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什麼樣的出家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呢?《西遊記》裏麵真正的出家人該是什麼樣子呢?
依據《西遊記》裏麵給出的間接描述,總結出來,真正的出家人應該具備如下的一些特征:
首先,要有真正的信仰。出家是為了修行,還是為了衣食?兩種不同的目標會導致出家人行為的巨大差異。“賴佛穿衣,指佛吃飯”的和尚,不會去真正地修行。唐僧出家是為了修行,當然不是這樣的人。即便出家是為了修行,也要看修行的理想:是為了修煉法術,尋求長生不老;還是為了自身的覺悟,為了利益眾生,回報社會。小兒國裏麵的國丈的確也修煉成仙,但是危害他人,所以就是妖仙,修成了妖怪。從這點看,唐僧四人的修行目的都是正確的:唐僧出家是為了修行,修行是為了成佛,也是為了能取回真經,教導社會。悟空、八戒和沙和尚,也都是修煉成仙的仙人,認識到從前修行的不正確,為了達到真正圓滿的修行結果,又重新跟隨唐僧,學習佛道。他們是真正的出家人。
其次,出家與否,要看對出家的戒律是否認真地奉行。舉一個例子:唐僧師徒,包括最貪嘴的八戒,都是堅定的素食者。八戒在高老莊,用高員外的話講:“一頓飯要吃三五鬥米,早餐也要百十個燒餅,幸好還吃齋素……”悟空也是如此,在降伏九頭龍怪的時候,請二郎神助戰,恰好二郎神打獵歸來,安排盛宴,悟空說:“……自做和尚,都是齋戒,動葷不便。”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規矩,還想著“羊酒果盤”,又吃肉又喝酒,就和出家人相去甚遠了。
出家與否,還要看“心”是否出家,而不是身體是否出家。“心”出家,就是放下世俗的一切,舍棄家庭、地位和財富,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修行的理想。唐僧放下了自己在現實社會的聲譽、地位和家庭,隻帶著自己的理想上路。悟空追隨唐僧,放棄了自己“曆代馳名第一妖”齊天大聖的身份,做了佛門輩分最低微的一個小行者。真正的出家,就是舍棄了對物質的追求、舍棄身體的享受、舍棄對家庭的留戀。唐僧在西行路上,戰勝了多少家庭、美色、財富的誘惑,才能最終到達西方境界。相比之下,觀音禪院裏麵貪圖財富的老少和尚、敕建寶林寺裏麵隻關注香火錢的僧官,就是一群庸和尚、無作為的假出家人。
出家的目的是為了修行,修行就是要和自己作戰,破除固有的陋習,提高自身:唐僧要通過修行,來克服自身軟弱的性格。一路上悟空多次直言犯上,批評師父“不像出家人”,提醒唐僧“出家人餐風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其實悟空在修行過程中,也麵臨著自我突破,也要破除自己的自大、傲慢、嗔怒和暴力的固有心理。修行還要修煉智慧,破除迷信:唐僧要破除的,是自己對偶像的盲目崇拜,從盲目跪拜黃眉怪變化的小雷音寺,落入妖魔陷阱的經曆裏麵反思,學習用智慧來判斷事物。唐僧倒是應該好好看看悟空是怎麼做的:悟空從不盲目崇拜,凡事經過思考、判斷,經過火眼金睛的辨別才做結論。悟空在敕建寶林寺,就指著佛像大罵:“你本是泥塑的金裝假象,內裏全無感應,一頓棍打碎金身,教你還泥土本相。”如同當年的黃檗禪師,證道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倒了佛像,堆在殿上燒火。悟空見到黃眉怪裝扮的佛,先是不跪,後是不拜,仔細觀看佛祖,看出是假,雙手掄棒,上前便打。悟空能識破妖怪伎倆,就是源於悟空對佛像的不迷信。
《西遊記》通過對形形色色出家人的描寫,告訴讀者:出家人未必是真正的出家人,“心”出家才是真正的出家。寺院庵觀未必是真正的隆重莊嚴,不要盲目迷信出家人,更不要盲目崇拜偶像。真正的出家人,是像唐僧師徒一樣,堅守戒律,奉行信念,默默認真踐行、修煉內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