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這三個評分標準,以下可以列舉一些假設做出想象,從而鍛煉並進行自我思維能力的評判。
例題一,假設在2050年,科學家發明一種能使人不需要睡眠的藥丸。這種藥丸非常流行,以至於每個人都在服用,這會引起什麼後果?
答案可以是:不需要鬧鍾了;再也聽不到打鼾聲了;人們由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五餐,肥胖者越來越多;娛樂業、旅遊業能從中得益了;家具商店生產清淡多了--床和床墊的銷量大大減少:音樂家不必再考慮寫搖藍曲了;起催眠作用的簡單的童話不需要了:無所事事的煩悶增多了;食品商店的營業額大大增加;城市裏到處都設有照明燈,使黑夜如白晝,用電量超負荷;嬰兒的啼哭聲將大大增加;“夢”這個詞彙的含義要轉化;閑散社會學的研究越來越得到社會學家的重視;夫妻間溫存機會減少,離婚率增高;科學家將發明出“美夢機”來滿足人們想做美夢的願望;失業人數急劇增多;人的平均壽命降低:一些人的記憶力喪失,精神萎靡,出現幻覺,如夢遊者一般:犯罪事件隨之增多;最終,法律規定,不準生產此種藥丸,發明這種藥丸的科學家流放他鄉。等等。
例題二,船不再是在水麵上航行,那麼,它會在哪裏呢?
答案可以是:擱在沙灘上;在造船廠的船塢上:陳列在博物館內;沉在水底;在太空中(宇宙飛船);在圖畫上:在商店裏(各種工藝晶);在玩具廠裏(各種玩具船):在孩子手中(船的模型):在我們腦海中(想像中的船):刻在紀念碑上;在幼兒園手工架上(折紙船);在餐桌上;在舞台上、屏幕、熒幕上;在人們嘴裏(船型冰淇淋):在婦女們身上(有船的圖案的服飾);在詩人的詩句中;在海市蜃樓中;在文學作品中;在幻覺中;在鏡子裏;在奶油蛋糕上;在陸地建築中。等等。
例題三,外星人向地球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這顆衛星同月亮一樣大,而且和月亮運行在同一條軌道上。從此,兩個月亮一前一後圍繞著地球轉,後果如何?
潮漲潮落的規律改變了;許多歌曲的歌詞需要修改;大多數的人造衛星的正常運轉將受到影響;花前月下談戀愛的人更多了:在荒野夜行比以前方便得多了:地球外文明終於被證實了:星球大戰很可能從科學幻想變為現實;晚上天空更亮了;許多星星憑肉眼看不到了;關於有兩個月亮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將源源不斷地出現;戀人的山盟海誓將以此為證;曆法需要重新修訂。
通過這些練習,不難發現“假想法”確實是培養想像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人們加強這方麵的思維訓練,對於突破習慣性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是非常必要的。
濃縮的就是精華
竭力去減輕自己的工作負荷,不見得是什麼壞事情,其實很多創新的起點就來自於自己努力減輕工作負荷的“偷懶”想法。
在西歐國家,有專門為各大公司、學校、醫院等公職人員提供早餐的便捷飲食公司,在這些公司開設的餐廳裏,總有許多刀叉和湯匙根本就不用洗。因為在一般餐廳裏,習慣的做法是顧客在吃飯之前總是先將整套餐具拿好,然後再挑選他喜歡吃的食品。由於在還未看到吃哪些點心之前,顧客還不知道要用什麼餐具。因此,在整套餐具中,有些餐具從頭到尾一次也沒被用過,但最後還是被一並送去做無謂的洗滌處理。
當凱爾就職於這樣一家公司時,他發現了這個現象後,於是很簡單地把服務次序顛倒了一下,即讓顧客先拿自己喜歡吃的食品,然後再按需要去拿餐具。於是,這些餐具被最經濟地使用著,省去了洗滌工人好多時間。這就是“偷懶”的想法帶來的效益。
人們每天忙於為生計奔波,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那些“長篇大論”,這時,壓縮的經典就應運而生了。世界上有許多長篇巨著,幾十萬字甚至幾百萬字,人們需要了解它的內容,但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如願以償,造成了遺憾。於是,有人就想到了是否能把長篇巨著的內容縮減一下,保留原有的框架,去掉“水分”,縮減成人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了解、掌握長篇巨著的最基本內容的小冊子,這樣就為讀者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現代生活節奏中,人們可以以最少的時間閱讀到經典巨著的精華,“濃縮”再次為人們帶來了效益。
微型計算機,也是因為“縮減”思考而成型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體積十分龐大,相當於一個籃球場那麼大,它的原件也都是用電子管製成的,耗費的能源又多。人們經過不管的“濃縮”,將晶體管代替了電子管,屢次的配件更替,直到現在電子計算機的體積變成了一個小盒子那麼大。
“濃縮”思考法的運用是極其廣泛的。細細思考一下自己周圍的一切,我們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運用這種“濃縮”原理,通過自己的“濃縮”的思考,新的創造也就會自然地產生。
高效地綜合發掘
一些難題出現後,而我們又不具備傳統的解決方法的條件時,一些帶有革命性的創新活動往往就在此產生。
日本南極探險隊第一次準備在南極過冬,當時南極越冬隊隊員早在設法用輸送船把汽油運到越冬基地。因為是初到南極過冬,實地操作時才發現輸送管的長度根本不夠,又沒有備用的管子。這下所有的隊員都呆住了,不知該如何辦才好。
這時,隊長西堀榮三郎突然提出了一個很奇特的設想,他說:我們用冰來做管子吧!”
