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之相反,我曾麵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麵都相當的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企業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又特別強調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板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對於我而言,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因為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裏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他企業討好的“貢品”呢?這說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李開複的經曆向我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品不佳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會喪失很多機會。管理學上有一種“中庸”理論,意思是任何一個想要穩步發展的組織,都要給員工劃分出三個檔次,首先是德才兼備,其次是德高才中,最後才是德才中等,唯一不可用的是有才無德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極其危險。正如《三國演義》中的呂布,能征善戰、英雄無敵,但品格低下,先認丁原做義父然後殺丁原,後認董卓做義父然後殺董卓,最後被曹操抓起來,曹操再也不敢用他,隻得把他殺掉。
但是我們會常見一些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用企業的電話打私人長途、多報銷出租車票等,有了空子就鑽。也許有人認為,應該以業績、事業為重,其他細節隻是一些小事,隨心所欲地做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就是那些身邊的所謂“小事”,往往成為一個人塑造人格和積累誠信的關鍵。一些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隻會把自己定性為一個貪圖小利、沒有出息的人,最終因小失大。對於這些行為,一言以蔽之,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品的好壞不僅關乎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否順利、成功,甚至與整個人生的成就大小息息相關。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產,它構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個人在信譽方麵的全部財產。人品,使社會中的每一個職業都能顯示出榮耀,使社會中的每一個崗位都能受到鼓舞。它比財富、能力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榮譽都毫無偏見地得到保障。
我們擁有好人品,才能“少折騰”,才會擁有取勝職場和事業的重要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