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人說,遇到一個好教師,能改變你的選擇;遇到一所好學校,能改變你的生活。而福安學校的延生就讓許多孩子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這無疑更是一種靈魂的感召。
福安學校七年級曾有一位算得上全校最差的後進生,行為習慣差,學習基礎差,為轉變這一位學生的行為習慣與觀念,讓這一位充滿了自暴自棄的叛逆思想的學生去學會“享受學習”,享受自己的人生,張浩權校長主動擔任了他的德育導師,時時處處關心他,就是到北京出差時還專門在機場挑了一本《鋼鐵大王-卡內基傳》贈給這個學生,幾個月來,這個學生變化明顯,行為有了明顯的改觀。他在作文中把張浩權校長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還把自己在勞動技能課中的作品送給了校長,同時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在班級舉行的詩歌朗誦比賽上,好多同學不敢上台,他卻兩次要求上台朗誦……
還有一位女學生被原所在學校勸轉後,一直找不到接收學校,來到福安學校後由於對家長教育方式不滿曾兩次離家出走。得知這一情況後,從學校領導、班主任到科任教師在想方設法去尋找這兩位學生的同時又跟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教訓。如今,當這一位學生重新回到福安學校的校園,重新開始息的生活時,看著自己安心學習的孩子,這位學生的家長心裏更是感慨與安慰,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認為不爭氣的孩子,這所學校是那麼的尊重與愛護,而無形之中福安學校的理念也已滲透到了孩子家長的心中--這樣的事例在福安學校並不少見,由於福安學校地處龍崗區中心城西區,學生來源複雜,存在各種學習障礙的學生多達三分之一,而在福安學校的執教者的內心之中卻埋藏著一個堅定的信念:“這裏沒有差生。”
培養人、引導人、鼓舞人、感染人並感動自己、感動生命已成為這一群教育工作者所享受的快樂,所以在福安學校每一個學生都是被培養、引導、鼓舞和感染的對象,也都是他們感動自己、感動生命的對象。為給每一個在福安學校的孩子都擁有最美的九年,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高標準、高質量的義務教育,福安學校的執教者們特別加強了對孩子個體的關注,加強了個案的管理,而為把這一項工作長期有效地貫徹下去,他們更把其形成了製度,實行了德育導師責任製,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從製度上保證全員育人,使每一個學生,特別是使思想、行為、學習發展較慢的學生得到特別的關愛,取得更大的進步,從而推動優良校風的形成與發展。雖然福安學校的執教者們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因為是“享受”,福安學校的教師早已拋卻所有的功利目的,做到目中有人,心中裝著學生;為學生的發展與未來著想,把“育人”放在首位。因為是“享受”,福安學校的教師變“厭教”為“樂教”,不斷地鑽研探究,從而形成教學個性和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