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暮鼓晨鍾(大結局)(2 / 3)

“不敢,不敢,奴婢恭賀殿下凱旋而歸。”劉和久在帝側,哪會不清楚李貞的性子,哪敢在李貞麵前擺架子,忙不迭地退後一步,躬身賠笑道:“殿下,您可算是回來了,陛下這些天可是一直在念叨著您,每日裏皆是扳著手指算您的歸程呢。”

“父皇身體如何?”李貞邊往宮門裏走,邊似隨意地問了一句。

“陛下龍體稍有微癢,肖醫正剛開了藥方,理應無大礙。”劉和巴紮了下眼鏡,話裏有話地回答了一句。

劉和說得雖含糊,可李貞一聽就懂了——“理應”無大礙之意就是在說李世民的病情隻怕是不太成了,盡管李貞對此早有思想準備,可乍一聽到此消息,心頭還是不免猛地一沉,臉色變了變,也不再多言,快步向勤政殿行了去,方才一進大殿之門,入眼就見李世民正躺在胡床上,麵容清瘦,臉色極為蒼白,心頭一疼,忙不迭地搶上前去,一頭跪倒在地,磕著頭,哽咽地道:“父皇,兒臣回來了。”

“好,好,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好孩子,快,快起來,來讓朕好生瞧瞧。”李世民一見到李貞進了殿,心情激動之下,也不知哪來的力氣,沒用人扶,竟自坐直了身子,笑容滿麵地招了招手,示意李貞靠上前來。

“父皇……”望著李世民那憔悴的臉容,再一想起二十餘年來的父子之情,李貞不禁淒然淚下,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癡兒,哭個甚,朕這不是好好的麼。”李世民見李貞如此動感情,心頭不禁湧起了一股子舔犢之情,伸手拍了拍李貞厚實的肩頭,笑嗬嗬地道:“朕都知道了,爾這一仗打得好,算是幫朕複了仇,能居安思危,以夷製夷則更是大佳,朕很是欣慰,得子如此,朕無憾矣!”

“父皇過譽了,此仗能順遂,乃托父皇之宏恩,皆三軍將士用命之故,兒臣不敢自居其功。”李貞謙遜地躬身回答了一句。

“嗯,好,好,好,不說這個了。”李世民說到這兒,略一停頓,突地麵色一肅道:“朕這些日子困於床榻,已無力政務,爾既歸來,朕也就可以放心了,朕已選好了良辰,十月十八傳位於爾,望爾能戒驕戒躁,保我大唐之萬世永昌,爾可能辦到否?”

“父皇,此事萬萬不可,您老龍體尚安康,些許小癢數日便可痊愈,兒臣願為父皇打理朝政,求您收回成命。”李貞顯然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如此說法,登時大吃了一驚,忙不迭地跪倒在地,磕著頭勸諫道。

“癡兒不必如此,朕的身體朕自己知道,苟延殘喘罷了,能拖一日便算一日罷。”李世民豪氣地一揮手道:“朕已是暮鼓,爾卻是晨鍾,大唐之江山交付於爾,朕放心得很,爾不必作小兒女態,是朕的兒子,就該拿出些霸氣來,莫失了朕望!”

“父皇厚愛,兒臣自當勵精圖治,為我大唐之繁榮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一聽自家老子如此說法,一股子豪情立馬在李貞心頭湧起,自是不再矯情,抬起了頭來,目光炯然地看著李世民,慷聲答道。

“爾之才能朕信得過,朕隻有一言相告,須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君者須心有百姓,時時不忘,事事不忘,方可保得永昌,這些道理爾自是知曉,朕也就不再多說了,朕這一輩子最足自豪的便是有了爾這麼個兒子,至於其餘,唉……”李世民一想起諸王的勾當,心頭不禁為之一黯,話便說不下去了。

說起諸王的命運,李貞也不知該說啥才好了——老爺子所生的十四個兒子裏,李寬、李囂、李簡三個早夭,李治死於非命,廢太子李承乾、齊王李佑、吳王李恪、魏王李泰、蜀王李愔先後起兵謀逆,剩下的趙王李福、曹王李明年歲尚幼,而稍長一些的蔣王李惲是個渾人,既無才也無德,早早就蕃去了,基本上就沒回過京師,算來算去,除了李貞之外,也就隻有紀王李慎身上沒出過大岔子,這等事情落到誰頭上都是件鬧心的事情,更別說一向以英明神武著稱的李世民了。

