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讓價格鎖喉嚨(1 / 2)

李然軍所在的縣是北方有名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出產的滑子菇大多都出口日本、南韓等國家。全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農戶經種滑子菇。

抓住地域空隙 巧補空白市場

前幾年,李然軍從農業局科研所辭職後,辦起了食用菌—滑子菇二級菌苗廠,專門為那些種滑子菇的農戶提供菌苗。在此之前二級菌苗都是從外地購進來的,每瓶高達20多元,又因長途運輸,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農戶們對此怨而無法。有的農戶因菌苗感染,常導致全年的辛苦白費了。李然軍從事食用菌研究多年,他正是看好這一市場,才毅然決定下海經商的。

嫁接二級菌苗實際上並不太難,需要兩間無菌室,配合高錳酸鉀等一些原料,就可以完成了:楊然軍從外地購來的一級菌苗,每瓶隻有30多元,可以嫁接二級菌苗10瓶,也就是說,每售一瓶二級菌苗可獲純利15元。

為了贏得農戶們的信心,需要著力開拓臨近市場。第一年,他采取了賒一半的方法。植菇的農戶隻需付一半的菌苗錢就可以試種,另一半等到銷售產品的時候再給。這種做法頗受人們歡迎。另外他還對試種的用戶在接種、裝盤過程中出現的異常問題,諸如感染、開傘等,進行免費現場指導。不像從外地購來的菌苗,人家收完錢,就啥事也不管了:到了秋後,試種他菌苗的農戶大都獲得了大豐收,他們產出的滑子菇,不但個頭勻稱,色澤鮮嫩,而且每盤產量都達到三斤以上,還賣出每斤1.2元的好價錢。很快李然軍就成為當地有名的菌苗專家,他當年也收獲純利2萬多元。

第二年,他又擴大生產規模,把接菌量擴大了3倍。到他這裏買菌苗的絡繹不絕,他生產的菌苗依然供不應求。他對自己的決策頗為得意,照這個速度下去,他覺得自己用不了幾年就發大財了。這一年他幾乎囊括該縣三分之一的二級菌苗市場,純收入10萬。

盲目貪圖暴利 市場“蛋糕”被瓜分

第三年,他又把菌苗的產量擴大了一倍,就在他沾沾自喜準備坐享其成的時侯,他的菌苗剛銷售不久,就出現明顯的滯銷現象,價格被迫一降再降。原來一些種菇大戶看到李然軍培植二級菌苗很賺錢,便立刻改行也跟著培植起二級菌苗來。由於他們的加入,使這塊本來就不太大的市場供過於求,從而導致競爭日趨激烈。眼看著育菌期快要結束了,李然軍還有一半的菌苗沒有賣完。麵對著堆積如山的菌苗瓶,他心急如焚。菌苗在瓶內放時間長了,容易感染不說,今年若用不上,明年就徹底報廢,連瓶子都不能再用了。為了爭奪剩下的有限的農戶,李然軍與其它的菌苗廠打起了價格戰,每瓶的價格由20元降到15元,又從15元降到12元,最後到了10元。準備購菌苗的農戶也從中看到了“苗頭”。他們在幾家菌苗廠之間觀望,遲遲不肯購買。價格降了等著再降。最後,竟然降到3元一瓶的跳樓價。可是盡管如此,李然軍仍有四千多瓶沒有買掉,這一年,他虧進去兩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