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他無奈地說:“長官,我可以試一下用引擎減速,但如果那樣的話,到那邊後,這輛車就徹底損壞了。”我考慮了一會兒,問道:“普列,那樣的話,你能確保成功嗎?”我很明白,這樣就是要他用生命作代價去換取這次任務的成功,我也等著他可能拒絕的回答,到時,我就隻能再去想別的解決辦法——但其實已沒有別的辦法可想了。出乎我意料的是,普列說:“長官,我試試看吧!”
隊伍行出發後,我和普列都提心吊膽,在一種極其緊張的心態下走完了50公裏的路程,未敢鬆一口氣。到達目的後,那輛車的確報廢了,但普列總算活過來了,挖土機也完好如初。當普列走下掛車的那一刻,我看見他搖搖晃晃,似乎快要崩潰了。的確,在這以前,我從未要求過我的部屬冒這麼大的風險,以後也再沒有過,我以普列為榮,真的!
讓普列去冒這樣的生命之險,當時我的內心其實還是經過一番鬥爭的。同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這種感情情同手足,我碰到的是一個棘手的兩難問題——我為什麼要求我的兄弟去冒這樣大的危險,為什麼?
但我現在也一直認為,我那次的決定是對的,如果事情重現一次,我還會那樣去做,當然這種想法並不是因為普列的平安無事,而是一種團隊責任、一種集體精神、一種執行力、一種複命精神。從感情上講,我還是很高興,他並未因此而喪生,否則我會終生內疚。如果他犧牲了,我也不會懷疑我的決定,但我會感到自責。既然決定是對的,那我就會果斷地決定去做,不管結果是成還是敗。
對我來講,這件事情是對我一生的考驗。而普列選擇的是服從和執行,他表現得更加偉大,並且他最後還是成功了。
在情況緊急時發布絕對服從的命令,沒有任何借口可言,這是在西點軍校一點一滴地培養出來的。我們要對所有的事情不斷反省、質疑、分析,然後作出合適的決定。
我不知道普列當時是怎樣考慮,並決定執行的。其實,在此之前的普列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並且在連隊中是出了名的不修邊幅。但在他成功複命之後,他成了我眼中的英雄。複命的結果證明他是一個沒有任何借口的人、勇於負責的人,他提高了他人生的價值,使千千萬萬的人從中獲益。
在普列就要退伍離隊時,他找到我說:“長官,我最近就要退伍回家了,如果我能從四級升到五級,我回到家鄉一定會很榮耀。”
可能是他原來的不修邊幅和學曆不高,他的軍士長一直沒有提升他。現在他希望我能提升他一級。我牢記著他那一次的服從和奉獻,牢記著我們同甘共苦的經曆,我叫他先回去,然後我叫來他的軍士長,我說;“萊克,我想晉升普列一級。”他立刻說了一大堆不同意的理由。聽完後,我冷靜地說:“萊克,讓普列升一級。”
普列回家時,已經升為五級專員了,後來我再也沒有聽過他的消息,但我認為,他是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這個故事說明了去執行任務可能遇到的巨大的挑戰,以及個人所必須具備的勇氣。
以前我們常說:“我努力了,所以我問心無愧。”而現在我們必須說:“我努力了,而且還做得很好。”
為什麼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不是執行型人才?因為當我們以為自己在執行的時候,其實是在完成任務。完成任務是一個執行假象,因為你沒有結果!
沒有結果的努力,是無用功;沒有結果,意味著我們將回到起點,一切從零開始。當事情都做完了,你有一千、一萬個理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事情的結果是什麼!
僅僅有行動相當於積累脂肪而非肌肉,在落實責任過程中,我們必須拿結果來複命,因為企業購買的是結果,也就是員工勞動的結果,而不是勞動!你的勞動是不值錢的,隻有勞動的結果才值錢。也就是說,功勞是價值,苦勞卻不是價值!
心態創造行動,行動創造結果。如果我們要用結果來複命,那麼我們首先要樹立一種能夠激發行動的“結果心態”。 一名落實型的員工,在結果心態的驅動下,會竭盡全力,利用各種方法取得結果,在贏取結果的過程中,他們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和回報。
結果是一種標杆,是一種方向,是一種價值的印證,是不斷走向卓越的新起點。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此時此刻就要行動起來,堅決落實責任,用奮鬥詮釋能力的不凡,用結果來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