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責任群”,使團隊通過自我管理落實責任
有一個基督教徒在臨終前遇到接他去天堂的天使,天使說:“由於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臨終前我可以答應你完成一個你最想完成的願望。”
這個人說:“神聖的天使,謝謝你這麼仁慈。我一生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卻從來沒見過天堂與地獄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在我死之前,你可不可以帶我到這兩個地方參觀參觀?”
天使說:“沒問題,因為你即將上天堂,因此我先帶你到地獄去吧。”這個人跟隨天使來到了地獄,在他們麵前出現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佳肴。
“地獄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嘛!沒有想象中的悲慘呀!”這個人很疑惑地問天使。“不用急,你再繼續看下去。”
過了一會兒,用餐的時間到了,隻見一群骨瘦如柴的餓鬼魚貫入座。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嚐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實在是太悲慘了,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這些人呢?給他們食物的誘惑,卻又不給他們吃。”
“你真覺得很悲慘嗎?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到了天堂,同樣的情景,同樣的滿桌佳肴,每個人同樣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不同的是,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歡笑,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們。他們同樣用筷子夾菜,不同的是,他們喂對麵的人吃菜,而對方也喂他們吃,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
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就是,天堂裏的人懂得進行自我管理、互相幫助,他們相互之間構建了一種責任群,每一個人都負有“喂別人吃飯”的責任,同時也享有“別人喂自己吃飯”的權利。如果沒有構建責任群,而是獨善其身,各顧各地行動,那麼,隻能把自己打入“吃不到飯”的地獄。企業也一樣,隻有建立了和諧的責任群,才能讓落實工作順利有效地進行下去。
把責任分配給每一個人,能使整個團隊實現自我管理。優秀的領導總是知道如何分配責任才能讓團隊的每個人都知道並且敢於承擔責任,才能讓他們在落實責任的同時享受到落實責任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
當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感之後,負責任的領導應該知道並且鼓勵、幫助團隊成員建立共同的責任感。共同的責任感就是成員之間強烈的合作意識,而建立這種合作意識就要通過建立“責任群”來實現。
通過“責任群”還可以形成一種特殊的、讓參與者各抒己見的會議形式。在這種會議上,人們必須開誠布公,不能有任何私心、任何保留。
一般情況下,許多人都很擔心甚至害怕別人的不同意見,因為這有可能會暴露他們的弱點和不足,讓他們覺得難堪。可是,如果把他們放在一個非常舒適的場合中,他們就會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絲毫不會覺得難堪。
這種場合就是 “責任群”的完美環境。在這裏,大家就像QQ群一樣,通過“責任群”聚集到一起,沒有等級之分、沒有強弱之分、不受任何限製,以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在這樣自由的氣氛中,人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並且根據別人的反饋意見修改自己的落實計劃,並要求對方監督自己負責實施這些計劃。
這種依靠“責任群”引導整個團隊自我管理的製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企業內部責任脫節、推諉扯皮的現象,也可以解決“責任缺失”、“責任空白”之類難以解決的責任問題,使每個員工自覺自願落實責任,使團隊力量整體得到優化,從而獲得更大的爆發力和戰鬥力。
責任的落實要靠目標管理來實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有一隊美國士兵要被派到德國去做間諜。領隊的長官告訴士兵們,送他們去的飛機隻能在德國和俄國的邊境附近把他們空投下去,因為那時候歐洲第二戰場還沒有開辟,盟軍部隊還不能接近德國領土。
但是這些士兵在出發前的一個月都還不會說德語,於是長官嚴肅地告訴他們:“這一個月裏你們要學會德語,一個月之後出發,不論你們到時候學會沒有,都得去。”結果士兵們日夜苦學,一個月後幾乎人人都能說一口地道的德語,甚至連口音和語調都非常像德國人。
為什麼他們能這麼神速地學會德語?因為士兵們都知道,如果他們的德語學不像,一旦他們跳下飛機,德國人就會立刻把他們抓起來,他們就沒命了。學會德語就是他們必須實現的目標,帶著這個目標去學習當然就不會沒有效率了。目標既是努力的依據,又是對人的無形鞭策。更重要的是,目標能給人一個看得見的射擊靶,能凝聚群體的力量一起朝既定方向努力奮鬥!
2000年,全球汽車市場一片蕭條,日產尼桑公司也因此陷入了困境。危急關頭,公司高層空降了法國有“營救大師”之稱的卡洛斯·戈恩來到日產,期待他妙手回春,拯救日產!
在戈恩正式上台的就職演說中,他麵對日產公司的所有股東和員工,麵對眾多的新聞媒體,作出了一個驚人的公眾承諾——“180”計劃:“1-8-0”這三個數字分別代表了日產將實現的三個目標:截至2004財年,全球銷售量增加100萬台,運營利潤率達到8%,汽車事業淨債務為0。該計劃旨在實現日產的持續性、贏利性增長!