像創業初期那樣不棄陋鄙,不計物小,踏踏實實、克勤克儉地經營。溫州人縱使做出了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也從不輕視那些仍然在從事小本經營的人,甚至還虛心向他們學習,因為他們都曾經曆過小商品的行銷和小攤位的經營,那些過往的經營不僅讓他們賺得成就大事業的原始資金,而且也讓他們練就了一身經商的好功夫。正緣於此,如今他們的生意領域才越來越寬,規模才越來越大。
溫州人從小處入手不僅局限在小商品的生產上,而且著眼於商品經銷上。正由於經商是溫州人的傳統,在很小的時候,溫州商人方德華身上就表現出一些經商的才能。
方德華5歲時就對買賣東西表現出出奇的熱情,對於他來說,世上最好玩的遊戲不是擺弄玩具火車,也不是捉迷藏,而是“做買賣”:他經常把自己所有的“家當”都標上價碼,向鄰居家的孩子出售,有些東西的價格不好確定,他就憑想象來定價格。比如他6歲時弄到了一塊奇石,竟然標價1萬元。他的小姐姐當了真,問他一塊石頭怎會值這麼多,方德華很認真地回答:“小東西也能賣大價錢,因為別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