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官不聊生”官員伸手受賄必被抓(1 / 1)

楊佩昌:德國的企業經營環境特別理想,幾乎沒有任何行政幹預。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在中國注冊一個企業,需要批準嗎?每一個人都說需要批準,但在德國不叫批準,叫備案。在德國成立一個企業,隻需要起草一個公司章程以及股東協議,幾個人簽字交到法院工商注冊廳就可以。也可以不用當麵交,把信封直接投進法院門口的郵箱,7天之後他一定會把注冊通知書給你。如果不給你,你可以找他麻煩,注冊廳工作人員的工作就有危險了。

所以在德國辦企業,網上下載一份章程,幾個人簽字就可以了。可以有資金,也可以沒有資金。有資金,你跟客戶打交道,人家會更信任你;沒有資金,可能別人不太信任你,就這麼簡單。

德國公司經營中唯一必須打交道的是財政局。財政局管稅收、公安、消防、衛生。德國沒有城管,發改委、商業局這些機構是不允許來找企業的。警察必須在獲得確鑿的證據並且有搜查令的時候,才可以進入一個企業。如果一個警察沒有前麵兩個前提,沒有受到邀請擅自到企業來,就是違法。但是德國政府也有政府的厲害,如果企業不繳稅,負責人麵臨的風險非常大,有可能被罰款,也有可能坐牢,依具體數額而定。更大的風險在於,隻要你逃稅漏稅,你一生的信譽記錄就徹底完蛋。以後你去哪個企業上班、工作都有難度,想自己創業也貸不了款。你不能自己創業,也不能找工作,怎麼辦?隻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在家裏吃養老保險。德國犯了錯誤的人也還是有保險,這個權利是不會被剝奪的。

德國是一個官不聊生的國家。你要想當官,首先,你的權利是有限的;其次,你的手不能伸進人民腰包,隻要一伸出來,必被抓。

舉幾個例子。德國聯邦銀行行長有一次到奧地利休假,旅館老板一聽說德國央行行長來了,要討好一下,就讓他免費住旅館。行長就動心了,免費住了,但這件事被記者知道了,記者一報道,他不得不辭掉央行行長的職務。免費住兩個晚上旅館,丟掉了行長職務。

還有一個例子,曾經的德國經濟部長莫勒曼,他小舅子做產品推銷。在德國,允許政治官員給企業家推銷。他用信箋紙寫了一封推薦信,結果被媒體知道了,他就辭職了。為什麼?第一,你占用經濟部的信箋紙,這也是國有資產,你不能拿群眾一針一線;第二,你用經濟部的信箋紙,涉嫌用經濟部的信譽給小舅子做擔保。兩大罪名出來,德國經濟部部長就辭職了。

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請客吃飯,媒體就登出來——默克爾請企業家吃飯。馬上有人質疑總理是不是用公款請客?默克爾就慌了,趕緊把發票貼在網上,說這個是我自己掏的錢,媒體才善罷甘休。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有一次坐飛機去一個國家訪問,老婆隨行。媒體說,你帶夫人訪問是占用國家便宜,於是他乖乖為夫人交了3700歐元的費用,這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數字。因為他一生結婚三次,離婚兩次,每一次離婚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在德國結婚,女方占很大便宜,隻要結了婚就可以坐等配偶的一半財產。他離了兩次婚,以至於窮到隻能開老掉牙的大眾牌私家車,住兩居室的房間,沒有警衛保衛。這是我看到的德國政府官員。

由於德國的政府官員非常廉潔,以至於在經濟這塊大蛋糕上,政府官員幾乎分不到什麼。那稅收都用來幹什麼呢?我做過研究,德國財政收入的35%被用來補貼社會保險、農業、食品;再加上對其他一些弱勢行業的扶持,包括對個人的補助,這個比例達到55%。也就是說,財政收入的55%直接用到民生上。大約20%用於教育,約20%用於國防、外交。除去這幾項,剩下不到10%,才是公務員開支。這個國家沒有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公款用車,用車的隻是有限的幾個人——正部長級別的才能用車,副部長級別沒有車,而且用車也必須是在工作期間,下班之後就不能用了。由於官員普遍廉潔,國民收入沒有被過分地浪費掉,這也是德國民富國強的一個原因。

德國也有一些市長,下了班之後還要打第二份工,這個是事實。我認識一個市長,他原來是做出版業的,後來競選市長,選上了之後他度日如年,因為和他做出版的時候相比,收入差距太大了。一次我帶一個專家拜訪他的時候,這個專家說他的書能賣400萬冊,這個市長羨慕得不得了,說等任期結束還是去幹出版。可見,德國政府官員沒有任何油水。

一個國家的國民收入就是一個蛋糕,這個蛋糕政府切得越少,人民的利益就越大。如果德國的經濟體製保障了自由競爭,政府很少幹預,企業就會有更大活力,經濟就更加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