他的這個設想當然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因為南極非常冷,水在碰到外界空氣的瞬間就會變成冰.但問題的關鍵是怎樣使冰形成管狀,而且在中途不會斷裂。
西堀隊長很快又有了靈感:“我們不是有醫療用的繃帶嗎?就把它纏在鐵管上,上麵再淋上水讓它結冰,然後拔出鐵管,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嗎?用這種方法做冰管子,再把它們一截一截連接起來,要多長就有多長。”
在西堀隊長的整個構想中,首先是找出冰管來代替輸油管,其次是將繃帶的機能由包紮傷口轉為包裹鐵管。
西堀隊長的聰明在於通過已知的東西作媒介,將毫無關連的、不相同的知識要素結合起來,也就是攝取各種事物的長處,把它們綜合在一起,再製造出新產品。運用這種方法,使他打開了未知世界的門扉,使自己潛在的創造力得到了發揮,這樣,越冬輸油管的難題就得到了解決。
西堀隊長運用的方法,就叫綜攝法。綜攝法就是在進行創新活動過程中所運用的思考方法之一。這種思考方法產生於麻省理工學院,由該學院的教授康頓先生在1952年首次提出。
人類的知識已龐大到驚人的地步,這就驅使人們去開發各種高效率的利用知識的方法。高效地綜合發掘的思考方法,旨在開發人的潛在創造力。
由點到線地思維
對問題進行思考時,可以針對問題提出所要實現的目標,然後對這個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日本創造學家中山正和教授根據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理論,把人的思考分成“點的思考”和“線的思考”。通過聯想、類比等方法來搜索平時積累起來的“點的思考”,再經過重新組合,把它們連結成“線的思考”。這樣,就會湧現大量新的創造性設想,從而獲得新的發明成果。這種方法由中山正和教授發明,叫做中山正和法,簡稱NM法。
現在非常普及的洗衣機,就是運用了上述的NM法而發明出來的。運用NM法時,不是先去設想具體的結構,而是要把發明的對象先抽象化,找出能反映發明對象的本質,或者找出要發明的對象所要達到的目標的一些關鍵詞。
例如洗衣機,第一步,我們首先要找到它能洗東西的“洗”一詞,洗得清潔的“清潔”一詞,使用安全的“安全”一詞等等,這些詞就稱為關鍵詞。關鍵詞一般可以選擇四至五個。
第二步,從這些關鍵詞中選出一個,如“洗”詞,圍繞這個關鍵詞,通過聯想、類比等手段,進行思維擴散,或者說思維發散,來突破舊有洗衣服的概念。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各種各樣的洗滌方法列舉出來,如擦板搓洗,刷子刷洗,棒槌敲打,河中漂洗,流水衝洗等各種洗滌的方法。然後將這些方法進行集中,找出各種方法的共同的實質性的東西,也就是說對各種方法進行本質的研究。在上述的各種方法中,最本質的是通過加速水的流動,將粘附在衣服上的汙物衝刷掉。擦板搓洗、棒槌敲打的實質就是加速濕衣物縫隙中的水的流動速度,從而讓水衝掉衣物上的汙物。河中漂洗、流水衝洗等方法,隻不過是更明顯地表現出是由於加速水的流動而來清潔衣物。
第三步,應用類比的手段,設想出各種可以加速水的流動的機構,這裏同樣需要應用擴散思維,充分發揮想象力,找出加速水流速度的機構,如泵、轉盤甩水、噴嘴甩水、超聲波發生器等等。然後根據價值觀以及現有技術條件等方麵的可行性評價,從中選擇最經濟可行的設計方案。如用轉盤甩水的結構,既經濟又簡單,比較適用於小型的家用洗衣機。但超聲波發生器,價格昂貴,功率又太小,可以用在精密儀器的洗滌上,不適應家用洗衣機。就是經過這樣的篩選,選中了轉盤甩水結構。正是這種思考模式,促成了洗衣機的出現。
如果用像上述這樣的步驟得出的結果,仍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那就可以另選一個關鍵詞,再用同樣的步驟重新尋找設計洗衣機的新方案。也可以另選幾個關鍵詞,找出幾個方案,進行比較後,再選出最佳的設計方案。
這種利用點和線新結合的思考方法應用廣泛,它可以用於教育、文藝等領域中。如在上課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找出有關的“關鍵點”,或者說找到課文的“眼”,然後就根據這個“眼”進行聯想發散,列出表達和接通這個“眼”的其他線索,再從中找到一條最好的線索。教師可以利用NM法組織教學,也可以在備課時,運用NM法尋找課堂結構設計的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