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看起來已是皆大歡喜,隻是蔡京卻不願就此罷休。
“臣有本要奏!”
出列啟奏的,不是別人,而是蔡京本人。
眾人心頭一愣,要知道老公相已經多年不親自奏本了……奏本這種小事,一般都有人鞍前馬後的代言,除非是極其重要之事,譬如數月之前對遼金的戰略方向問題。
如今蔡京又親自出列,難道是要極力阻擾種師道的任命嗎?
趙佶的臉色也微微變了。
要知道蔡京有時逼急了還真敢跟趙佶叫板,因為大宋的祖製,在官員的任免上,宰相是有極大的話語權的,隻要是九品以上的官員,就算是官家任命了,如果宰相不簽名,這道任命就下達不了。隻是蔡京一向迎合趙佶,並沒有行使過這道權力而已。
幸好,蔡京說的是另外一件事。
“近百年來,宗室未嚐有任職官者,如今趙大夫既推薦種彝叔為三衙之首,掌管殿前司,而趙皓本人又執掌皇城司,掌管親從官,如此一來陛下之安危全係於趙皓一身,臣認為極其不妥。初趙皓執掌皇城司,為查實圍場謀逆弑君之案,今此案已了,趙大夫當卸提舉皇城司之職,否則不符祖製規矩。”
果然,這廝不是吃素的,既然丟了三衙禁軍,便要奪回皇城司的職掌,而且蔡京親自出麵,明擺著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態度,一旦其以不符規矩為由,趙皓不舍棄皇城司,他便不在種師道的任命書上簽名,就算是趙佶也無可奈何。
趙佶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沉默了一會,轉而望向趙皓道:“趙侄卿以為如何?”
趙皓一聽,便知壞了,心底將蔡京祖宗十八代都問候了個遍,言行卻十分利索,當即彎腰一拜道:“老公相言之有理,臣請辭提舉皇城司一職,還請陛下恩準!”
趙佶這廝一向擅平衡之術,而且圍場刺殺之事,已將他嚇破了膽,蔡京這句話無疑是誅心之言,趙佶如此問他,便已是動了心,隻不過給他一個台階下而已,他豈會不識抬舉?
趙佶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充滿了讚許之色,笑道:“趙侄卿舍身救駕,朕豈能疑之?侄卿既極力推脫,朕亦不勉強。不過,朕早已有意將親事官從皇城司中分離出來,另立一指揮司,負責查探聽取民情、監察文武百官及軍馬、偵查敵情……此職非趙侄卿不可勝任。故此拜太傅楊戩,為提舉皇城司;拜侄卿趙皓為……”
說到這裏,趙佶突然停頓了一下,望向趙皓道:“此指揮司初立,便由侄卿來命名,如何?”
趙皓正聽得一驚一乍的,開始聽到趙佶果然免去自己提舉皇城司的職務,心中難免失落,又聽得趙佶將親事官從皇城司中分離出來,心頭不免大喜,倉促之下,聽得趙佶詢問,不及思索,脫口而出:“便叫錦衣衛司罷。”
趙佶聽得錦衣兩字,隻道趙皓少年心性,喜歡花裏胡哨,當即笑道:“好,便叫錦衣衛司,就拜侄卿趙皓為錦衣衛指揮使!”
趙皓大喜而拜:“微臣拜謝陛下!”
早朝終於告一段落。
這場早朝也算是近來最有意思的一場朝會,各方朝堂勢力角逐,最終居然是個皆大歡喜之舉。
趙皓以及請流派、童貫一黨,還有蔡京一派,雖然都稍稍帶著遺憾,但是最終的結果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太壞。
而對於官家趙佶來說,似乎也是滿載而歸,在他的培植之下,在朝堂之上逐漸出現了第三股強有力的勢力,足以與蔡京、童貫等朋黨牽製和抗衡,更是利於他行使平衡之道。
隻是,趙皓卻知道,薦舉三衙之首成功,得錦衣衛司,他才是最大的贏家!
PS:好罷,勉強算是三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