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1 / 2)

第12章第2節擁有好人品,做人不折騰

做事先做人,這是眾人皆知的淺顯道理。如何做人,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智慧,也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人品很差,那麼,他的事業也將會大打折扣。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人和事,這些經曆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見識和智慧,更能讓我們學會理性的思考。注重自己的人品修養,一定能達到與人共處時的和諧境界。

作為家裝行業的知名企業,東易日盛樹立了“先做人、後做事、再賺錢”的理念。

東易日盛的用人觀念:在用人方麵首先要講人品,講誠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可能不選最聰明的,但會選最誠信的,人品好是根本前提。行業特點決定了這一點:我們的客戶與我們所做的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是講誠信、有責任心的人。

如果人品出問題,我們堅決不用;能力出問題我們可以給他換崗位。這是東易日盛的用人原則。因此,在招聘過程中,東易日盛會對候選人做相應的背景調查,了解以前的工作業績和個人品質以及前雇主的評價。利用這個手段並不一定能證明候選者是一個誠信的人,很多時候還要從日常工作中考察。

東易日盛現在有員工1300多人,相關職位也比較多。如果哪一位員工覺得現在的職位不適合,但因為有很好的人品,有敬業精神,我們就挖掘其在其他方麵的能力,提供一個其他的舞台,使其可以在那個舞台表現得很優秀。所以東易日盛設了一個內部小型人才市場,如果員工覺得自己不適合現在的職位,可以進行內部流動。當前東易日盛最缺的就是管理人才,公司準備建立一個獵頭部,凡符合東易文化的、符合公司要求的,就可以推薦,並對推薦者進行獎勵。

由此可以看出,人品是各個組織最為看重的因素。李嘉誠曾經說過:“我首先是一個人,再是一個商人。”這句話說得很樸實,卻耐人尋味。在李嘉誠看來,做人先於為商,做好了“人”,才能做一個好商人。

做人做事不折騰,必定首先擁有好人品。良好的人品對事業和人生至關重要,那麼怎樣才能擁有好的人品呢?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卻說“人之初,性本惡”。與生俱來的人性的善惡不是我們能左右的,但伴隨著成長而形成的人品,卻能夠靠我們的理性來修煉。不具備良好人品的人,在工作中往往對組織不夠忠誠、對工作不能負責、對同事不能友好,所看到的隻是他“折騰人”、“折騰事”的背影,這樣的人必不能得到組織的重用。

李開複曾經給中國學生寫過7封信,在其中一封信中提到了他在蘋果企業的一段經曆:

我在蘋果企業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於是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的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卻是無價之寶。”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麵給予了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這位經理不負眾望,成為了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現在,他已經是一個頗為成功的企業的首席執行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