“貞兒啊,國祚托付於爾,朕自可放心,隻是,唔,隻是,唉,你那幾位不成器的兄長朕實不知該拿他們如何才好,貞兒看這事該如何個了局?”李世民見李貞半晌不說話,無奈地搖了搖頭,苦澀而又地開了口。

諸王自中秋之變後,皆已被幽禁在了大明宮中,成了階下之囚,隻不過李世民卻始終不曾下令對諸王的罪孽進行懲處,其中的意味李貞心頭自是有數,左右不過是老爺子舍不得已不多的兒子再遭殺戮罷了,可又怕李貞對此不滿,索性就裝糊塗地拖了下來,這會兒當著李貞之麵提起此事,雖不曾明言為諸王求情,可話裏卻明擺著便是這麼個意思。

對於這幫子狗屁兄長,李貞向無好感,也向來提防得緊,若是從皇位安全的角度來說,自然是除掉了省事,然則麵對著老爺子求肯的目光,這等話李貞實是說不出口,再一想,諸王的勢力皆已被徹底鏟除,就算他們想要接著鬧,也沒了鬧的本錢,當然了,就算他們將來還要再鬧,李貞也不放在心上,反倒是個借機斬草除根的大好機會,既然如此,李貞倒也不會因此事而傷了老爺子的心,這便略一沉吟道:“父皇明鑒,兒臣以為諸位哥哥雖是有錯,然,既已受了懲處,在兒臣看來,定會就此悔過,隻是此錯太大,貿然開釋恐傷諸臣工之心,不若就安置於各自王府中,著羽林軍嚴加看管便好,此兒臣之愚見耳,望父皇聖斷。”

李世民原本擔心李貞會窮追諸王之罪,此時見李貞主動為諸王開脫,僅僅隻是幽禁各自王府便算了結,心情登時為之一鬆,欣慰地點了點頭道:“朕既要傳位於爾,這個家便該由爾來當,爾既覺得妥當,那就依爾之意去辦好了,唔,待十八之後,爾自行處理罷,朕就不再過問了。”

“是,兒臣遵旨。”李貞倒也沒推辭,躬身應了諾。

李世民見李貞答應了,自是開心得很,笑嗬嗬地點了點頭,可接著眉頭又皺了起來,猶豫了半晌之後,這才開口道:“貞兒,朕尚有一事要爾應承,隻是……”

“父皇,您有事盡管吩咐,為父皇分憂乃兒臣分內之事。”李貞見狀,心頭疑雲大起,不過臉上卻依舊平淡得很。

“貞兒啊,朕總角之交不多,唯輔機一人耳,朕說過要保其滿門榮華富貴,今朕已老,恐難再照看於其,爾可願幫朕多加看顧?”李世民深深地看了李貞一眼,滿是期盼之色地出言問道。

果然是這個問題!李貞作為穿越眾,自是清楚來自的那個時空裏,李世民也曾對繼位的李治說過同樣的話,先前李世民在遲疑之際,李貞便隱隱猜到了李世民將要說的話,心情不免有些子複雜了起來,略一思索,點頭回道:“父皇有此心願,兒臣自當保司徒大人滿門富貴,請父皇放心。”

李貞這話答得雖爽快,可內裏其實還是留下了個尾巴——保其富貴,而非榮華,其意思就是在說自己不會去傷害長孫無忌的性命,讓其當個富家翁,卻絕不可能似如今這般讓其手握朝政大權,這話李世民自然聽得懂,可也不好說些甚子,畢竟李貞打小了起便是個極有主見之人,他若決定的事情,旁人很難改變之,李世民自忖也做不到,再者,這個家既然要交給李貞做主,他自然要用自己的人,所謂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這個道理,此時見李貞答應保證不傷害長孫無忌,也算是對自己與長孫無忌的君臣際遇有了個交待,李世民也不想太過為難李貞,這便默默地點了點頭,算是同意了李貞的話。

“那好,朕相信爾能為朕辦妥諸事,時候不早了,爾趕了一路,早些回宮休息去罷,明日起,朝堂政務就由爾打理了,爾須多加費心才是,去罷。”李世民該交待的話都已交待完了,心事一了,原本激蕩的心情這麼一平複,整個人的精神立馬有些子不濟了起來,靠回到了榻上,吃力地擺了擺手,示意李貞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