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民主的第一個誤區——剛才鄢老師點了一下,因為他講的是素質,沒有集中來講——我想第一個誤區就是民主的素質論。所謂民主素質論,2011年年底的時候,我估計大家看到韓寒的三篇文章,《談革命》,《論民主》,《要自由》他在《談革命》之中提到了一個觀點,他說中國人現在的素質比較低,他提出這個觀點還是很明確的。他甚至用中國人還有很多人不太善於用遠光燈,經常不該用的時候用,結果影響了對麵來人的視野這樣的例子。他說很多中國人素質不行,素質不行怎麼進行民主,這樣會亂。這個確實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政府官員也在談論的事情,說中國人的素質太低,不適合搞民主。
我們農村的選舉,大家知道村主任選舉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我們在農村搞直接選舉,已經搞了多少年?將近30年!我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我相信大家也有不少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大家要客觀承認的是中國農村人整體的文化素質肯定是要比城市人低,這個不可否認。但是既然說不能在素質低的地方搞民主,為什麼你在中國民主文化素質最低的地方率先搞基層民主,並且搞了30年?為什麼不選擇在中國文化素質最高的地方,例如北京、上海、武漢,為什麼不選擇在這些地方搞基層民主呢?
另外,前段時間在鳳凰和章立凡老師對談的時候,我說民主其實就是一個規則,它不高深,就像已去世的蔡定劍老師說的,民主就是一個生活方式,就是大家運用這個規則,就是少數服從多數,避免多數對少數人的暴政,利用這樣的規則管理好自己相關的事務和公共事務。比如投票,比如今天華中科技大學校學生會選學生會主席,這裏麵需要什麼素質嗎?同學知道誰是誰,知道平時誰為學生活動付出比較多,領導能力強又願意為大家做事的人肯定當選,相信大家在學校裏麵也投票選過自己院係的學生會主席和幹部,大家肯定都選過,你覺得很高深嗎?
同樣的道理,選一個鄉長和鎮長也沒有什麼高深的,就看這個人曾經為這個縣做了哪些事情,他做的這些事情是不是靠譜,這些東西也不高深。在20世紀40年代的時候,陝甘寧邊區很窮,更談不上教育,80%、90%的農民連大字都不識一個,但是當時一樣搞民主。因為農民不識字,又怕人家不認識,就讓每一個候選人站在台上,背靠著群眾,在每個人的後麵放一個碗,他們用黃豆或者蠶豆計票。投票開始之後,你要選誰就投一顆黃豆在他的碗裏麵,誰得的黃豆多,誰就獲勝。最後黃豆還可以拿回家吃,這是多麼簡單和生活化的一件事情。
鳳凰網的王衝總監,在幾年之前,在奧巴馬當政之前,他到美國參觀訪問。奧巴馬當時還沒有上台,正在競選,王衝老師那個時候就跟奧巴馬有一個接觸。奧巴馬也是很辛苦的,全國各地各個州拉選票,但是奧巴馬照樣很友好地跟王衝老師交流和合影留念。他後來寫了《選票的背後》,其中說選票就是政客對於人民的承諾,人民可以用選票把政客選上台,也可以把他選下台。這就是選票背後的秘密,就是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民主素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