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應雲無住生其心 (1)(2 / 2)

唐僧駕雲還沒有玩夠,八大金剛奉旨按下風頭,把唐僧四人,連馬帶經,推落到地上。唐僧認為自己已經是仙人了,落在地上,感到很不自在,又習慣性地吃驚了。八戒自打到了靈山,說話就非常注意措辭,現在已經學會用成語了,拍著手大笑說:“好呀!好呀!這正是要快得遲呀!”沙和尚還是像來時一樣習慣和稀泥,說:“好呀!好呀!我們走得太快,這是讓我們休息休息呀!”唐僧說:“別老呀、呀的,我怎麼又聽見了水響,你們看看這是什麼地方?”沙和尚轉頭四望。悟空說:“聽見水響,那就是到了沙和尚他外公家了。”八戒說:“他外公家是流沙河。”沙和尚忙說:“不是,不是。我外公家不在水上。我也不是在外公家長大的。再說這裏也不是流沙河,這裏是通天河。”

四人正在議論,當初渡他們過河的那個大白癩頭黿又出現了。看見是老熟人又來做擺渡,四人分外高興。唐僧麵佛之後,內心沉穩,就不愛多說話了,也隻是寒暄幾句。老黿無利不起早,幾年前渡唐僧過河,曾求讓唐僧向佛祖帶話,問問自己的年壽。走到河中間,問起這件事,聽說沒辦成,老黿本來脾氣就不好,眼看多年的等待落空了,來了個王八翻身,把四人連經帶馬全丟到水裏,自己徑直回家生氣去了。

好在唐僧已經脫胎換骨,再也不像上次了:上一次在這裏落水,悟空問八戒:“師父怎麼樣了?”八戒說:“師父姓‘陳’叫‘到底’了。”這一次悟空笑嘻嘻駕著唐僧出離水麵,低空飛行。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更精通水性,自然無憂。

人倒是沒事,隻是經書全被打濕。四人趕緊把寶貝經書打開,在岩石上曬經。好在太陽高照,一會兒就曬幹了。收拾經卷,不小心經卷被沾在石頭上,破損了幾卷,至此經書不全。唐僧懊悔不迭,覺得自己太不小心了。悟空勸道:“師父,不是這個理兒。天地本來就是不全的,經書不全,也是對應天地呀。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唐僧這才稍微釋懷。河邊的老鄉認出了他們,都說取經的聖人又回來了,滿村子的人都跑過來行禮跪拜,唐僧忙又恢複了玉樹臨風的風度。

千辛萬苦得來的經書,變得殘缺不全,破壞了小說圓滿的結局,吳承恩是不是心態不健康呀,非要掃讀者的興?當然他是有寓意的,他是在說一個道理,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他不敢明說的觀點:不要迷信經書。佛經殘缺,表明文字的“經”本身是不完整的,是“有漏”的,而佛道是無漏的,圓融的,那麼讀經誦經,就不能成佛,換句話說,你要想證道成佛,讀經是沒有用的。這樣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他當然不敢明說,他也怕呀,怕所有廟裏念經的和尚過來打他。不過就算和尚們不打他,他的觀點也沒什麼人會相信,因為太反傳統了。但是我要說,他的觀點是合乎邏輯,經得起推敲的,別忘了唐僧取回的這些經,用途是什麼?是為了勸化眾生,度惡成善,而不是為成佛的。行善和成佛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呢!唐僧成佛也不是看經看來的,是靠自己的艱苦修行實踐得來的。再者,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所以人們才希望去佛的國土。那麼用這個世界的語言、文字書寫的“經”,也是不完整、不圓融的。所以要奉勸那些迷信經書、單純誦經的人一句:念經而不修“行”、不修內在的智慧,是不能得到最圓滿的結果的。

白字佛經和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